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background, trajectory logic and characteristic facts of China's national financial governance, and taking the essence of governance as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of interest adjustment, this book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the interests and needs of stakeholders in national financial governance. The two dimensions of macro and micro (tak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 have conducted in-depth and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n 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financial governance and their influencing effects.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some deficiencies or deficiencies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ocal finance and taxation in China, it provides useful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system in ethnic regions in Chin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bilities.(AI翻译)
马应超:(著)
马应超, 回族,甘肃张家川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199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学专业;2006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政策、融资理论与实践。近年来在《中国财政》《金融与保险》《民族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参考》《甘肃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得科研奖励多项。
[1][美]阿尼尔·马康德雅:《环境经济学辞典》,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以]S.N.艾森斯塔德:《帝国的政治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英]爱普利姆·艾沙:《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问题》,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4]安虎森、高正伍:《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内生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项》,《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5]安虎森:《一体化还是差异化——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解析》,《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第4期。
[6]安虎森:《有关地区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一些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7]安玉琴:《分税制条件下西藏财税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机制研究》,载国家民委起草“规定”领导办公室《新形势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8]安玉琴:《西藏财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税务研究》2005年第9期。
[9][美]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0]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白彦锋:《税权配置论——中国税权纵向划分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2]白彦锋:《我国地区间税权横向划分问题探究》,《税务研究》2009年第6期。
[13][法]伯纳德·萨拉尼:《税收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15]薄文广、安虎森:《中国被分割的区域经济运行空间——基于区际增长溢出效应差异性的研究》,《财经研究》2010年第3期。
[16][美]布坎南、马斯格雷夫:《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7][澳]布莱恩·多莱里:《重塑澳大利亚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加拿大]布鲁斯·米切尔:《资源与环境管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9][美]布伦南、布坎南:《征税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财政部财科所研究报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之路——新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调查研究》2008年第104期。
[21]财政部财科所研究报告:《石油石化行业税收问题研究——以新疆为案例的分析》,2007年8月22日。
[22]财政部财政科学所研究报告:《矿产资源分配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价、税、费、租联动》。
[23]蔡秀云:《西部大开发财税政策的实施成效及完善建议》,《税务研究》2010年第2期。
[24]曹学松:《垄断央企首先服务了谁》,《社会科学报》2011 年1月18日。
[25]柴盈:《奥斯特罗姆对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2期。
[26]长江、王朝才:《中国民族地区特殊财政支出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7]常云昆:《论西部开发中的“补偿”问题及“补偿”政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28]陈伯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公平增长——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9]陈黛斐、韩霖:《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实施以来的效应、问题及前景》,《税务研究》2006年第10期。
[30]陈龙:《需要、利益和财政本质》,《财政研究》2009年第7期。
[31]陈秀山、丁晓玲:《西电东送背景下的水电租金分配机制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9期。
[32]陈雯:《空间均衡的经济学分析》,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33]《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4]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戴小明:《民族法制问题探索》,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36]戴逸:《清代开发西部的历史借鉴》,《人民日报》2000 年4月13日第11版。
[37][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38][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39][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40][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41]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年。
[42]《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5]邓子基:《马克思恩格斯财政思想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46]丁学东:《在中国财政学会民族地区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16次全国民族地区财政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3期。
[47]董仲舒:《春秋繁露》,岳麓书社1997年版。
[48]段晓红:《从民族财政体制的演变论财政自治权的法律保护》,《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4期。
[49]樊纲:《论公共收支的新规范——我国乡镇“非规范收入”若干个案的研究思考》,《经济研究》1995年第6期。
[50][美]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1]冯俏彬:《私人产权与公共财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52]冯特君:《论南共联盟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教训》,《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2年第2期。
[53]付广军:《税收分配在区域政府收入中应当有所作为》,《税务研究》2010年第11期。
[54]傅志华:《国家财政安全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5]甘肃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试论中央与地方税权的现状及完善建议》,载靳东升《依法治税——中央与地方税权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6]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7]高培勇:《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进程盘点与走势前瞻》,《财贸经济》2010年第1期。
[58]龚学增:《当前民族理论研究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族报》2009年9月4日第5版。
[59]龚学增:《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理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
[60]龚荫:《中国历代民族政策概要》,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61]龚荫:《中国民族政策史》,四川人民出版集团2006年版。
[62][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3]高永久:《民族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4]关礼:《新税法实施对广西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5期。
[65]郭凡生:《贫困与发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6]郭佩霞、朱明熙:《民族地区财力与事权配置要义——基于中外历史检验的视角》,《当代财经》2009年第12期。
[67]国家民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68]国家民委党组:《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人民日报》2009年5月15日。
[69]国家民委党组:《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求是》2014年第15期。
[70]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河州现象”呼唤民族地区重大政策调整》,2003年10月9日。
[71]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坚持和完善民族地区自治制度》,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72]国家民委政研室:《民族区域自治研究》,《民族工作参考材料》2009年第3期。
[7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74]国家统计局课题组:《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分析》,《统计研究》2007年第5期。
[75]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成都城市化模式案例研究(摘要)》,《光明日报》2010年2月3日。
[76][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77][英]哈维·阿姆斯特朗、吉姆·泰勒:《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8]韩凤芹:《地区差距:政府干预与公共政策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79][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80]郝时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研究》2009年第6期。
[81]郝文明:《中国周边国家民族状况与政策》,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82]郝云:《利益理论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3][美]A.O.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84]何恒远、周立群:《国家战略、地方政府竞争与内生性区域差异化——中国经济转型区域路径分岔的一个分析框架》,《改革》2005年第3期。
[8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86]洪远朋、于金富、叶正茂:《共享利益观: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经济经纬》2002年第6期。
[87]洪远朋:《经济利益关系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8]洪远朋:《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坚持与发展》,《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89]侯远高:《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护》,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0]胡鞍钢:《分税制:评价与建议》,《中国软科学》1996年第8期。
[91]胡联合、胡鞍钢:《民族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机理分析》,《人文杂志》2008年第2期。
[92]胡怡建、许文:《企业所得税改革中的地区横向财政关系研究》,《财政研究》2006年第11期。
[93]黄光学:《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94][美]黄佩华:《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95][美]黄佩华:《中国地方财政问题》,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96]黄如金:《制度、行为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光明日报》2009年12月22日。
[97]黄少安:《制度经济学实质上都是关于产权的经济学》,《经济纵横》2009年第9期。
[98]黄肖广:《财政资金的地区分配格局及效应》,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9]黄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总结与反思》,《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
[100]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01][美]S.霍罗维茨、C.马什:《利益群体、制度和区域特点——中国地方经济政策的解释》,孙宽平、唐铮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3期。
[102]计毅彪:《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绩效分析——兼论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云南财政改革与发展》,《财政研究》2008年第1期。
[103]贾俊雪、郭庆旺:《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104]贾康、白景明:《中国政府收入来源及完善对策研究》,《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
[105]贾康、马晓玲:《支持西部开发的财税政策思考》,《财政研究》2005年第1期。
[106]贾康、马衍伟:《新企业所得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财政部财科所研究报告》2008年第60期。
[107]贾康:《财政本质与宏观调控》,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8]贾康:《转轨时代的执着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09]《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0]《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1]姜欣:《试论我国区域性税收政策效应问题》,《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4期。
[112]《蒋一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3]金炳镐:《邓小平民族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第2期。
[114]金炳镐:《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载《民族地区自治新论》,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115]金炳镐:《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6]金炳镐:《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5期。
[117]金炳镐:《中国民族自治区的民族关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8][加]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119][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20]孔爱国、邵平:《利益的内涵、关系度度量》,《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21]雷振扬、成艾华:《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与制度安排》,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22]雷振扬、成艾华:《民族地区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民族研究》2009年第4期。
[123]雷振扬:《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效应研究》,《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
[124]黎民、赵频:《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上的机会主义及其抑制》,《公共经济评论》2006年第9期。
[125]李炳炎:《共同富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6]李甫春:《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开发模式探讨》,《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
[127]李锦绣:《唐前期“轻税”制度初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1期。
[128]李俊清:《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9]李克强:《深刻理解〈建议〉主题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5日。
[130]李萍:《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财政》2009年第22期。
[131]李萍:《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图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32]李萍:《财政体制简明图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133]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4]李治安:《元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述略》,《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2期。
[135][美]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佩吉·B.马斯格雷夫:《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36][美]理查德·M.伯德:《社会主义国家的分权化——转轨经济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37]梁双陆:《边疆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8]《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39]《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40]《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1]《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2]林毅夫等:《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3]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44]刘剑文:《走向财税法治:信念与追求》,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45]刘玲玲、冯健身:《人民主权——财政体制设计的逻辑起点》,《财政研究》2005年第11期。
[146]刘庆岩、孙早:《国家意志、发展战略与市场制度的演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轨迹及展望》,《财经研究》2009年第3期。
[147]刘尚希、李敏:《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财贸经济》2006年第3期。
[148]刘尚希:《政府间事权界定需要新思路》,《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5月19日。
[149]刘微:《转型时期俄罗斯财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50]《柳宗元集》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
[151]楼继伟:《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152]卢梅:《从经营川边看清末治藏政策的演变》,载罗贤佑《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53]鲁品越:《生产关系理论的当代重构》,《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154]陆丁:《寻租理论》,载《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2集,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155]陆宁:《云南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调整思路》,《税务研究》2010年第2期。
[156][美]路易斯·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57]吕炜:《转轨的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8][美]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斯曼:《政治科学新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159][美]罗伊·鲍尔:《中国的财政政策——税制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关系》,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160][美]罗伊·伯尔:《关于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的七点意见》,载吴敬琏主编《比较》(总第五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161]马海涛、王爱君:《后危机时代经济应对方略研究——从罗斯福新政谈起》,《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
[162]马海涛:《政府间事权与财力、财权划分的研究》,《理论前沿》2009年第10期。
[163]马金华:《民国财政研究——中国财政现代化的雏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4]马丽霞:《天山南北坡经济带开发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6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6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69]马应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财政经济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深化”总报告》,载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2009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优秀调研报告集》。
[170]毛程连:《财政学整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1]《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172]《民族工作文献选编(1990—2002)》,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73]《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74]宁骚:《论民族冲突的根源》,香港:《中国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夏季卷。
[175]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76]裴长洪、杨志勇:《中央对新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思路的转变》,《财政研究》2007年第5期。
[177]钱夫中:《国税审计的历程与展望》,2009年2月22日,国家审计署网站。
[178]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9]乔宝云:《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180][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
[181]邱作文:《分权体制下地方财政的激励与约束》,中央财经大学,2009年。
[18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调研室:《中外专家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83]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保障少数民族权益——四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光明日报》2009 年4月27日。
[184][美]沙安文、乔宝云:《政府间财政关系——国际经验评述》,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8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8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8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89]《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90]《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9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92]史志宏:《晚清财政:1851—1894》,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3]施文泼、贾康:《中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整体配套改革:国际比较视野》,《改革》2011年第1期。
[194]施文泼、贾康:《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调整》,《财贸经济》2010年第11期。
[195]世界银行、国家民委项目课题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社区收益机制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6]税收与税源问题研究课题组:《区域税收转移调查》,中国税务出版社2007年版。
[197]司马义·艾买提:《民族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198]《斯大林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199]《斯大林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200]宋才发:《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01]宋国明:《新世纪以来印度尼西亚重要的矿业法规政策及其影响》,《国土资源情报》2007年第10期。
[202]宋小宁、苑德宇:《公共服务均等、政治平衡与转移支付》,《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4期。
[203]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04]孙莹:《俄罗斯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05]孙雅莉、王文长:《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利益关系的和谐构建》,《中国民族报》2010年7月23日。
[206]孙早:《西部发展的政府意志与市场制度变迁》,《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6期。
[207]唐俊:《增值税质疑——兼论地区收入分配不公税制根源》,《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0月13日。
[208]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9]陶清德:《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建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10]田志刚:《论以政府间财政职能失效层次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出》,《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59期。
[211]铁木尔:《民族政策研究文丛》第一辑,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12]弯海川:《新疆公共财政实践研究》,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213]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4]王保安:《转型经济与财政政策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5]王德权:《东京与京都之外——渡辺信一郎的中国古代史研究》,载《中国古代的王朝与天下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6]王桂新:《21世纪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与开发》,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7]王海良:《战后英国社会的融合》,载胡鞍钢《和谐社会构建——欧洲的经验与中国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18]王金秀:《公共财政政策与政府治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19]王金秀:《我国地区间财税的失衡及其矫正》,《财贸经济》2007年第6期。
[220]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1]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222]王绍光:《分权的底线》,《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2期。
[223]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24]王启友:《印度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革启示》,《经济导刊》2007年第9期。
[225]王伟光:《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6]王伟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27]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28]王毅:《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的法理逻辑及其制度结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29]王毅:《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的专制性及其与宪政税制的根本区别》,《学术界》2004年第5期。
[230]王永钦:《大转型:互联的关系性合约理论与中国奇迹》,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231]王玉玲:《论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
[232]王玉玲:《论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的民族地区税源转移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233]王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权财权划分情况调查——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为例》,《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27期。
[234]王正伟:《转变发展方式中拓宽西部开发新路》,《求是》2010年第14期。
[235]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6]韦以明:《民族自治权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载吴大华《民族法学讲座》,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237]魏红英:《对当代中国地方自治制度若干特征的认识》,《江汉论坛》2002年第12期。
[238]魏后凯:《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39]魏后凯:《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240]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1]伍精华、杨建新:《民族理论论集:第八届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242]吴福象:《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区域公平和福利补偿机制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243]吴敬琏:《路径依赖与中国改革》,《比较》1995年第3期。
[244]吴敬琏:《让历史照亮未来的道路:论中国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
[245]吴俊培:《和谐社会财政政策研究》,《财贸经济》2009年第5期。
[246]吴俊培:《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经济研究》1994年第4期。
[247]吴仕民:《改革开放与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华文摘》2000年第1期。
[248]先福军:《新疆油气资源税改革效应分析》,《税务研究》2010年第12期。
[249]项怀诚、姜维壮:《中国改革全书》(财政体制改革卷),大连出版社1992年版。
[250]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中华民国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51]谢旭人:《关于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若干问题的思考》,《财政研究》1995年第1期。
[252]《新疆能源开发应给当地企业开个口子》,《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3月15日。
[253]《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254]《新形势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255]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56]许善达:《中国税权研究》,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
[257]许生:《经济增长、贫富分化与财税改革》,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版。
[258]许毅:《对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财政研究》2006年第6期。
[259]《薛暮桥晚年文稿》,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260][匈]雅诺什·科尔奈:《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思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6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62]杨侯第:《世界民族约法总览》,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263]杨开忠:《中国地区发展研究》,海洋出版社1989年版。
[264]杨龙:《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65]杨明洪、孙继琼:《中国地区差距时空演变特征的实证分析:1978—2003》,《复旦学报》2006年第1期。
[266]於莉、马骏:《公共预算改革——发达国家之外的经验与教训》,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67][美]约翰·麦克米兰:《市场设计:经济理论的政策应用》,《比较》1999年第8期。
[268][英]约翰·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第4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69][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财政学的新视角:近期的成就与未来的挑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1期。
[270]曾军平:《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平衡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271]曾军平:《自由意志下的集团选择:集体利益及其实现的经济理论》,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272][美]詹姆斯·M.布坎南:《民主财政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73]张紧跟:《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协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4]张群:《青海黄河河谷发展战略》,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
[275]张若璞:《英国如何协调民族关系》,《中国民族》2008年第2期。
[27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77]张维迎:《市场的逻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78]张伟:《当前增值税中的几个问题》,《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279]张文山:《突破传统思维: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立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80]张贤明、文宏:《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实现机制的理念定位》,《理论月刊》2009年第7期。
[281]张晓明:《伟大的共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2]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1期。
[283]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4]张友渔:《宪政论丛》下册,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285]张作云、陆燕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体制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86]赵长庆:《苏联民族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87]赵大全:《充分发挥财政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中国财政》2010年第19期。
[288]《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2010年7月6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8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9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91]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编:《现阶段我国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292]中国财政学会民族地区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地区财政报告(2005/2006年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93]中国财政学会民族地区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地区财政报告(2007/2008年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294]《中国财政通史》编写组:《从中国财政史看财政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财政研究》2006年第11期。
[295]《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96]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走向“共赢”的中国多级财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97]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2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光明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9—10版。
[299]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00]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01]周竞红:《“因俗而治”型政区:中国历史上“一体”与“多元”的空间互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302]周民良:《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华文摘》2010年第16期。
[303]周平、方盛举、夏维勇:《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04]周小亮:《深化体制改革中的利益兼容问题探索》,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305]周小亮:《体制改革与利益协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演进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306]周勇:《探究中国“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结合之路》,载王铁志、沙伯力《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307]周勇、玛利雅:《民族、自治与发展: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08]朱培民:《中国共产党与新疆民族问题》,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09]朱青:《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我国的分税制改革》,《财贸经济》2010年第3期。
[310]《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人民日报》1994年11月29日。
[311]邹继础:《中国财政制度改革之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12]Blanchard Olivier,Shleifer,“Federalism with or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China versus Russia”,NBER Working Paper,No.7.
[313]Holmstrom,B.,P.Milgrom,“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temporal Incentives”,Econometrica,No.55,1987.
[314]Ma Jun,“Modeling Central- local Fiscal Relations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No.6,1995.
[315]Oates,Wallace,E.,“An Essay on Federalism”,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9(Sept.).
[316]Olson,M.,“The Prinple of‘fiscal equivalence’: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ries among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9,No.2,1969.
[317]Qian,Y.,B.R.Weingast,“China's Transition to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Chinese Style”,Journal of Policy Reform,No.2,1996.
[318]Tiebout,C.M.,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No.64,october 1956.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