陈诚、林志刚、任春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安排与路径分析》,《国际贸易》2018年第5期。
陈晖:《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制度经验及其启示》,《竞争情报》2016年第12期。
陈会珠等:《香港自由港模式发展演化、动力机制及启示》,《热带地理》2015年第1期。
陈经伟:《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基本内涵与实现路径》,《宏观经济管理》2019年第7期。
崔凡、李淼、吴嵩博:《论中国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义与功能定位》,《国际贸易》2018年第4期。
迟福林:《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初步设想》,《改革》2019年第4期。
冯其予:《自贸试验区红利充分释放》,《经济日报》2019年7月24日第3版。
封安全:《俄远东超前发展区与自由港建设状况综述》,《西伯利亚研究》2017年第2期。
龚柏华:《“一带一路”背景下上海自由贸易港构建的法治思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高柏等:《中欧班列——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课题组:《港口产业集群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21期。
洪性宰:《韩中经济自由区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胡凤乔:《世界自由港演化与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6年。
胡凤乔、李金珊:《从自由港代际演化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第四代自由港发展趋势》,《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5期。
胡加祥:《我国建设自由贸易港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太平洋学报》2019年第1期。
胡剑波、任香:《自由贸易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发展的方向》,《国际经济合作》2019年第3期。
黄庆平、袁始烨:《自贸港的未来:基于负面清单管理的国际经验》,《经济体制改革》2018年第3期。
黄小彪、葛春凤:《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环境与战略定位》,《港口经济》2016年第2期。
黄志勇、李京文:《实施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宏观经济管理》2012年第5期。
江国华、梅扬:《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基于文本考察与个案分析的视角》,《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1期。
雷仲敏:《上海浦东建设国际自由贸易港区的探讨》,《科学发展》2010年第3期。
李国旗:《我国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动力机制研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
李猛:《新时代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政策创新及对策建议》,《上海经济研究》2018年第5期。
刘李胜:《“两制一体”:香港深圳自由港区的模式——1997年后深圳经济定位的研究》,《国际经济合作》1995年第6期。
刘艳丽、徐晓新:《从协商民主视角看社会组织的立法协商——以×协会参与 〈广告法〉 烟草广告条款修订为例》,《新视野》2019年第4期。
刘小康:《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经验的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倪外:《国际先进自贸区核心竞争力构成及其启示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第3期。
裴长洪、刘斌、李越:《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探索》,《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彭羽、沈玉良:《全面开放新格局下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目标模式》,《亚太经济》2018年第3期。
任建雄:《浙江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路径与对策》,《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沙勇忠、赵润娣:《美国开放政府计划背景下的公众参与——进展、问题及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中国香港、新加坡自由港政策比较及借鉴研究》,《科学发展》2014年第9期。
尚千琳:《访谈篇 参与贸易政策 完善“四体联动”》,《大经贸》2006年第12期。
沈玉良、彭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区路径分析》,《上海经济》2017年第4期。
史本叶、王晓娟:《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理论解析、经验借鉴与制度体系构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宋国友:《中美贸易战:动因、形式及影响因素》,《太平洋学报》2019年第6期。
陶珺、任春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广东经济》2018年第10期。
王姣娥、景悦、王成金:《“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策略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年第4期。
王孝钰:《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与风险防范》,《科学发展》2018年第12期。
王锡锌:《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0日第4版。
吴心宏:《世界地主港管理模式及其对上海的启示》,《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第2期。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日第2版。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自由港研究”课题组:《关于厦门经济特区逐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的构想》(下),《中国经济问题》1987年第6期。
夏雨:《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难题及其克服》,《法治研究》2019年第2期。
姚坚:《重大行政决策中过程性信息的主动公开》,《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2期。
尹晨:《上海自由贸易港功能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动发展研究》,《科学发展》2019年第8期。
曾祥坤、赵福军、韩兵:《迪拜“低税负与高收费、高租金、国家利润”的运营模式》,《税务研究》2014年第11期。
张华:《连接纽带抑或依附工具: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研究文献评述》,《社会》2015年第3期。
张世坤:《有关汉堡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的考察——兼谈我国保税区与国际自由港的比较》,《港口经济》2006年第1期。
张释文、程健:《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2期。
张向晨、徐清军、王金永:《WTO改革应关注发展中成员的能力缺失问题》,《国际经济评论》2019年第1期。
张茉楠:《贸易战对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破坏及中国对策》,《国际商务财会》2019年第6期。
赵树迪、黄任望:《“特朗普特质”与中美关系前景初探》,《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6期。
左正:《建设南中国的自由港——广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思路》,《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SECRETARIAT UNCTAD,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orts:The Principles of Modern Port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1992.
SECRETARIAT UNCTAD,Techni cal Note:Fourth-generation Port,1999.
Sherry Arnstein,“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Vol.35,No.4,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