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列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毕可佳、胡海青、张道宏:《孵化器编配能力对孵化网络创新绩效影响研究——网络协同效应的中介作用》,《管理评论》2017年第4期。
蔡莉、崔启国、史琳:《创业环境研究框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查晶晶、赵可、陈井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17年第19期。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2期。
戴宁:《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丁瑞忠、王全文、吕海航:《“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鲁东大学为例》,《中国高校科技》2016年第Z1期。
董华、褚庆柱、秦国欣等:《青岛市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效率的综合评价》,《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董晓峰、史育龙、张志强等:《都市圈理论发展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第10期。
杜德斌、宁越敏:《论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协调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范琳、刘敏、李茂林:《国外创新创业发展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对我国的启示——以以色列创新创业经济发展为例》,《北方经济》2018年第12期。
方创琳、马海涛、李广东等:《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地理学报》2014年第4期。
方远平、谢蔓、林彰平:《信息技术对服务业创新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地理学报》2013年第8期。
封雪韵:《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4期。
高隆昌、徐飞:《系统学二象论初探:一个理论框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5期。
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7期。
葛宝山、王艺博、GEBao-shan等:《孵化网络对孵化器多维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郭金明、柳中权:《城市品牌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杭州日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杭州“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http://www.cecc.org.cn/news/201810/530856.html。
杭州日报:《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杭州数字经济蓝图这样描绘》,http://zj.cnr.cn/hzbb/20180731/t20180731_524317191.shtml。
杭州市经信局:《我市积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成效明显》,2019年。
杭州市经信局:《我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成效显著》,2019年。
杭州市数据资源局:《2019年杭州市“城市大脑”建设工作要点》,2019年。
贺德方、唐玉立、周华东:《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及实践》,《科学学研究》2019年第1期。
黄鲁成:《论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生存机制》,《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第2期。
黄鲁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第1期。
黄奇帆:《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北京日报》2018年9月2日第13版。
吉亚辉、段荣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与生态位适宜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第8期。
贾军:《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实证分析——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例》,《科研管理》2013年第4期。
赖明勇:《高校教育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光明日报》2015年9月7日第2版。
雷磊、宋伟、毕亮亮:《双创生态能否影响城市竞争力——基于潜在生态位的检视》,《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1期。
李宏彬、李杏、姚先国等:《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2期。
李健、屠启宇:《创新时代的新经济空间:美国大都市区创新城区的崛起》,《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第10期。
李琳、龚胜:《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度动态评估与比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23期。
李锐、张秀娥、马百功:《以色列特拉维夫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及动态模型构建》,《科技创业月刊》2018年第5期。
李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5年。
李振华、封新宇、吴文清等:《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6年第1期。
李振华、赵寒、吴文清:《在孵企业关系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影响——以资源获取为中介变量》,《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第6期。
李自珍、赵松岭:《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及其在作物生长系统中的应用》,《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4期。
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刘俊苹、李娇娇、代珊珊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机制》,《中国人事科学》2018年第4期。
刘满凤:《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9期。
刘牧忱、董正英:《企业策略对创业生态系统绩效影响探究》,《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第17期。
刘铸:《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人力资源》2011年第11期。
鲁钊阳、廖杉杉:《FDI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双门槛效应》,《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吕拉昌、谢媛媛、黄茹:《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创新能级体系比较》,《人文地理》2013年第3期。
吕玉辉:《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模型与演化》,《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9期。
马永斌、柏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5期。
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宁越敏:《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兼论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科学》2011年第3期。
牛海鹏、赵同谦、张安录等:《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生态学报》2009年第10期。
彭纪生、孙文祥、仲为国:《中国技术创新政策演变与绩效实证研究(1978—2006)》,《科研管理》2008年第4期。
沈如茂、董纪昌、李建博:《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综述》,《科技促进发展》2017年第12期。
沈漪文、卢智健:《基于创新网络的创业生态系统演化研究》,《经济论坛》2018年第12期。
史育龙、周一星:《关于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研究的论争及近今进展述评》,《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第S1期。
孙斌栋、华杰媛、李琬等:《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影响因素——基于人口分布的形态单中心—多中心视角》,《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第10期。
孙韬、巩顺龙:《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现状及对策》,《经济纵横》2011年第5期。
覃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成长研究——基于企业种群生态位优化视角》,《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
唐建荣、汪肖肖、潘洁:《物流产业集群“生态位适宜度”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第11期。
涂人猛:《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发展和布局的总体思路》,《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11期。
万贤贤、王尚勇、陈福时、张春强:《以色列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科技与创新》2018年第19期。
王刚、赵松岭、张鹏云等:《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生态学报》1984年第2期。
王凯、邹晓东:《由国家创新系统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产学协同创新研究的新视域》,《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9期。
王仁文:《基于绿色经济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王是业、武常岐:《孵化支持会促进创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吗?——在孵企业研发人力资源的调节作用》,《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年第2期。
王佑镁、叶爱敏:《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电化教育究》2015年第11期。
王志刚、李腾飞、钟倩林:《如何通过内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基于韩国忠清南道的经验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1期。
奚梅、陈韵如、李光辉:《创业导向与众创行为对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特色小镇创新生态系统为例》,《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年第8期。
夏人青、罗志敏、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高教探索》2012年第1期。
谢杰、刘任余:《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与贸易效应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6期。
新华网:《2019杭州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举行 数融万物智享未来》,http://m.xinhuanet.com/zj/2019-03/30/c_1124304592.htm,2019-03-30。
熊小刚:《跨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科技与管理》2013年第1期。
徐建华:《草原生态环境的适宜度理论》,《草业科学》1989年第5期。
杨肃志、路世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位测度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第4期。
杨勇、王志杰:《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及政策仿真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第12期。
叶琴、曾刚、杨舒婷:《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地理科学》2017年第7期。
余泳泽:《政府支持、制度环境、FDI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余志良、谢洪明:《技术创新政策理论的研究评述》,《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第6期。
曾刚、王秋玉、曹贤忠:《创新经济地理研究述评与展望》,《经济地理》2018年第4期。
曾国屏、苟尤钊、刘磊:《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1期。
张宝建、裴梦丹、孙国强:《基于创业过程的资源匹配孵化研究》,《运筹与管理》2017年第8期。
张宝建、孙国强、裴梦丹:《网络能力、网络结构与创业绩效——基于中国孵化产业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5年第2期。
张秉忱、陈吉元、周一星:《中国城市化道路宏观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张光明、谢寿昌:《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生态学杂志》1997年第6期。
张贵、李涛、原慧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6期。
张贵、刘雪芹:《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及演化研究——基于生态场视角的解释》,《软科学》2016年第12期。
张贵、原慧华:《创新驱动新方向与京津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领导之友》2016年第13期。
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力、周勇涛、戚汝庆:《基于在孵企业面板数据的孵化器绩效分析》,《软科学》2016年第11期。
张倩、邬丽群:《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民族高等教育究》2015年第4期。
张晓梅、王妍妍:《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策略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17期。
赵頔、陈璐:《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生态系统的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年第10期。
赵放、曾国屏:《多重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12期。
赵景峰、王延荣:《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文化特征与创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1年第12期。
浙江日报:《杭州: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http://www.zj.xinhuanet.com/2018-10/12/c_1123549540.htm。
郑莉娜:《向世界讲述“数字经济”的杭州故事》,《杭州日报》2019年4月15日第4版。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9)》,新华三集团数字经济研究院,2019年。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
朱瑞博、刘志阳、刘芸:《架构创新、生态位优化与后发企业的跨越式赶超——基于比亚迪、联发科、华为、振华重工创新实践的理论探索》,《管理世界》2011年第7期。
卓泽林、赵中建:《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及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3期。
Albort-Morant G.,Ribeiro-Soriano D.,“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impact of business incubators”,,Vol.69,No.5,2015.
Andreas von Größler,—,Komplexität und Dynamik als Herausforderung für das Management. Deutscher Universitätsverlag,2004.
Ashton,W. S. (2009),“The Structure,Function,and Evolution of a Regional Industrial Ecosystem”,,13:228-246. doi:10.1111/j.1530-9290.2009.00111.x.
Balland P.A.,Boschma R.,Frenken K.,“Proximity and Innovation:From Statics to Dynamics”,,Vol.46,No.6,2015.
Brown R.,Mason C.,“Inside the high-tech black box:A critique of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policy”,,Vol.34,No.12,2014.
Carayannis,E.G.,Grigoroudis,E.,Campbell,D. F.,Meissner,D. and Stamati D. (2018),“The ecosystem as helix:an exploratory theory-building study of regional co-opetitiv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s Quadruple/Quintuple Helix Innovation Models”,R&D Management,48:148-162. doi:10.1111/radm.12300.
Carlino G.A.,Chatterjee S.,Hunt R.M.,“Urban density and the rate of invention”,,Vol.61,No.3,2007.
Christopher,F. (1987),“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Published by Pinter Pub Ltd.
Cohen B.,“Sustainable valley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No.1,2006.
Crossan M.M.,Apaydin M.,“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Vol.47,No.6,2010.
Desarbo W.S.,Di Benedetto C A,Song M.,“A heterogeneous resource based view for explo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rm performance and capabilities”,,Vol.2,No.2,2007.
Dess G.G.,PICKEN J C.,“Changing roles:leade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Vol.28,No.3,2001.
Dess G.G.,Picken J.C.,“Changing Roles:Leade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Vol.28,No.3,2000.
Durmusoglu S.S.,“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Vol.7,No.4,2004.
Garofoli G.,,Avebury:Aldershot,1992.
Gottmann J.,“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Vol.33,No.3,1957.
Grinnell J.,“The Niche-Relationships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Vol.34,No.4,1917.
Gstraunthaler T.,“The business of business incubators: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evidence from Lithuania”,,Vol.5,No.3,2010.
Hackett S.M.,Dilts D.M.,“A Systematic Review of Business Incubation Research”,,Vol.29,No.1,2004.
Hannan M.T.,Freeman J.,“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organizations”,,Vol.82,No.5,1977.
Harper-Anderson E.,Lewis D.A.,“What Makes Business Incubation Work?Measuring the Influence of Incubator Quality and Regional Capacity on Incubator Outcomes”,,2017:089124241774196.
Hsu L.C.,Wang C.H.,“Clarifying the Effec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Role of Dynamic Capability”,,Vol.23,No.2,2012.
Hutchinson G.E.,“Concluding Remarks”,,Vol.22,No.1507,1957.
Isenberg D.J.(2011),“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strategy as a new paradigm for economic policy:Principles for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ship”,Presentation at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Affairs,2011.
Jackson D.J.,“What is an innovation ecosystem”,,Vol.1,2011.
Johnson R.H.,“Determinate evolution in the color-pattern of the lady-beetles”,,1910.
Johnson,William H.A.,“An integrative taxonomy of intellectual capital:measuring the stock and flow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components in the firm”,,Vol.18,No.5/6/7/8,1999.
Knott A.M.,“Persistent Heterogeneity and Sustainable Innovation”,,Vol.24,No.8,2003.
Lundvall B.A.,:,London:Pinter,1992.
Mason C. Brown R.(2014),“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nd growth oriented entrepreneurship”,Final Report to OECD,Paris,2014.
Mcgee T.G.,“The future of urbanis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Indonesia”,,Vol.16,No.1,1994.
Meijers E.J.,Burger M J.,“Spatial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Vol.42,No.6,2010.
Meijers,Evert.,“Polycentric urban regions and the quest for synergy:Is a network of cities more than the sum of the parts?”,,Vol.42,No.4,2005.
Meijers,E.,“Summing Small Cities Does Not Make a Large City:Polycentric Urban Regions and the Provision of Cultural,Leisure and Sports Amenities”,,Vol.45,No.11,2008.
Mian S.,Lamine W,Fayolle A.,“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ion: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knowledge”,,2016,50-51:1-12.
Moore J.F.(1996),“The Death of Competition:Leadership &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Boston:John Wiley & Sons Ltd,1996.
Moore J.F.,“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Vol.71,No.3,1993.
Nelson A.,Earle A.,Howard-Grenville J,et al.,“Do innovation measures actually measure innovation?Obliteration,symbolic adoption,and other finicky challenges in tracking innovation diffusion”,,Vol.43,No.6,2014.
Rice M.P.,“Co-production of business assistance in business incubators:an exploratory study”,,2002,17.
Scott A.J.,“Global city regions trends theory policy for Scott Allen J”,,Vol.35,No.3,2003.
Tansley A.G.,“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concepts and terms”,,Vol.16,No.3,1935.
Timberlake M.,“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Lear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Vol.74,No.3,2008.
Tushman M.L.,Aanderson P.,“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1986.
Vender Ploeg J.D.,LONG A.,:,Assen:Van Gorcum,1994.
Vogel P.,“The Employment Outlook for Youth:Building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s as a Way Forward”,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3.
Weick O.K.E.,“Loosely Coupled Systems:A Reconceptualization”,,Vol.15,No.2,1990.
Wei-Jin Z.,Ling-Yun Z.,“Network Evolution of Business Incubator in China: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etwork Governance”,(),2010.
White H.C.,“Where do Markets Come From?”,,Vol.87,No.3,1981.
Yitmen,Ibrahim.,“Intellectual Capital:A Competitive Asset for Driving Innovation in Engineering Design Firms”,,Vol.23,No.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