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都克里木·巴克:《现代维吾尔语》(维吾尔文),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
伯纳德·科姆里:《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第二版),沈家煊、罗天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陈满华:《“VO的N”转化为同义粘合式偏正短语的规则——附论述宾结构作定语》,《汉语学习》1997年第1期。
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中国语文》1987年第2期。
陈琼瓒:《修饰语和名词之间的“的”字的研究》,《中国语文》1955年10月号。
陈世民、热扎克:《维吾尔语实用语法》,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程适良主编:《现代维吾尔语语法》(维吾尔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储泽祥:《“细节显现”与“副+名”》,《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
大河内康宪:《量词的个体化功能》,载《日本近、现代汉语研究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黄河译,《国外语言学》1988年第1期。
戴浩一:《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叶蜚声译,《国外语言学》1990年第4期。
戴浩一:《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叶蜚声译,《国外语言学》1991年第1期。
戴曼纯:《句法推导中的语序确定机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戴庆厦:《景颇语“形修名”两种语序对比》,《民族语文》2002年第4期。
丁凌云:《定语语义指向分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范继淹:《形名组合间“的”字的语法作用》,载《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6年版。
范晓:《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汉语学习》2001年第5期。
范晓:《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汉语学习》2001年第6期。
方希:《黏合式多重定名结构的语序》,载《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五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格林伯格:《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陆丙甫、陆致极译,《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2期。
古川裕:《“的s”字结构及其所能修饰的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1期。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当代语言学》2001年第4期。
顾菊华:《语序、词汇与翻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古丽克孜·阿不都热合曼:《对复主语和定语的一些看法》,《语言与翻译》(维文版)1987年12期。
哈米提·铁米尔:《现代维吾尔语语法》(维吾尔文),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胡裕树、陆丙甫:《关于制约汉语语序的一些因素》,《烟台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黄成龙:《羌语名词短语的词序》,《民族语文》2003年第2期。
黄忠廉:《翻译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金立鑫:《对一些普遍语序现象的功能解释》,《当代语言学》1999年第4期。
金锡谟:《关于定语之间的关系》,载《语言论集》(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居买洪:《谈翻译中定语的位置》,《语言与翻译》(维文版)1987年12期。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李芳杰:《定语易位问题刍议》,《语文研究》1983年第3期。
李晋霞:《双音节动词作定语时“的”隐现的制约条件》,《汉语学习》2003年第1期。
李晋霞:《论动词的内部构造对动词直接作定语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李晋霞:《现代汉语动词直接作定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李素秋:《汉维多重定语语序对比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李素秋:《现代汉语定语研究综述》,《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李素秋:《汉维语名词在多重定语中的分布顺序及其理据》,《语言与翻译》2011年第3期。
李素秋:《维吾尔族大学生多重定语习得情况考察》,《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李晓:《活化语法教学的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李乐平:《现代汉语多层定语层次划分及其规律性》,《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增订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泽然:《哈尼语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语序》,《民族语文》2003年第2期。
梁伟:《现代维吾尔语的动名词定语及其分类》,《民族语文》1999年第1期。
廖秋忠:《〈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典型〉评介》,《国外语言学》1991年第4期。
蔺璜:《状态形容词及其主要特征》,《语文研究》2002年第2期。
刘丹青:《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民族语文》2002年第5期。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刘丹青:《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中国语文》2005年第1期。
刘丹青:《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结构类型》,《中国语文》2008年第1期。
刘珉:《汉维共时对比语法》,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中国语文》1995年第2期。
刘永耕:《试论名词性定语的指称特点和分类——兼及同位短语的指称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陆丙甫:《流程切分和板块组合》,《语文研究》1985年第1期。
陆丙甫:《语句理解的同步组块过程及其数量描述》,《中国语文》1986年第2期。
陆丙甫:《多项定语的语序规律》,《中文自修》1986年第4期。
陆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1期。
陆丙甫:《核心推导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1期。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2期。
陆丙甫:《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载《语言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陆丙甫:《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中国语文》2004年第1期。
陆俭明:《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
陆俭明:《关于定语易位的问题》,《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
陆俭明:《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分》,《汉语学习》1983年第2期。
卢英顺:《汉语定语位置上代词句内同指现象考察》,《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一卷·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吕叔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马庆株:《多重定名结构中形容词的类别和次序》,载《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马庆株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玛依拉·阿吉艾克帕尔:《维吾尔语名+名短语结构》,《民族语文》2009年第5期。
买买提明·沙力主编:《现代维吾尔语》(维吾尔文),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那斯肉拉:《现代维吾尔语》(维吾尔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尼亚孜·吐尔地:《浅议现代维吾尔语定语的构造形式》,《语言与翻译》(维文版)1995年第3期。
潘晓东:《浅谈定语的易位现象》,《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
彭玉兰:《定语的语义指向》,《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前苏联哈萨克斯坦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维吾尔语研究室:《现代维吾尔语》,陈世民、廖泽余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齐沪扬等:《与名词动词相关的短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热依木江·努尔耶夫、努尔尼沙·热依木:《浅谈现代维吾尔语中属格附加成分ni,出现与否的条件》,《语言与翻译》(维文版)1995年第6期。
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
邵敬敏:《从语序的三个平面看定语的移位》,载《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邵敬敏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宋宝强:《范畴化:不同民族的认知》,《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
沈家煊:《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
石毓智:《论语言的基本语序对其语法系统的影响》,《外国语》2002年第1期。
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1期。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史震天、马维汉、张玮、陈世民、艾合迈德·叶合雅:《汉维翻译教程》(维吾尔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宋丽萍:《数量名结构语序及其分布的类型学考察》,载《语言学论丛》(第三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唐翠菊:《数量词在多层定名结构中的位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5期。
唐翠菊:《话语中汉语名词短语的形式与意义及相关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田惠刚:《多层定语的次序及其逻辑特性》,《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3期。
唐正大:《关系化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当代语言学》2007年第2期。
唐正大:《与关系从句有关的三条语序类型原则》,《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
王艾录:《非区别性的定语》,《语文研究》1985年第3期。
王光全:《动词直接作定语时的位置》,《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
汪化云:《“中心语+后定语”质疑》,《汉字文化》2004年第2期。
王进安:《定语的语义指向及表述功能的差异》,《集美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王景丹:《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分析》,《长春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王珏:《介词短语作定语四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王利锋、肖奚强:《形容词定语后“的”字隐现习得研究》,《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
王群力:《“副+名”讨论补议》,《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王寅:《认知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温锁林、雒自清:《定语的移位》,《山西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文贞惠:《表属性范畴的“N1(的)N2”结构的语义分析》,《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1期。
肖悉强:《从内涵角度看程度副词修饰名词》,《修辞学习》2001年第5期。
肖奚强等:《汉语中介语语法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邢福义:《关于副词修饰名词》,《中国语文》1962年5月号。
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徐建华:《多项多元性单音形容词定语的语序规则》,《汉语学习》1996年第3期。
徐建华、刘富华:《单音形容词定语的合指析指与语序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3期。
徐建华:《单音形容词定语连用的语序规则》,《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4期。
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1990年版。
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亚库甫·巴合提:《浅谈修饰性定语》,《语言与翻译》(维文版)1994年第4期。
杨承兴:《现代维吾尔语语法》,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易坤秀、高士杰:《维吾尔语语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于根元:《副+名》,《语文建设》1991年第1期。
袁毓林:《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
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尤努斯·库尔班:《谈谈现代维吾尔语中的修饰语》,《语言与翻译》(维文版)1993年第4期。
再乃甫·尼亚孜:《维吾尔语修饰性定语略论》,《语言与翻译》(维文版)1997年第2期。
张国宪:《“动+名”结构中单双音节动作动词功能差异初探》,《中国语文》1989年第3期。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赵守弟:《浅议维吾尔语中“名+ni,+名”结构与“名+名”结构》,《语言与翻译》(维文版)1988年第8期。
赵世举:《定语的语义指向试探》,《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4年版。
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丁邦新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张凤琴、冯鸣:《关于“定语+人称代词”》,《修辞学习》2004年第6期。
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静:《新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张蕾:《定名结构中“的”字隐现规律探析》,《湖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张念武:《“的”字词组的句法分析》,《外语学刊》2006年第2期。
张玉萍主编:《汉维语法对比》,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钟志平:《也谈多项定语的顺序问题——兼述多项定语之间的关系》,《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周丽颖:《时间副词作定语分析》,《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
周丽颖:《从形名结合方式看多项单音形容词的连用次序》,《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周韧:《多项定语偏正式合格性条件的优选分析——一个汉语韵律、语义和句法互动的个案研究》,载《语言学论丛》(第三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周一民:《现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朱德熙:《定语和状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朱德熙:《说“的”》,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
庄文中:《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第9期。
赵金铭等:《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Comrie Bernard. 1981.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roft, W.1990. Typology and Universal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reenberg, J.H.1966. 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 In Greenberg, J.H.ed.Universals of Languag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Haiman, J.1983.Iconic and Economic Motivation.Language 59.
Halliday, M.A.K.2000.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awkins, J.A.1983.Word Order Universals.New York:Academic Press.
Hawkins, J.A.2006.A Performance Theory of Order and Constituency.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Lakoff, George.1987. Woma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eech, G.N.1981.Semantic.Harmondsworth: Penguin.
Levinson, S.C.2001.Pragmatic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aylor, J.2007.Ten Lectures on Appl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