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著作类
[1]张汝伦:《激情的思想:第三代学人自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傅静:《科技伦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别敦荣:《中美大学学术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英]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陈体芳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8]徐纪敏:《科学学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吴洪芹等:《如何选择最佳行为——行为哲学》,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年版。
[10][德]马克斯·韦伯:《学术生涯与政治生涯——对大学生的两篇演讲》,王容芬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11][俄]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李原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2][日]西田几多朗:《善的研究》,何倩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3][法]彭加勒:《最后的沉思》,李醒民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4][以色列]约瑟夫·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赵佳苓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5]尹继佐:《中国学术思潮兴衰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7]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8]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与公共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9]郑祥福:《科学的精神: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20]徐友渔:《告别20世纪:对意义和理想的思考》,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1]周寄中:《“科学—社会学”:人类两大体系的交叉》,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2][美]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3]王宋常:《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二 论文类
[1]李硕豪、姚启和:《关于大学学术风气的理论探讨》,《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6期。
[2]沈红:《一流大学的学术目标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
[3]贾永堂:《论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学术目标》,《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4]肖海涛:《论大学的学术责任与学术自由》,《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5]宋秋容:《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6]史玉明:《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科学管理研究》1994年第2期。
[7]张九庆:《科研越轨及其社会控制》,《科技导报》2002年第4期。
[8]李红芳:《近年科学越轨问题研究评述》,《科技导报》2000年第3期。
[9]盛华根:《论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界定与分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0期。
[10]杨隽:《社会转型期的越轨行为和社会调控》,《武警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1]熊万胜:《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动因分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年第3期。
[12]张锡忠:《高校优秀科研成果评审中的越轨与控制》,《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13]徐建红:《科技奖励中的越轨及其控制》,《科技与法》1994年第2期。
[14]吕耀怀:《失范、越轨与失序》,《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15]雷洪:《集体越轨——中国隐性社会问题之一》,《江汉论坛》1998年第4期。
[16]郑友德:《美国对科学家越轨行为的防范及其措施》,《科技与法律》1996年第2期。
[17]吴发科:《道德的表象内化、表征外显与道德教育》,《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8]易法建:《论道德内化》,《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9]单子:《关于内化》,《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6期。
[20]李迪:《清代盗名盗版算书几例》,《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7期。
[21]刘爱玲:《科技奖励活动中越轨现象探因》,《科学学研究》1997年第3期。
[22]李成旺:《主体的解放:道德自律的前提和基础》,《宁夏党校学报》2000年第1期。
[23]苏令银:《道德自律:转型期社会秩序的最高实现形式》,《现代哲学》2000年第4期。
[24]宁新昌:《论儒家的道德自律及其意义》,《现代哲学》1999年第2期。
[25]胡逢祥:《“五四”开创的现代学术传统》,《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2期。
[26]杜时忠:《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第1期。
[27]方军:《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28]潘懋元:《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需要建设现代制度》,《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1期。
[29]任士英:《惩治学术不规范应纳入立法轨道》,《学术界》2002年第1期。
[30]崔敏:《法律如何裁断科学》,《科技与法律》1994年第1期。
[31]杜勤等:《论科学违规行为的法律介入》,《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3期。
[32]李喜英:《自由及其规范: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法律规范的建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3]谭智华:《权力的法律控制:从实体走向秩序》,《湖湘论坛》2000年第5期。
[34]谭智华:《行政权力扩张及其法律控制》,《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35]叶必封:《论教师职称授予行为的法律性质》,《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12期。
[36]卢建平:《科学研究自由的法律评价》,《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37]程雁雷:《论司法审查对大学自治的有限介入》,《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38]袁方:《大学自治与司法审查》,《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39]唐卫民:《试析大学自治与政府控制》,《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40]夏民、刘国君:《大学自治与司法审查:由学子告母校引发的思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41]魏勇:《政策“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制度分析》,《理论探讨》2002年第1期。
[42]潘莉娟:《变化着的大学自治的概念》,《哈尔滨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43]彭宏斌:《西方大学自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
[44]王德耀、薛天祥:《略论大学自治》,《上海高教研究》1994年第2期。
[45]滕世华:《治理理论与政府改革》,《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6]赵景来:《关于治理理论若干问题讨论综述》,《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3期。
[47][美]马丁·休伊森、蒂莫西·辛克莱:《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张胜军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48]阎康平:《科学界的诚信:舍恩事件始末综述》,《国外科技动态》2002年第11期。
[49]海榕:《“诚信”在美国》,《中州统战》2002年第5期。
[50]李朋友:《儒家的诚信思想》,《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2期。
[51]张友苏:《论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江西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52]冯向东:《张力下的动态平衡:大学中的学科发展机制》,《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第2期。
[53]方文:《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54]王伯伟:《21世纪建筑学科制度的中心转移》,《建筑学报》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