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ing from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spa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is book takes the rapid GDP growth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cusing on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high-speed GDP grow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speed GDP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inevitability of GDP growth from high speed to medium and high speed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urgency of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dop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ynamic and static unity" and "macro and micro integratio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phased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GDP growth evolution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explore its internal logical relationship, summarize the lessons learned, and play a historical reference role for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the economy and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AI翻译)
郭旭红:(著)
郭旭红,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和中国宏观经济。曾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百年中国保险思想研究”(第三卷);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国视角下的中国产业结构研究”。在《人民日报》《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及对策研究报告近20篇。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经济研究参考》《党政视野》等全文或部分转载。
[1]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4》。
[2]IMF数据库公开数据。
[3]《国际统计年鉴2013》。
[4]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5]国家税务总局:《2012中国税务年鉴》,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年版。
[6]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7]世界银行数据库公开数据。
[8]《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9]《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0]《中国统计摘要2013》。
[11][美]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美]尼古拉斯·拉迪:《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13][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4][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15]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编写小组:《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
[16]蔡昉:《中国的潜在产出增长率及其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17]陈佳贵:《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18]《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9]高明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 2013》,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20]何传启:《中国现代化研究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1]胡鞍钢:《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2]胡鞍钢:《中国2020:一个新型超级大国》,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3]胡鞍钢:《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4]黄志刚、刘霞辉:《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版。
[25][美]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6]李培林等:《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7]李培林:《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8]李实、赖胜德:《中国收入分配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9]李扬主编:《经济蓝皮书·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30]厉以宁:《转轨与起飞——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1]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编:《世界投资报告 2013——全球价值链:促进发展的投资与贸易》,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版。
[32]刘树成:《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33]牛文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4]潘家华、魏后凯:《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35]任保平:《以质量看待增长:对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36]世界银行:《2013年世界发展报告·就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7]王伶俐:《中印服务外包的比较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8]王洛林、张宇燕:《世界经济黄皮书·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39]王晓初、信长星:《就业促进与职业能力建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年版。
[40]王一鸣:《改革红利与发展活力》,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41]吴江:《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42]岳希明、张曙光、许宪春:《中国经济境长速度研究与争论》,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43]詹正茂:《创新蓝皮书·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13—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44]张卓元:《十八大后十年的中国经济走向》,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45]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91)》,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6]赵德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85—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7]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人的城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48]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路线图》,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9][美]朱利安·西蒙:《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50]陈东、刘西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级要素治理》,《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8期。
[51]陈东琪:《对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和政策的几点认识》,《学术研究》2000年第3期。
[52]樊纲、张晓晶:《“福利赶超”与“增长陷阱”:拉美的教训》,《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53]樊士德:《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的范式研究》,《中州学刊》2011年第3期。
[54]胡智、刘志雄:《中国经济开放度的测算与国际比较》,《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55]黄群慧:《保证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制约因素与政策组合》,《经济纵横》1998年第8期。
[56]纪明:《经济增长的需求启动、需求约束及再启动》,《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57]纪明:《需求结构演进逻辑及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58]江小涓:《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和外需》,《管理世界》2010年第6期。
[59]金碚:《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5期。
[60]兰纪平:《不能只看GDP的增长速度》,《科技文萃》2003年第9期。
[61]李俊霖:《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与评价》,《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5期。
[62]李实、赵人伟、高霞:《中国离退休人员收入分配中的横向与纵向失衡分析》,《金融研究》2013年第2期。
[63]李扬等:《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对策分析》,《财贸经济》2013年第1期。
[64]林毅夫:《既要有效市场,又要有为政府》,《南方周末》2014年5月8日。
[65]刘保军:《要充分认识控制GDP 增长速度的重要意义》,《财政研究》2011年第1期。
[66]刘成玉、吴超:《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崇拜”的深层解析》,《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1期。
[67]刘刚:《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第7期。
[68]刘国光:《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与对外开放》,《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69]刘熀松:《从人口因素看中国经济未来20 年的潜在增长速度》,《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
[70]吕政:《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1期。
[71]马蔚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七个新机会》,《中国对外贸易》2014年第10期。
[72]马亚华:《美国工业化阶段的历史评估》,《世纪地理研究》2010年第9期。
[73]邱晓华、郑京平:《对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再认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第9期。
[74]沈红芳:《东亚主要经济体收入分配的比较研究》,《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3期。
[75]宋建国:《关于经济增长速度“度”的思考》,《经济问题》1993年第6期。
[76]孙冶方:《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经济研究》1956年第6期。
[77]孙永强、徐滇庆:《中国人力资本的再估算及检验》,《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78]王保安:《中国经济“现行版”已难以为继》,《求是》2014年第1期。
[79]王积业:《关于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计划经济研究》1990年第6期。
[80]王蕾、余根钱:《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实现总供求平衡的必要条件》,《经济纵横》2003年第8期。
[81]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求是》2014年第22期。
[82]闻择、刘国光:《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应在9%》,《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1期。
[83]吴敬琏:《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能达8%— 10%》,《中国经济信息》2002年第9期。
[84]严红梅:《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8期。
[85]杨家亮:《中国人文发展指数比较分析》,《调研世界》2014年第1期。
[86]杨少文、熊启泉:《1994—2011年的中国经济开放度——基于GDP份额法的测算》,《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3期。
[87]易培强:《论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6期。
[88]于春海:《我国贸易顺差的根源及外需的可替代性——基于贸易品—非贸易品的分析框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6期。
[89]岳希明、李实、[加]史泰丽:《2010: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中国社会科学》 2010年第3期。
[90]曾伏秋:《“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的现代分析框架及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91]张晓波:《中国教育和医疗卫生中的不平等现象》,《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期。
[92]张友丰、杨志文:《知识积累、报酬递增与新型专业市场》,《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第7期。
[93]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94]赵德馨:《“之”字路及其理论结晶——中国经济50年发展的路径、阶段与基本经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95]赵凌云、辜娜:《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湖北发展新机遇》,《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
[96]赵凌云:《关于建立经济增长速度制约机制的探索》,《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
[9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积极增长前沿课题组:《开放中的经济增长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98]周海春:《“十一五”经济增长速度规划的科学内涵》,《经济学家》2006年第5期。
[99]周慧玲:《从货币供应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极限问题》,《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100]邹军:《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中国改革论坛》2012年第4期。
[101]2012经济研究小组:《中国私人财富知多少》,《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5月4日第A专栏2版。
[102]PH Bang:《2012年全球国家科学研究人员人均科研经费排名》,《泰晤士报》2013年9月11日。
[103]白天亮:《告别温饱不足 奔向全面小康》,《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第2版。
[104]陈昌盛:《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光明日报》2015年1月27日第1版。
[105]陈丽容、吕新杰:《信息化助力中国经济结构升级》,《通信信息报》2013年11月20日。
[106]陈若然:《IMF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南方日报》2014年4月30日第16版。
[107]崔鹏:《商务部:2015中国将成世界最大消费市场》,《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5月29日第4版。
[108]邓也:《发展消费导向型经济关键在深化改革》,《四川日报》2013年3月20日第6版。
[109]方烨、蔡昉:《通过改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参考报》2013年1月7日。
[110]冯华:《粮食生产“九连增”》,《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日第1版。
[111]付保宗:《突出企业技术 创新主体地位》,《经济日报》2014年1月2日第14版。
[112]傅贤伟:《关注GDP增速意义不大》,《经济晚报》2009年10月26日。
[113]宫本勇:《人口结构变化让中国处于转折点》,《 环球时报》2013年2月4日第5版。
[114]郭铁成、孔欣欣:《科技人力资源替代战略及政策选择》,《中国科学报》2013年3月25日第8版。
[115]何建武:《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量最大贡献者》,《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2月2日第A5版。
[116]洪黎明:《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提出——信息化引领中国经济升级版》,《人民邮电报》2013年4月22日。
[117]胡亮:《挖掘发展潜力要利用“后发优势”》,《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3月8日。
[118]黄小希、王子乔:《近20年来中国GDP质量指数呈上升态势》,《重庆日报》2012年7月28日第4版。
[119]黄鑫、童政:《装备制造业升级定调“高端引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5月19日第C8版。
[120]黄益平、苟琴、蔡昉:《增长趋势放缓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经济参考报》2014年7月16日。
[121]江国成:《专家建议推行房产税遗产税》,《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5月16日第6版。
[122]康淼、王昀加:《中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全球第二》,《安庆日报》2014年9月10日第3版。
[123]李冬明:《高净值家庭:中国式速度》,《青岛财经日报》2014年1月6日第1版。
[124]李海楠:《实现“新常态”需改革与危机赛跑》,《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2月18日第1版。
[125]李克强:《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拉动150万人就业》,《工人日报》2013年11月4日第1版。
[126]李扬:《中国真实GDP增速仅5%左右》,《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12月17日。
[127]李义平:《启动经济,要注重GDP增长速度与质量的统一》,《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3月10日。
[128]李义平:《实现两个“百年目标”需要怎样的速度》,《北京日报》2013年1月7日第18版。
[129]林毅夫:《经济转型离不开“有为政府”(新论·学者说改革)》,《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6日。
[130]林毅夫:《中国还有20年平均每年增长8%的潜力》,《闽商报》2013年12月16日。
[131]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企业家日报》2014年3月15日。
[132]林毅夫:《中国经济仍具备快速增长潜力》,《中国证券报》2013年8月12日。
[133]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深圳商报》2013年8月29日。
[134]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在于外部周期性因素》,《人民日报》2014年7月11日第10版。
[135]刘凡:《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需由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日报》2014年9月18日第2版。
[136]刘国光:《经济增长应取中等速度》,《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21日第11版。
[137]刘世锦、余斌、陈昌盛:《着力提质增效,改革释放活力,为新常态奠定基础》,《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2月15日第1版。
[138]刘世锦:《中国未来几年将进入6%—7%的中速增长期》,《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2月13日。
[139]刘世昕、厉以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初次分配为重点》,《中国青年报》2013年1月27日第2版。
[140]刘树成:《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4日第10版。
[141]刘树成:《未来五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经济日报》2012年10月29日第16版。
[142]刘树成:《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4日第10版。
[143]刘蔚:《实现从加快发展到绿色发展转变》,《中国环境报》2011年9月9日。
[144]马光远:《中国经济增速6%—7%才正常》,《都市消费晨报》2013年7月16日。
[145]皮树义:《纲要提出:“十五”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人民日报》2001年4月2日。
[146]曲哲涵、欧阳洁:《告别短缺,奔向全面小康》,《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3日第1版。
[147]任朝亮、毕征:《工业化城镇化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20年》,《广州日报》2013年3月22日第A2版。
[148]《人口红利拐点已至,经济增长方式与人口政策需调整》,《南方都市报》2013年2月25日第A2版。
[149]沈建光:《中国M2/GDP比值高有其合理性》,《金融时报》2013年5月21日。
[150]石述思:《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信息时报》2014年1月23日。
[151]史波涛:《国有企业法人单位占比1.4%》,《首都建设报》2014年12月17日第3版。
[152]世界银行:《今年中国GDP增速将维持在7.5%—8%》,《中国财经报》2013年6月18日第3版。
[153]宋立洪:《2014年商务发展形势预测》,《中国日报》2014年3月10日。
[154]孙春祥:《2012年基尼系数为0.474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超4倍》,《北京晨报》2013年1月19日第3版。
[155]田俊荣、吴秋余:《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在哪?》,《人民日报》2014年8月4日第1版。
[156]汪同三:《正确处理速度、结构、物价的关系》,《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4日。
[157]王保安:《中国每个就业者创造GDP仅为美国21%》,《经济日报》2014年1月6日。
[158]王传涛:《“专利大国”为何成了“创新小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2月21日第5版。
[159]王尔德:《中国环境生态成本高达GDP的3.8%》,《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2月3日第6版。
[160]王珂:《对外经济,多方共赢》,《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6日第1版。
[161]王明:《联合国警告:中国急需缩小贫富差距》,《金融时报》2006年2月10日。
[162]王钦敏:《非公经济对GDP贡献率超过60%》,《人民日报》2013年3月6日。
[163]王小霞:《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11月29日第A1版。
[164]王心见:《2013年中国首进国际专利申请全球三强》,《 科技日报》2014年3月15日第2版。
[165]王一鸣:《经济增长目标为何仍调低至7.5%》,《新闻晚报》2013年3月5日第A1版。
[166]王诒卿:《2012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4月20日。
[167]吴倩:《近两年潜在经济增长率7%—8%》,《广州日报》2013年7月12日第AⅢ2版。
[168]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0日第1版。
[169]肖罗:《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光明日报》2014年12月10日第2版。
[170]玄兆辉、宋卫国:《从主要数据看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科技日报》2013年2月25日第1版。
[171]闫业伟:《开放共赢,中国经济全球化》,《南方日报》2011年12月30日第33版。
[172]严婷:《IM份额改革冲刺 中国将成第三大份额国》,《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4月16日第10版。
[173]杨瑞龙:《消费率提高1%将带动GDP提高1.5%—2.7%》,《人民日报》2013年2月21日。
[174]杨维汉:《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引用次数位居世界第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9月29日第1版。
[175]杨曦:《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人民日报》2014年2月25日第1版。
[176]杨永恒:《从2013 IMD全球竞争力排名看我国面临的发展挑战》,《中国青年报》2013年10月24日第7版。
[177]叶丹、巫伟:《互联网成信息消费“急先锋”》,《南方日报》2013年8月29日第1版。
[178]张彬、杨烨:《2013各地频遭十面“霾”伏 粗放发展方式难辞其咎》,《经济参考报》 2013年12月30日第2版。
[179]张军:《未来10年GDP潜在增长率约为7%—8%》,《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23日。
[180]张萌:《世界能源格局新变化 世界能源展望2013》,《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12月2日第5版。
[181]张平、王宏淼:《稳速增效 提升自主协调发展——2013年中国经济和政策展望》,《光明日报》2013年1月25日第11版。
[182]张雁:《专家研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光明日报》2014年11月16日。
[183]赵强:《中国贫富差距超美国》,《环球时报》2014年4月30日第3版。
[184]中财:《联合国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5%》,《南国早报》2014年1月23日第39版。
[185]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13年我国的SCI论文数量已达23.14万篇 位居世界第二》,《科技日报》2014年10月8日第1版。
[186]周艾琳:《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排名第28位 美国第3位》,《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9月10日第A8版。
[187]朱剑红:《中国经济,世界奇迹》,《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1日第1版。
[188]庄贵阳:《低碳经济:让地球换一个活法》,《光明日报》2009年12月4日第11版。
[189]邹至庄:《用经济模型预测中国GDP》,《 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2月1日第A评论版。
[190]Bacchetta,Philippe,Benhima,Kenza,Kalantzis,Yannick,“Optimal Exchange Rate Policy in a Growing Semi-Open Economy”,,Vol.62,Issue 1,Apr 2014.
[191]Behrens,Jan Henning,“Opportunities for-and configuration of foreign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China”,,Vol.9,Issue 2,Jun 2012.
[192]BP,,World bank,2014.
[193]Breslin,Shaun,“China and the crisis:global power,domestic caution and local initiative”,,Vol.17,Issue 2,Jun 2011.
[194]Chunlai Chen,“The impact of FDI o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in Ligang Song,Ross Garnaut,Cai Fang(eds),published b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Canberra ACT 0200,Australia,2014.
[195]Euroweek,“Renminbi could jump 3% by year-end,says RBC’s Jackson”,,Issue 1252,2012-4-27.
[196]FAO Database,UNSD Database,World Bank WDI Database,IMF Database.
[197]Ferguson,Niall,“Gloating China,Hidden Problems”,,Vol.158,Issue 8/9,2011-8-22.
[198]Flannery,Russell,,Top Strategist Says,Forbes.com.2013-8-11.
[199]Flannery,Russell,,Forbes.com.9/11/2013.
[200]Flannery,Russell,st-,Forbes.com.6/4/2012.
[201]Foroohar,Rana,“A Little Trouble in Big China”,,Vol.183,Issue 15,2014-4-21.
[202]Frank Langfitt,“China’s Leaders Promise To Speed Up Economic Growth”,,2013-05-29.
[203]Garroway,Christopher,Hacibedel,Burcu1,Reisen,Helmutl,Turkisch,Edouard,“The Renminbi and Poor-country Growth”,,Vol.35,Issue 3,Mar 2012.
[204]Gordon G.Chang,,Random House,2001.
[205]H.Pack,“Industrialization and Trade”,in H.Chenery and T.N.Srinivasan,,Vol.I,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 B.V,1988.
[206]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12;IEA,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2010.
[207]IEA,World Energy Outlook,2007.
[208]Jun Wan,“China’s Dilemma on Controlling Urban Sprawl:Planning Regulations,Evaluation,and Prospects for Revision”,,Vol.22,Issue 3,2013.
[209]Keller,Wolfgang,Li,Ben,Shiue,Carol H.,“Shanghai’s Trade,China’s Growth:Continuity,Recovery,and Change since the Opium Wars”,,Vol.61,Issue 2,Jun 2013.
[210]Krueger,,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
[211]Lo,Dic,Li,Guicai,“China’s economic growth,1978-2007:structural-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efficiency attributes”,,Vol.34,Issue 1,Fall 2011.
[212]McKinnon,Ronald,Schnabl,Gunther,“China and Its Dollar Exchange Rate:A Worldwide Stabilising Influence?”,,Vol.35,Issue 6,Jun 2012.
[213]OECD,“Developments in selected non-member economies”,,Vol.1,Issue 87,May 2010.
[214]Pei,Minxin,,Fortune.com.2014-1-14.
[215]Peng,X.J.,“Population Ageing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An 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Vol. 1,No. 2,2005.
[216]Potter,Tony,“Asia remains primary driver of global olefins demand.(cover story)”,,Vol.176,Issue 12,2014-4-28.
[217]Prasad,Eswar S.,“Rebalancing Growth in Asia”,,Vol.14,Issue 1,Spring 2011.
[218]Ramesh,Deepti,“Slower but solid growth.(cover story)”,,Vol.176,Issue 20,2014-1-6.
[219]Reck,Barbara K.,Rotter,Vera Susanne,“Comparing Growth Rates of Nickel and Stainless Steel Use in the Early 2000s”,,Vol.16,Issue 4,Aug 2012.
[220]Richardson,John,“Untitled”,,Vol.285,Issue 6,2014-2-10.
[221]Tomas Meri,“China Passes the EU in High-tech Exports”,,No.25,2009.
[222]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08 Revision.
[223]Wang Feng,“China’s baby steps”,,Vol.221 Issue 2961,2014-3-22.
[224]Westervelt,Rob,“Outlook steadies but slow”,,Vol.176,Issue 4,2011-2-3.
[225]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s,World Bank.
[226]Yasheng Huang,“Debat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The Beijing Consensus or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Vol.24,Issue 2,May 2010.
[227]Zakaria,Fareed,“Make or Break for China”,,Vol.183,Issue 1,2014-1-13.
[228]Zhang,Chengsi,Li,Chaofeng,“The Great Moderation in China:A Disaggregated Analysis”,,Vol.50,Issue 1,2014.
[229]Zhanqi Yao,“Factor Reallocation Effect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1985-2007”,,Vol.43,Issue 1,Jan/Feb 2010.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