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著作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报告2009·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报告2010·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报告2011·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新城市化进程中的民生隐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与民生:中国税收政策报告201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蔡昉:《民生经济学——“三农”与就业问题的解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蔡昉:《三农、民生与经济增长:中国特色改革与发展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陈洪泉:《民生需要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程潮、张金兰:《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邓先奇:《社会幸福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方建国等:《结构变迁中的民生经济思想及理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改革的重点领域与推进机制研究”课题组:《改革攻坚:改革的重点领域与推进机制研究》(上),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年版。
高连奎:《中国人的民生——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财富分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版。
贡森、葛延风:《福利体制和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版。
韩俊:《中国民生指数研究报告2014》,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版。
韩跃红:《民生中国:中国幸福之路》,云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胡鞍钢:《中国:民生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李炳炎:《共同富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晶:《人类发展的测度方法研究——对HDI的反思与改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李效东:《社会动力论:民生福利、经济发展与中国复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林泽炎等:《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是中国转方式保民生的重要力量》,载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林祖华:《造福民生中国共产党的追求与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罗建文:《社会发展理念与民生幸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潘允康:《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庞元正、丁冬红:《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彭现美、邓曲恒:《民生工程实施效果调查研究——以安徽泗县屏山镇的调查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任玉玲:《大国民生:从公平中国到美丽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孙浩进:《民生经济学视域下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孙中山:《孙中山文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推进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研究”课题组:《改革攻坚:推进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研究》(下),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年版。
王军:《民与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谢耕耘:《中国民生调查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赵婧:《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生产力学会秘书处:《民生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德]威尔福莱德·亨氏:《被证明的不平等社会正义的原则》,倪道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法]德萨米:《公有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加]马克·安尼尔斯基:《幸福经济学:创造真实财富》,林琼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捷]托马斯·塞德拉切克:《善恶经济学》,曾双全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美]安塞尔·M.夏普、查尔斯·A.雷吉斯特、保罗·W.格兰姆斯:《社会问题经济学》,郭庆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美]鲍莫尔:《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郭家麟、郑孝齐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美]弗雷德·E.弗尔德瓦里:《公共物品与私人社区:社会服务的市场供给》,郑秉文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
[美]戈登·图洛克:《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学》,范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理安·艾斯勒:《国家的真正财富:创建关怀经济学》,高铦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梁小民、黄险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王晓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美]佐尔坦·J.艾斯:《公益之重:富裕阶层如何兼济社会福祉》,李昆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瑞]布伦诺·S.弗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英]阿瑟·塞西尔·庇古:《福利经济学》,金镝译,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
[英]戴维·博伊尔、安德鲁·西姆斯:《新经济》,贾冬妮、胡晓亮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英]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第3版)》,韩旭、杨春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英]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人的需要理论》,汪淳波、张宝莹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英]李特尔:《福利经济学评述》,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英]尼古拉斯·巴尔、大卫·怀恩斯:《福利经济学前沿问题》,贺晓波、王艺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二 论文文献
曹东勃:《医疗改革的民生经济学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3期。
陈太明:《经济增速放缓与经济波动对居民福利影响的阶段差异分析》,《统计研究》2013年第1期。
崔占峰:《民生经济论纲——兼论农民问题是民生经济的根本问题》,《经济问题》2012年第8期。
杜黎明、高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民生经济研究》,《天府新论》2012年第6期。
方大春:《民生投入、门槛效应和经济增长——基于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第10期。
方建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经济思想的重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分析主线》,《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10期。
冯蕾、张蕊:《民生发展如何面对“三个陷阱”》,《决策与信息》2015年第12期。
傅辉煌:《“中国社会民生与经济增长”学术研讨会暨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团会议纪要》,《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8期。
韩喜平:《全面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韩喜平、孙贺:《共享发展理念的民生价值》,《红旗文稿》2016年第2期。
韩喜平、孙贺:《社会主义改革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韩喜平、孙贺:《突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认识误区》,《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韩喜平、孙贺:《习近平民生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2期。
韩喜平、孙贺:《中国特色民生法治化的建构逻辑与路径》,《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年第2期。
何强:《国民经济核算视角下的福利概念审视》,《调研世界》2011年第5期。
何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多重均衡影响分析》,《调研世界》2014年第1期。
侯为民等:《确立民生导向的经济体制模式——访青年经济学者侯为民》,《海派经济学》2014年第2期。
侯学元:《用民生经济新思路引领民生保障新发展》,《唯实》2015年第1期。
胡成:《儒家经济伦理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建构》,《史学月刊》1997年第6期。
黄世贤:《民生经济学范式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金碚:《论民生的经济学性质》,《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期。
荆丽月:《中国民生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当代经济》2014年第24期。
黎安:《“中等收入陷阱”还是“社会福利陷阱”——基于“后发外生型”转型国家的视角》,《学术研究》2015年第6期。
李伯超、厉亮亮:《民生纾困与宪政改良》,《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李国环:《试论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思想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
李克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求是》2012年第4期。
刘贞晔:《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比较》,《长白学刊》1995年第4期。
马文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思考》,《发展》2011年第2期。
裴倜:《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渊流》,《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宋光华、宋姗姗:《时代需要创建民生经济学》,《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1期。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第1期。
孙智君、严清华:《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历史使命与时代价值》,《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3期。
唐任伍:《谨防陷入“民生陷阱”》,《人民论坛》2012年第13期。
滕发才:《中国离民生财政目标有多远——基于经济影响程度、可持续性及替代关系角度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王茂林:《以发展民生经济为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王树同、赵振军:《从流量到存量:中国经济高增长中的低经济福利问题》,《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
韦杰廷:《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
武康平、张国胜、周伟:《民生福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徐传谌、翟绪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研究——兼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8期。
严卫华:《重视民生指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3期。
杨缅昆:《论国民福利核算框架下的福利概念》,《统计研究》2008年第6期。
杨渊浩:《西方福利国家演变及其对我国民生建设的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2期。
尤建新:《提高民生质量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当代经济》2009年第12期。
张磊:《试论孙中山的社会经济思想——关于民生主义的研究》,《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2期。
张文显:《民生呼唤良法善治——法治视野内的民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9期。
张祚、鲁阳、冯成骁:《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考察》,《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18期。
郑功成:《从高增长低福利到国民经济与国民福利同步发展——亚洲国家福利制度的历史与未来》,《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郑新立:《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改革与开放》2012年第11期。
郑新立:《以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发展》,《决策与信息》2010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经济发展须突出民生目标》,《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
三 报纸网络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第1版。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第2版。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要篇目介绍》,《人民日报》2006年4月28日。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
景天魁:《“福利社会”释疑》,《北京日报》2013年10月14日第18版。
尚晓援、阎青春:《有失偏颇的“社会福利”概念》,《中国社会报》2000年12月1日。
邵彦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制度化轨道》,《人民日报》2013年6月7日第7期。
习近平:《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第1版。
习近平:《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说明》,《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2版。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5日第1版。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2013-10/08/c_ 125490697: htm。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1版。
谢志强:《“陷阱”还是“困境”》,《北京日报》2013年4月8日第19版。
邢铁等:《从“国计”到“民生”——谈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视角的转换》,《光明日报》2004年10月12日。
郑新立:《通过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发展》,《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8日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