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
[2]李娟:《中国科学技术教育史研究百年历程及反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4]李大钊:《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5]李晓霞、姚远:《〈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传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1期。
[6]李晓霞、姚远:《中国〈科学〉月刊传播科学的编辑策略》,《编辑学报》2012年第4期。
[7]李晓霞、姚远:《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育》,《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3期。
[8]李晓霞:《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物理教育研究》,《教育评论》2013年第1期。
[9]李晓霞:《我国西北地区化学学科的肇始与发展——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化学教育研究为例》,《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
[10]李晓霞、姚远:《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地质地理学教育》,《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6期。
[11]李晓霞、姚远:《我国西北地区工程教育肇始与演化——以西北工学院工程教育发展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7期。
[12]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英]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科学与教育》,单中惠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4]朱华:《任鸿隽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初探》,《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第3期。
[15]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6]曲铁华、李娟:《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7]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18]王栻:《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19]任鸿隽:《科学教育与科学》,载樊洪业、张久春《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20]任鸿隽:《科学与教育》,《科学》1915年第12期。
[21]任鸿隽:《科学与工业》,《科学》1915年第10期。
[22]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科学》1915年第1期。
[23]任鸿隽:《解惑》,《科学》1915年第6期。
[24]任鸿隽:《吾国学术思想之未来》,《科学》1916年第12期。
[25][美]伏恩:《教育之性质与本旨》,胡明复译,《科学》1915年第6期。
[26]任鸿隽:《实业教育观》,《科学》1917年第6期。
[27]胡明复:《论近年派送留学政策——为一般国民与有志留学者告》,《科学》1915年第9期。
[28]任鸿隽:《实业学生与实业》,《科学》1917年第4期。
[29]任鸿隽:《建立学界论》,《留美学生季报》1917年第9期。
[30]李垕身:《职工教育》,《科学》1916年第4期。
[31]姚远、王睿、姚树峰:《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1792—1949,上、中、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2]朱敬:《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特点与逻辑》,《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第2期。
[33]编者:《科学索引》,《科学教育》1934年第1期。
[34]余光烺:《发刊词》,《科学教育》1934年第1期。
[35]戴安邦:《今后中国科学教育应注意之数点及问题》,《科学教育》1934年第1期。
[36]魏学仁:《认清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1934年第1期。
[37]李书华:《科学教育第二卷祝词》,《科学教育》1935年第1期。
[38]周厚枢:《介绍科学教育季刊》,《科学教育》1935年第1期。
[39]范谦衷:《关乎中小学生物学教授实验方法的一点意见》,《科学教育》1934年第1期。
[40]编者:《教育部颁行中学理科课程标准新书之比较》,《科学教育》1936年第1期。
[41]朱纪动:《如何使学生对于生物学发生兴趣》,《科学教育》1934年第2期。
[42]姚远:《中国西部最早的高等学府陕西大学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43]李永森、姚远:《西北大学史稿上卷》(1902—1949),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4]《本校城固本部举行开学典礼志盛》,《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1期。
[45]《国民政府教育部给西安临时大学的训令》,1938年4月3日。
[46]《国立西北大学第三届毕业同学录》,现存西北大学校史馆。
[47]编者:《本大学组织系统说明》,《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1期。
[48]李书田:《适应抗战期间之生产建置与工程教育》,《西安临大校刊》1937年第2期。
[49]《颁布文理法三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训令二),《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3期。
[50]《师范学院算学系必修选修科目表》,《西北联合大学校刊》1939年第8期。
[51]《国立西北大学三十年度各院系所用课本》,西北大学学报资料室所藏。
[52]李文铭、曾令林:《陈省身与曾炯之》,《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期。
[53]张肇炽:《中国第一位抽象代数学家——纪念曾炯之博士诞生一百周年》,《数学学习》1997年第4期。
[54]姚远:《西北大学学人谱》,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5]王世强:《数学基础研究的一些新进展——纪念傅种孙先生百年诞辰》,《数学通报》1998年第1期。
[56]叶述武、李国平、刘书琴等:《数学和天文学家赵进义》,《纯释数学与应用数学》1939年第5期。
[57]《本校录取借读生名单》,《西安临大校刊》1937年第3期。
[58]《本校学生人数统计》,《西安临大校刊》1937年第2期。
[59]《训导处章程》,《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3期。
[60]《本校训导大纲》,《西北联大校刊》1939年第8期。
[61]《教育部训令》,《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1期。
[62]《聘定文理师范两院系各年级导师》,《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7期。
[63]赖琏:《题词》,《西北学术》1943年第1期。
[64]亢小玉、姚远:《〈西北学术〉与现代数学在西北的传播》,《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2期。
[65]《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西北分区分会胜利召开》,《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年第3期。
[66]《本校学术讲演办学》,《西安临大校刊》1938年第3期。
[67]《历届纪念周讲演纪要:中算的故事》,《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1期。
[68]李俨:《中算家之平方零约术》,《中国科学》1950年第2—4期。
[69]《美国李约瑟博士来校访问》,《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5年第15期。
[70]《师范学院理化系必修选修科目表》,《西北联合大学校刊》1939年第8期。
[71]张景勋:《岳劼恒——络合物光学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者》,2006年7月(http://www.gmw.cn/content/2006-07/31/content_455422.htm)。
[72]《本校录取新生名单》,《西安临大校刊》1938年第3期。
[73]《本校学生人数统计》,《西安临大校刊》1937年第2期。
[74]《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二十七年度上学期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表》,《西北联大校刊》1939年第9期。
[75]《毕业论文题目》,《国立西北大学校刊》1944年第14期。
[76]《本校社教推委会成立自然科学讲习班概况》,《西北联大校刊》1939年第11期。
[77]《日食观测报告》,《国立西北大学校刊》1941年第1期。
[78]《纪念牛顿诞生三百周年》,《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3年第5期。
[79]《家政系课程标准》,《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3期。
[80]《化学系本学期所经办之重要事项》,《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1期。
[81]《本校教职员录》,《西安临大校刊》1938年第4期。
[82]《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二十七年度第一学期在校学生籍贯统计表》,《西北联大校刊》1939年第9期。
[83]《本校二十六年度毕业同学就业调查》,《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6期。
[84]刘季洪:《本校之现在与将来》,《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5年第17期。
[85]《各学院之现在与将来》,《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5年第17期。
[86]田岁成:《母校试验室的光和热》,《西北联大回忆录》,西北大学档案馆藏。
[87]刘茂寅:《简单防毒概设》,《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7期。
[88]《农业化学系同学组织战时食品问题研究会》,《西安临大校刊》1938年第8期。
[89]《陕南六县小学教师暑期讲习会讲师一览》,《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2期。
[90]《本校社教推委会成立防空防毒讲习班概况》,《西北联大校刊》1939年第11期。
[91]《师范学院博物系必修选修科目表草案》,《西北联合大学校刊》1939年第8期。
[92]《本校常务委员会议报告及决议案撷要》,《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1期。
[93]《周尧》,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7902.htm)。
[94]黎锦熙:《方志拟目(自然之部)》(城固新修县志方案之二),《西北联大校刊》1939年第9期。
[95]《地理系工作报告》,《西安临大校刊》1937年第1期。
[96]《地理系第三次工作报告》,《西安临大校刊》1938年第11期。
[97]《郁士元传奇》(http://forum.book.sina.com.cn/thread-5080829-1-1.html)。
[98]《地理系各年级籍贯人数比较表》,《西安临大校刊》1938年第5期。
[99]赵重远、黄发潮、朱恪孝:《西北大学地质系的回顾与展望》,《西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100]于洸:《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概况》,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9—100页。
[101]《地质地理学系学术空气日趋浓厚》,《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年第5期。
[102]郁士元:《勉县煤矿区之地质》,《西北联大校刊》1939年第9期。
[103]《目录》,《地理教学》1939年第5、6期。
[104]《国语演说竞赛会纪录》,《西北联大校刊》1939年第10期。
[105]《学生举行时事讲演会》,《国立西北大学校刊》1943年第3期。
[106]李溪桥:《李蒸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7]张俊宗:《李蒸及其民众教育思想》,《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08]李元魁(记录):《乡村社会教育施教区开幕典礼纪实——李蒸院长致词》,《西北师院校务汇报》1944年第23期。
[109]编者:《西北师范学院社会教育实验区迁兰成立典礼》,《甘肃民国日报》1943年11月16日。
[110]李蒸:《民众教育的途程》,《教育与民众》1929年第4期。
[111]李蒸:《本院的使命与校风——代发刊词》,《国立西北师院学术季刊创刊号》1942年第1期。
[112]田素宁:《安新县文史资料》(第5辑),政协安新县文史资料委员会保存,1993年。
[113]程民德:《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4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4]李春兰:《刘亦珩的数学教育思想》,《数学通报》2012年第9期。
[115]余郁:《一位赤诚的爱国数学家——刘亦珩》,《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4年第12期。
[116]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7]张素敏:《数学家刘亦珩》,《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第3期。
[118]张友余:《纪念刘亦珩诞生100周年》,《高等数学研究》2004年第5期。
[119]任南衡、张友余:《中国数学会史料》,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20]孔庆新、弥静:《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1]张奠宙:《中国数学史大系: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122]梁星亮、李敬谦:《陕西近现代名人录》(第五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3]刘亦珩:《数学教育改造与师资养成》,《师大月刊》1933年第3期。
[124]刘亦珩:《几何学之对象的空间》,《安徽大学月刊》1933年第8期。
[125][日]山本善之、近藤一夫:《有限变位弹性论变形几何学》,刘亦珩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年版。
[126][日]鹫津久一郎:《塑性论》,刘亦珩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年版。
[127]《清末民初的北洋大学》(http://news.sina.com.cn/c/2006-03-30/14248570370s.shtml,2014-9-6)。
[128]《周宗莲董钟林放洋留学》,《北洋周刊》1934年第33期。
[129]编者:《周宗莲由英来函》,《北洋周刊》1934年第47期。
[130]编者:《周宗莲君将得博士学位》,《北洋周刊》1936年第104期。
[131]编者:《周宗莲同学函告在英近况》,《北洋周刊》1936年第110期。
[132]编者:《周宗莲同学函告欧游考察印象》,《北洋周刊》1936年第108期。
[133]编者:《下学期已聘定周宗莲博士》,《北洋周刊》1937年第146期。
[134]《周宗莲——汉寿县史志办》(http://www.hanshou.gov.cn/dsb/index_fyrw8.asp,2014-6-12)。
[135]《工学院教授各方纷纷顾问》,《西安临大校刊》1938年第6期。
[136]《工程学术推广部推广组织规程》,《西安临大校刊》1938年第10期。
[137]胡清林:《抗日战争中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中国科技史料》1994年第3期。
[138]周宗莲:《拱坝》,《华北水利月刊》1930年第3期。
[139]周宗莲:《水利救国》,《华北水利月刊》1932年第7—8期。
[140]周宗莲:《整理湖南水利大纲》,《水利》1933年第5—6期。
[141]周宗莲:《英国之土木工程教育》,《北洋理工季刊》1936年第3期。
[142]编者:《周宗莲由英来函》,《北洋周刊》1934年第47期。
[143]周宗莲:《英国土木工程教育杂谈》,《北洋周刊》1936年第110期。
[144]周宗莲:《英国工程教育上的几个优点》,《北洋理工季刊》1936年第3期。
[145]张光斗、王冀生:《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6]《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卷),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7]《国立西北工学院概要》,《西工友声》1940年第1期。
[148]杨玉东:《对抗战时期的西北工学院组成分析——兼论私立焦作工学院扮演的角色和作用》,《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1期。
[149]张建新、李晓霞:《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演化》,《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4期。
[150]刁永健:《抗战中成长的国立西北工学院》,《读书通讯》1943年第67期。
[151]《赖琏抵渝谈西北工院近况》,《申报》1941年第2期。
[152]赖琏:《发刊词》,《西北工学院季刊》1939年第1期。
[153]赵文钦:《本院土木系训练方针之商榷》,《国立西北工学院月刊》1948年第4期。
[154]赖琏:《对本院第二届毕业生训词一工程人员的责任、信仰与修养》,《西工友声》1940年第1期。
[155]《西北最高学府简影》,《西北文化日报》1947年3月24日。
[156]《美金五千,收购图书》,《西工友声》1948年第3期。
[157]《教师介绍》,《国立西北工学院月刊》1948年第1期。
[158]《教师介绍——本年度教授阵容》,《国立西北工学院月刊》1948年第4期。
[159]编者:《国立西北工学院拟在渝蓉等处招生》,《西北文化日报》1941年7月19日。
[160]编者:《赖琏抵渝谈西北工学院现况》,《西京日报》1942年9月28日。
[161]孙越崎:《抗战时期焦作工学院西迁》,1983年6月未刊稿。
[162]潘承孝:《期望于毕业校友者》,现存陕西省档案馆西北工学院档案。
[163]《国立西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概况》,1939年7月,现存陕西省档案馆西北工学院档案。
[164]编者:《母校矿冶陈列室概况》,《西工友声》1941年第3—4期。
[165]潘承孝:《本院复员经过情形》,《国立西北工学院月刊》1948年第1期。
[166]王维华:《水工实验室概况》,《国立西北工学院月刊》1948年第5期。
[167]杜晓晨:《机械工程概况》,《国立西北工学院月刊》1948年第4期。
[168]王杰、朱红春:《北洋大学的工程教育与科学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169]《化工系学生赴大工厂参观》,《国立西北工学院月刊》1949年第5期。
[170]琦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71]时赟:《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7年。
[172]闵宗殿、王达:《晚清时期我国农业的新变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4期。
[173]宋联奎:《咸宁长安两县续志》,陕西省通志馆,1936年。
[174]费旭:《中国农业教育纪事》,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75]储常林:《西北农林高等教育史》,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
[176]安汉:《对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设施之意见》,《西北开发》1934年第2期。
[177]关联芳:《西北农业大学校史(1934—1984)》,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8]黎锦熙:《国立西北大学校史》,1944年,现存西北大学档案室。
[179]周伯敏:《纪念本院三周年》,1942年创刊号。
[180]《发刊词》,《国立西北农学院院刊》1942年第1期。
[181]辛树帜:《创刊号题词》,《西北农林》1936年第1期。
[182]《沈学年》,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70306.htm,2012-12-29)。
[183]《本院概况辑要》,《国立西北农学院院刊》1942年第1期。
[184]刘敦道:《西北区推广繁殖站历年来推广繁殖工作》,《西北农报》1947年第6期。
[185]《本校之过去与现在》,《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校刊》1942年第1期。
[186]《三十年度第一学期教务概况》,《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校刊》1942年第1期。
[187]曾济宽:《力行与宣传》(发刊词),《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校刊》1942年第1期。
[188]栗振霄:《甘肃农业大学校史》,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189]王文元:《盛彤笙与中国第一所兽医学院》,《新西部》2003年第8期。
[190]马文华:《民国时期的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191]胡半生:《民国时期的宁夏省》,台湾书生书局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