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e campus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driving force and source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reflects the cohesion and centripetal force of the school. With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there are also cultural conflicts under the premise that campus culture, as a special sociocultural phenomenon, is integrated into the mainstream.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ultural conflict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educational sociology, management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is book discusses the manifestation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ural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ollege campus culture and external culture, and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within college campus culture,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in China.(AI翻译)
于滨:(著)
于滨,女,1978年生,吉林省白山市人。现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和高校德育研究,先后在《社会科学战线》、《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教发展与评估》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一 英文文献
(一)专著和文集
1.Culler,A.D.The Imperial Intellect: A Study of Newman's Educational Ideal [M].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55.
2.Hargreaves,A.Changing Teachers,Changing Times: Teachers'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 Modern Age [M].London: Cassel Educational Limited,1994.
3.Myrdal,G.AsianDrama: An Inquiry into the Poverty of Nations [M].NewYork: Pantheon,1968.
4.Perkin,H.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A].Clark,B.R.,ed.Perspective on Higher Education [C].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5.Rothblatt,S.The Revolution of the Dons: Cambridge and Society in Victorian England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6.Schwartz,A.University: The Students,Faculty,and Campus Life at One University [M].New York: Viking Press,1969.
7.Wagenen,B.C.V.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the Colleges of the United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 A Survey and Program [M].New York City: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1929.
8.Wilson,L.Emerging Patterns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M].Washington,D.C.: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1965.
(二)期刊文章
9.Almond,G.A.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 [J].The Journal of Politics,1956,18(3):118-122.
10.Haig,A.G.L.The Church,The Universities and Learning in Later Victorian England [J].The Historical Journal,1986,29(l):187-201.
11.Robert,B.Academic Freedom,Autonomy and Accountability in British Universities [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1990,15(2):169-180.
12.Thomas,N.Values Edueation Through Thinking,Feeling and Doing [J]Social Educator,2005,23(2): 1-11.
二 中文文献
(一)专著和文集
1.[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柴方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加]迈克尔·布雷克:《越轨青年文化比较》,岳西宽等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加]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许洁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加]约翰·范德格拉夫、伯顿·克拉克、多萝西娅·弗思等:《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郑继伟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6.[美]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7.[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马元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8.[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美]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杨成志译,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
10.[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1.[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章建刚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2.[美]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谢宗仙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3.[美]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陈学飞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4.[美]理查德·诺顿·史密斯:《哈佛世纪》,程方平等译,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吕万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6.[美]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 《组织行为学》,李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美]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窦卫霖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曾胡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19.[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周晓虹、周怡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0.[美]西摩·马丁·李普赛特:《一致与冲突》,张华青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1.[美]西摩·马丁·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2.[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3.[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独霸世界吗?》,何小东、盖玉云译,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24.[南斯拉夫]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令华、严南德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5.[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英]班克斯:《教育社会学》,林清江译,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84年版。
27.[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念》,高师宁等译,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8.[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徐辉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9.李华锋、李媛媛:《英国工党执政史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30.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
31.北京大学哲学系:《欧洲哲学史资料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
32.宾克莱:《理想的冲突》,马元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3.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苏丁:《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研究论集》,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34.陈独秀:《中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回眸(新青年)·哲学思潮卷》,河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5.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6.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台湾:师大书苑1991年版。
37.陈昕:《救赎与消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8.陈学询:《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39.仇春霖:《大学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0.戴慧思:《中国都市消费革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42.但昭彬:《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3.刁培萼:《教育文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4.丁石孙、王世儒等:《蔡元培全集》(第三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5.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都培炎:《“思接千载”和“与时俱进”——中共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历史考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7.段建国、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8.房列曙、木华主:《中国文化史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9.傅立民、贺名仑主编:《中国商业文化大辞典》(上、下册),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50.傅维利、刘民:《文化变迁与教育发展》,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2.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增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4.顾琴轩:《组织行为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5.关成华:《北京大学校园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6.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7.郝维谦、龙正中:《高等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58.黄延复:《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9.计国勇:《开创校园文化的新纪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0.《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2.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3.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4.李瑞华、李正斌、曾庆均、孙在国:《中国商业文化》,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65.《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6.林清江:《教育社会学新论——我国社会与教育关系之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
67.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华龄出版社1995年版。
68.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9.刘金才:《家庭本位与群体本位》,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中日比较文化论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70.刘云衫:《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71.柳卸林:《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2.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4.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开明书店1934年版。
75.南开大学校长办公室:《张伯苓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76.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7.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8.笙长军、才忠喜、陈忠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9年版。
79.施哓光:《美国大学思想论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0.寿韬:《大学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版。
8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82.苏勇、何智美:《现代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3.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上册),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84.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5.覃光广:《文化学词典》,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6.汤用彤:《汤用彤全集》(第五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7.陶国富等:《大学校园文化》,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88.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89.王冀生:《大学之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90.韦政通:《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3.吴中平、徐建华、徐跃飞等:《冲突与融合:学校文化建设新视角》,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94.肖谦:《多视野下的大学文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5.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6.[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97.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8.颜吾佴:《大学校园文化》,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9.杨怀中、龚贻洲:《象牙塔之谜:校园文化学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年版。
100.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1.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02.张岱年:《张岱年文集》(第1卷),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103.张德祥、周润智:《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4.张惠芬、金忠明:《中国教育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5.张慧明:《中外高等教育史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6.张建平:《中西文化比较概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107.张山:《文化学辞典》,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08.章人英:《社会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109.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0.郑登云:《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2.中村元:《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3.《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1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社会科学新词典》,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115.周川、黄旭:《百年之功》,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16.周辅成:《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117.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18.周玲:《大学组织冲突研究——角色、权力与文化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9.周运来:《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岳麓书社2009年版。
120.朱汉民:《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1.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22.祝怀新:《科学教育导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学术期刊
123.蔡昌淼:《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124.陈军宏:《中西大学校园文化差异及其整合》,《职业时空》2009年第9期。
125.陈立:《西方大学自治理念的变迁——从中世纪行会自治到“有条件的自治”》,《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第3期。
126.陈小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的思考》,《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27.迟成勇、杨湘红:《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28.[德]洪堡:《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高等教育论坛》1987年第1期。
129.董芍素、张国强:《现代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浙江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130.董小麟:《论全方位建设高校校园文化》,《高教探索》2003年第3期。
131.董云川:《论大学行政权力的泛化》,《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132.段鑫星、付豪、宋冰:《大学里的“课桌文化”》,《青年研究》2003年第8期。
133.冯双:《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高教探索》1997年第4期。
134.符庆明、刘立忱:《关于一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135.傅定涛:《文化生态视野中大学师生关系新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36.傅定涛:《文化维度的大学师生关系论》,《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第1期。
137.傅显捷:《大学生校园文化冲突解析》,《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38.傅显捷:《解读校园文化发展的关键——大学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139.甘自恒:《论名牌大学的特征》,《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0期。
140.高丙中:《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中国文化的群体差异及其变迁》,《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2期。
141.龚长宇:《酷文化·青年价值观·社会转型》,《青年研究》2002年第2期。
142.龚玉:《西方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演变》,《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第5期。
143.古翠凤:《文化四维度理论视角下的教师文化研究》,《教育探索》2005年第8期。
144.韩志强、杨淑娣、马洪亮:《国内外大学校园文化品位建设的比较研究》,《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3期。
145.贺宏志:《大学校园文化的结构和功能》,《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3期。
146.胡保利、赵惠莉:《冲突理论视野中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4期。
147.胡弼成、陈桂芳:《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矛盾冲突及现实抉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148.姜春馥、柳晓光、李文春、柳英娜:《浅论校园文化建设》,《辽宁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149.金生鈜:《相互理解与师生关系的新建构》,《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
150.柯茜茜:《两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冲突和融合》,《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第3期。
151.李长真、俞思念:《中国共产党与大学文化》,《理论导刊》2006年第10期。
152.李从浩:《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冲突之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53.李贵:《论社会文化和政治对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影响》,《理论导刊》2009年第8期。
154.李昊、冯伟等:《新理念、新大学、新空间——对新时代我国大学校园规划的思考》,《安徽建筑》2004年第2期。
155.李红云:《学校文化发展中的学生文化》,《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56.李金齐:《文化理想、文化批判、文化创造与文化自觉》,《思想战线》2009年第1期。
157.李玲、段晓明、陈荟:《教师文化类型及其教师发展的启示》,《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58.李振远:《析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159.林存华、金科:《价值差异、教师权威与师生冲突——兼与沈莹同志商榷》,《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12期。
160.凌宏彬、沈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5期。
161.刘德群:《合并类高校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4期。
162.刘刚:《论大学校园商业文化》,《教育评论》2008年第3期。
163.刘建华、斯琴格日乐:《高校合并中的文化冲突、整合与创新》,《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64.刘振怡:《浅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
165.刘宗南、吴静:《知识教育价值选择的冲突与大学教育的创新》,《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年第3期。
166.柳扬、王伟:《中西文化冲撞中的校园文化选择》,《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67.楼仁功、陈庆:《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期。
168.卢乃桂:《少年的发展——兼论校外教育的培育角色与功能》,《青年研究》2002年第7期。
169.鲁洁:《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
170.欧阳洁:《在文化对抗中实现提升——解析高校师生文化冲突》,《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71.潘道兰:《建设校园文化 增强高校文化软实力》,《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5期。
172.庞桂美:《大众文化的泛滥及其对校园文化的影响》,《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73.彭轩雁、肖中云:《高校合并后的文化冲突及其重建》,《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74.钱小霞:《浅议师生间的文化冲突》,《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第2期。
175.任义君:《应对大学生文化冲突的建设性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10期。
176.申作青:《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文化建设走向的影响》,《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77.石中英:《代际冲突与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论丛》1997年第1期。
178.史华楠:《论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江苏高教》1998年第2期。
179.史学正、陈柳:《学生文化初探》,《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第4期。
180.寿韬:《高校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及特征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81.宋晟、张庆余:《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比较》,《南方建筑》2004年第6期。
182.宋晟:《中外大学校园建筑文化比较》,《华中建筑》2008年第4期。
183.宋兴川、金华盛:《多元选择——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青年研究》2002年第11期。
184.苏国红:《当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新变化——精英阶段与大众化阶段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的比较研究》,《青年研究》2002年第1期。
185.孙晓凌、汪北华:《从思维方式差异看中西文化差异》,《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86.陶东风:《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187.陶应勇、姜慧敏、张海霞:《中外高校校园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88.万增奎:《大学生“课桌文化”与道德失范的调控》,《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1期。
189.汪昌平、江立成:《中西校园文化比较研究》,《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90.王建军:《校园文化功能新论》,《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91.王立科:《城市精神、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化》,《当代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
192.王林:《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内涵》,《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第2期。
193.王凌彬:《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审美特征与功能》,《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第6期。
194.王学文:《论多校园的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195.王义遒:《大学的文化品位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196.王卓君:《文化自觉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期。
197.吴浩明:《香港与大陆教师文化差异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98.吴永军:《课堂教学中文化结构的社会学分析》,《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4期。
199.伍德勤、高宝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优化策略》,《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200.徐波锋:《学生反文化现象的教育学思考》,《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01.许士密:《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求实》2002年第6期。
202.杨东平:《浅议中国近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203.杨娜:《校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204.杨学斌:《文化冲突与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探索》2006年第5期。
205.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8期。
206.叶为、韦耀阳:《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文化学分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07.尤冬克:《以传统文化视角:现代大学文化的守望与重构》,《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9期。
208.于杰、高日晖:《当代大众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化学刊》2010年第5期。
209.于立军等:《论大学校园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210.俞加生、沈汝发:《是谁构建了新世纪的童话——从“流星花园”的流行谈起》,《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
211.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第10期。
212.张爱芳:《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之关系阐释》,《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13.张宝昆:《人的因素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外国教育动态》1988年第1期。
214.张步先、倪士光:《高校老乡会特点分析及政策引导》,《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15.张建刚、卧谈:《校园“寝室文化”深处的景观》,《中国青年研究》1994年第4期。
216.张洁、白彦刚、朱磊:《高校合并后的文化冲突与整合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17.张宁娟:《中西教师文化的历史演变》,《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218.张晓瑜:《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
219.张雁华:《论文化反哺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220.郑敏:《高校师生关系的文化社会学思考》,《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第6期。
221.钟玉云、赵凤娟:《认清高校内部冲突的功能属性 建设和谐校园》,《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22.周川:《高校与政府关系的几点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
223.周挥辉:《增强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9期。
224.朱为鸿:《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大学文化创新的基点》,《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第7期。
225.邹广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生成背景》,《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三)学位论文
226.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27.陈晓萍:《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10年。
228.李芳芳:《提升学生文化的育德效能初探——从文化变迁的视角》,硕士学位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29.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博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004年。
230.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31.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
232.刘万里:《大学校园空间的文化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33.宁冬梅:《内蒙古A大学学生文化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6年。
234.秦秋霞:《学生生活发展视域下的学生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6年。
235.邱邑亮:《论大学校园文化及其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1998年。
236.张爱芳:《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7年。
237.张卫红:《文化视野下高校师生关系冲突和整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三 电子资源
1.《北师大教授“警告”学生:40岁没4000万别见我》(http://news.qq.com/a/20110406/000146.htm,2011-04-06)。
2.《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http://www.qiuxue.com/article/news_9727.html,2011-05-22)。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1_zcwj/201008/xxgk_93785.html,2010-07-29)。
4.张清常:《忆联大的音乐活动——兼忆西南联大校歌的创作》(http://www.nankai.edu.cn,2007-11-05)。
5.杨东平:《北大人事改革:重建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精神》(http://news.sina.com.cn/c/2003-07-22/17401392909.shtml,2003-07-22)。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