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陈喆:《建筑伦理学概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
3.陈志梧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明文书局1983年版。
4.陈凯峰:《建筑文化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陈耀邦等:《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版。
6.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7.陈志华:《北窗杂记——建筑学术随笔》,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8.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版。
9.程建军:《风水与建筑》,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10.陈寿编:《三国志·诸葛亮传》,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1.程建军:《中国古代建筑与周易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2.程建军:《风水与建筑》,江西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
13.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8.傅崇兰等:《曲阜庙城与中国儒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傅隶朴:《春秋三传比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
20.傅强、吴敏:《徽州古民居》,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21.高介华等:《建筑与文化论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22.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3.顾淮:《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4.郭谦:《湘赣民系民居建筑与文化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5.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
26.郭璞:《葬书·地理正宗》,上海文明书局1926年版。
27.汉宝德:《建筑的精神向度》,台湾境与象出版社1983年版。
28.何晓明编:《风水探源》,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9.何晓明等:《中国文化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何新等编:《中国古代文化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1.贺业矩:《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32.贺业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33.贺业矩等:《建筑历史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34.贺业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35.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36.侯幼彬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20:宅第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7.侯继窑:《中国窑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38.侯仁之等:《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中国书店2001年版。
39.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40.胡潇:《文化的形上之思》,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41.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2.黄汉民:《福建土楼》,汉声杂志社1994年版。
43.季羡林等:《东方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4.姜晓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5.金磊:《建筑科学与文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46.金景芳:《周易讲座》,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7.金经元:《社会、人和城市规划的理性思维》,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年版。
48.荆其敏:《中国传统民居》,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荆其敏:《中国传统民居百题》,天津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50.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51.亢羽:《中华建筑之魂》,中国书店1999年版。
52.亢羽:《易学堪舆与建筑》,中国书店1999年版。
53.孔子弟子著,李泽非整理:《论语》,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
54.老根编著:《黄帝宅经》,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55.李少林:《中国建筑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6.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7.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8.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59.李泽厚:《试谈中国的智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60.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61.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62.李长杰:《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63.李镜池:《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78年版。
64.李培林等:《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5.李书钧编:《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66.(宋)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
67.李学勤主编:《春秋谷梁传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8.李先逵、张晓群:《四合院的文化情神》,载《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69.刘黎明主编:《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0.吕不韦:《吕氏春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7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72.梁思成:《凝动的音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3.梁思成:《梁思成文集》第三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74.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
75.梁思成主编:《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6.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77.联合国人居中心编:《城市化的世界》,沈建国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78.林枚:《阳宅会心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79.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0.刘育东:《建筑的涵意》,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81.刘方:《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巴蜀书社2003年版。
8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83.刘敦祯:《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
84.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85.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版。
86.罗哲文、王振复:《中国建筑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7.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88.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89.陆翔、王其明:《北京四合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9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二卷),人民出版社1931年版。
91.马炳坚:《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2.马晓宏:《天·神·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93.庞朴:《阴阳五行探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94.任平:《时尚与冲突——城市文化结构与功能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5.沈福煦:《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96.沈福煦:《人与建筑》,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
97.孙祥斌等:《建筑美学》,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98.孙宗文:《中国建筑与哲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99.王其亨等编:《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0.单德启:《中国传统民居图说:徽州篇》,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1.沈克宁等:《人居相依》,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2.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103.史建:《图说中国建筑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5.司马迁:《史记》,线装书局2006年版。
106.孙宗文:《中国建筑与哲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107.秦红岭:《建筑的伦理意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108.裘仁、林骧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9.马大相:《灵岩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年版。
110.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年版。
11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石家河考古队等:《邓家湾:天门石家河考古报告之二》,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112.半坡博物馆等:《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上),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113.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14.王振复:《宫室之魂——儒道释与中国建筑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5.王振复:《大地上的“宇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6.王振复、杨敏芝:《人居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7.王振复:《中华古代文化中的建筑美》,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
118.王振复:《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9.王荣玉等:《灵岩寺》,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120.王蔚:《不同自然观下的建筑场所艺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1.王化君等:《建筑·社会·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2.王小慧:《建筑文化艺术及其传播》,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23.王其享:《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4.王文卿:《西方古典柱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5.王天锡:《建筑的美学评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26.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127.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128.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129.王会昌:《古典文明的摇篮与墓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0.王会昌:《中国文化地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1.王鲁民:《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2.王鲁豫:《中华古文化大图典》,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33.王绍周:《中国民族建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134.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版。
135.王世仁:《王世仁建筑历史理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36.王天锡:《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贝聿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137.王新春:《神妙的周易智慧》,中国书店2001年版。
138.王振复:《建筑美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39.汪国瑜:《建筑——人类生息的环境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0.汪之力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141.汪子松等:《欧洲哲学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42.吴良墉:《广义建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43.吴良墉:《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44.吴良墉:《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5.萧默:《萧默建筑艺术论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46.萧默等:《中国建筑艺术史》,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147.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之魏书》,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年版。
148.许祖华:《建筑美学原理及应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149.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50.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51.谢宝笙:《龙、易经与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53.严吾:《轻松读易经》,中国书店2010年版。
154.杨文衡:《中国风水十讲》,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155.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56.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157.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58.(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59.杨永生:《建筑百家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160.易存国:《固着与超越——中国审美文化论》,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61.杨文衡:《易学与生态环境》,中国书店2003年版。
162.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3.余东升:《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4.于淖云:《中国宫殿建筑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
165.袁坷:《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1985年版。
166.袁庭栋译注:《易经》,巴蜀书社2004年版。
167.左国保等:《山西明代建筑》,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68.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169.张其昀:《中华五千年史》(第五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79年版。
170.张志林:《中西科学“研究传统”的差异与会通》,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1.吴兆基编选:《诗经·公刘》,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172.赵鑫珊:《建筑是首哲理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73.赵魏岩:《当代建筑美学意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4.赵立壕、何融:《中国宫殿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175.赵军:《文化与时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6.赵世瑜、周尚意:《中国文化地理概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77.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8.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9.严吾:《轻松读易经》,中国书店2010年版。
180.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81.《庄子》,安继民等译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82.《荀子》,安继民译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83.《尚书》(今文全本),贺友龄译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84.《韩非子》,李维新等译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185.《孟子》,万丽华等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
186.《墨子》,高秀昌译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87.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周卜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
188.罗杰·斯克鲁顿:《建筑美学》,刘先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89.卡斯腾·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申嘉、陈朝晖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90.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191.克里斯·亚伯:《建筑与个性》,张磊、司玲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92.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蔚文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93.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苗经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194.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95.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96.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黄兰谷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97.C.亚历山大:《建筑的永恒之道》,赵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198.乔弗·司谷特:《人文主义建筑学》,张钦楠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199.大卫·沃特金:《西方建筑史》,傅景川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0.G.勃罗德彭特:《符号·象征与建筑》,乐民成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
201.G.勃罗德彭特:《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张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202.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杨青娟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03.帕瑞克·纽金斯:《世界建筑艺术史》,顾孟潮等译,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204.汤因比:《历史研究》,曹末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05.热尔曼·巴赞:《艺术史——史前至现代》,刘明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206.曼弗雷多·塔夫里:《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郑时龄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
207.威特鲁威:《建筑十书》,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
208.诺伯格·舒尔茨:《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209.黑格尔:《美学》第2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10.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11.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陈清泉译,上海书店1984年版。
212.Edward Winters,,New York: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07.
213.B.Zevi,,Rome:Horizon Press,1974.
214.Michael Raeburn,,New York:Orbis Publishing Limited,1980.
215.Rudofsky B.,,New York:Doubleday & Company Inc.,1964.
216.Sutton I.,,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99.
217.Watkin D.,,London:Laurence King,1986.
1.蔡德道:《中国建筑理性传统与哲理的现代意义》,《建筑师》第34期。
2.蔡镇钮:《中国民居的生态精神》,《建筑学报》1999年7月。
3.曾坚:《从比较看“北京宪章”的理论体系和历史地位》,《建筑学报》2001年1月。
4.常江航等:《谈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科技创新导报》2003年第23期。
5.陈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史框架体系的思考》,《建筑师》第52期。
6.程启明:《建筑哲学框架的建立与填充》,《建筑师》第89期。
7.程万里:《传统意向与民族形式》,《建筑师》第35期。
8.邓其生:《中国古建筑中的民族精神》,《古建园林技术》1995年第3期。
9.董卫:《关于生态城市与建筑的发展》,《建筑学报》2000年9月。
10.冯兆平:《先秦儒家与中国古代医学的养生思想》,《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
11.冯天瑜:《中华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中心转移的地理基础》,《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12.顾孟潮:《21世纪的中国建筑史学》,《建筑学报》2000年3月。
13.顾孟潮:《关于建筑史学学科发展的思考》,《建筑学报》2001年3月。
14.吴振禄:《山西侯马呈王古城》,《文物》1988年第3期。
15.巩治永:《直击甘肃舟曲泥石流现场》,《济南时报》2010年8月8日。
16.贺业钜:《关于我国传统城市设计几个问题探讨》,《建筑师》第85期。
17.何重义:《论中国建筑环境中的传统“中介”文化》,《建筑师》第51期。
18.韩增禄:《自然灾害与建筑选址》,《中华建筑报》2010年11月16日。
19.刘森林:《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上海大学学报》2003年1月。
20.刘玉民:《圣家族大教堂演变过程中建筑风格的协调》,《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1月。
21.彭晋媛:《礼——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2.沈福煦:《中国文化的园林表达》,《建筑师》第95期。
23.陕西省博物馆:《唐长安城兴化坊遗址钻探简报》,《文物》1972年第1期。
24.王振复:《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精神及当代意义》,《百年建筑》2003年第1期。
25.王国梁:《建筑理论与创作的哲学指导》,《建筑学报》2001年8月。
26.王贵祥:《建筑的神韵与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建筑学报》2001年9月。
27.王贵祥:《建筑如何面对自然》,《建筑师》第37期。
28.王路:《村落的未来景象》,《建筑学报》2000年11月。
29.王路:《人·建筑·自然》,《建筑师》第31期。
30.汪正章:《建筑创作学的理论架构》,《建筑学报》2002年10月。
31.魏成林:《对北京历史城市设计的分析》,《建筑创作》2002年7月。
32.魏成林、白晨曦:《与历史对话 与未来共生》,《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6月。
33.吴良镛:《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建筑学报》1999年第8期。
34.吴良镛:《再论建筑学的未来》,《建筑学报》1998年7月。
35.武廷海:《从聚落形态的演进看中国城市的起源》,《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6.薛求理:《中国传统营造意识的象征性》,《建筑师》第38期。
37.徐清泉:《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审美精神》,《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3卷第2期。
38.项岩松:《浅谈礼制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山西建筑》2009年第4期。
39.宋海林、胡绍学:《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建筑学报》1999年3月。
40.杨鸿勋:《21世纪的营窟与槽巢:生态建筑·生态城·山水城市》,《建筑学报》2000年9月。
41.杨经文:《绿色摩天楼的设计与规划》,《世界建筑》1999年2月。
42.杨新民:《建筑的本质——历史的限定》,《建筑师》第45期。
43.张锦秋:《和谐建筑之探索》,《建筑学报》2006年9月。
44.张鸽娟:《对建筑美的人文内涵的认识》,《山西建筑》2005年第13期。
45.张弘:《可持续发展与中国青年建筑师的未来》,《建筑学报》1999年5月。
46.赵玮宁:《香港建筑学家称风闸效应导致淘大花园非典爆发》,《新闻晚报》2003年5月6日第4版。
47.周鸣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表达》,《南方建筑》2006年2月。
48.周畅:《对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的再认识》,《建筑学报》2000年1月。
49.吴庆洲:《象天·法地·法人·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意匠发微》,《华中建筑》1993年第4期。
50.荆其敏:《生态建筑学》,《建筑学报》2000年第7期。
51.尹国均:《作为“场所”的中国古建筑》,《建筑学报》2000年11月。
52.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春临潼姜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3年第3期。
53.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天门市石家河古城遗址发掘报告》,《考古》1994年第7期。
54.朱昌廉、胡昌俊:《继承·改善·创新》,《建筑师》第32期。
55.庄惟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建筑学报》1998年11月。
1.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基于传统哲学观的中国建筑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
2.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4年。
3.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赵群:《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博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5年。
6.王鹏:《建筑适应气候》,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