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一 著作
1.[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3.[美]阿尔伯特·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林颖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王奔洲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美]埃尔查南·科恩、特雷·盖斯克:《教育经济学》,范元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美]埃尔查南·科恩:《教育经济学》,王玉昆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美]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王彦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8.[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萧琛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
9.[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高鸿业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10.[美]布鲁斯·约翰斯通、帕玛拉·马库齐:《高等教育财政:国际视野中的成本分担》,沈红等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1.[美]布鲁斯·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沈红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3.[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5.[美]哈罗德·拉斯维尔、亚伯拉罕·卡普兰:《权力与社会:一项政治研究的框架》,王菲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6.[美]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7.[美]理查·穆斯格雷夫:《财政理论与实践》,邓子基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8.[美]理查德·沙沃森、丽萨·汤:《教育的科学研究》,曹晓南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美]马丁·卡罗伊编著:《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闵维方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0.[美]米切尔·鲍尔森、约翰·舒马特:《高等教育财政: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孙志军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1.[美]斯蒂芬·贝利:《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政策和实践》,白景明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年版。
22.[美]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3.[美]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谢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4.[美]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蒋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5.[美]西奥多·舒尔茨:《对人进行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吴珠华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美]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吴珠华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27.[美]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张凤林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8.[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版。
29.[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
30.[日]返田健、关峋一编著:《大学生的心理》,延边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31.[印]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王宇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2.[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英]阿瑟·庇古:《福利经济学》,金镝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34.[英]杰里米·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版。
35.[英]克里夫·贝尔菲尔德:《教育经济学:理论与实证》,曹淑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6.[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7.[英]约翰·霍布森:《财富的科学》,于树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38.毕鹤霞:《中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判别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9.曾荣光:《香港教育政策分析:社会学的视域》,香港三联书店1998年版。
40.柴效武:《高校学费制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41.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陈华、黎吉秀、邓文莉:《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制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陈学飞等:《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4.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5.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东北教育社:《东北四年来教育文件汇编》,1949年10月。
47.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8.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49.冯涛:《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0.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制度考》(上、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1.广东省普通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专业委员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思考与实践》,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52.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53.胡汉辉:《有效还是非有效》,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4.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55.黄永林、朱秀林:《高师财务管理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6.蒋丽珊:《陈天桥的人生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7.蒋鸣和:《教育成本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8.教育部:《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辑)》,1936年7月。
59.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60.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走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2.赖德胜:《教育与收入分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63.李钢:《话语、文本、国家教育政策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64.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5.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6.李文利:《从稀缺走向充足——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供给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7.李迎生等:《当代中国社会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8.刘玉廷:《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年版。
69.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70.马经:《助学贷款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7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3.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74.毛程连主编:《中高级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5.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6.宁骚:《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7.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78.曲恒昌、曾晓东:《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9.全球大学创新联盟:《2006年世界高等教育报告:大学的财政问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0.阮华国:《教育法规》,大东书局1947年版。
81.沈华、沈红:《学生贷款的偿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82.孙彩平:《教育的伦理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3.陶学荣、崔运武:《公共政策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4.陶学荣:《公共政策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5.王伯庆:《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86.王伯庆:《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87.王康平:《高校学费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8.王蓉、鲍威主编:《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过程中的财政体系:中日比较的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89.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0.吴景平、李克渊:《六十年来的中国金融变迁》,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91.伍启元:《公共政策》,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92.谢宇等:《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93.徐文:《教育产权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4.于述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7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5.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6.张国庆:《美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回顾》(代译丛总序),载[美]杰伊·沙芙里茨等:《公共政策经典》,彭宗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7.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8.张康之:《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9.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0.张炜达:《行政管理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1.张文彤、董伟:《SPSS 统计分析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2.张晓琴、汪聚贵、毕康健:《财政金融学》,河南省党校系统学历教育教材编写组1998年版。
103.赵海利:《高等教育公共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版。
104.赵人伟、[美]基斯·格里芬:《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版。
10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五辑第一编 教育》(一、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0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7.钟海青、唐德海、李枭鹰:《东盟高等教育研究概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8.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09.朱必祥:《人力资本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10.朱莉:《大学之路》,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版。
11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2.朱新梅:《政府干预与大学公共性的实现:中国大学的公共性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二 期刊论文
113.[英]杰伦特·约翰斯:《高等教育定价:2004年英格兰高等教育法案对大学的政策意义》,杜育红等译,《教育与经济》2005年第2期。
114.包海芹:《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115.蔡昌达:《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以高校学生贷款为例》,《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8期。
116.曾道荣、张谛:《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学费政策问题》,《财经科学》2007年第11期。
117.陈佳、薛澜:《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析——基于政策体系与实践模式层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118.陈建平:《构建高校生均教育服务标准成本系统路径选择》,《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0期。
119.陈金春:《新时期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
120.陈玲、罗金明:《基于成本分担的高校培养成本的确认与计量》,《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121.陈晓宇、陈良焜、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4期。
122.陈晓宇、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123.陈颖:《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对策措施和前景展望》,《金融论坛》2002年第4期。
124.楚红丽:《“定价”政策与我国公立高教产品的有效供给分析》,《江苏高教》2004年第2期。
125.崔邦焱:《加拿大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制度的研究与借鉴》,《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2期。
126.丁小浩:《对中国高等院校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127.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2期。
128.丁志强:《构建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文教资料》2008年第4期。
129.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2期。
130.范元伟、万敏:《转型中的美国助学贷款制度:联邦直接学生贷款计划透视》,《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5期。
131.方增泉、孟大虎:《免费师范生的招生与就业制度设计》,《北京教育·高教》2007年第9期。
132.冯骊:《美国名校“无贷款”政策的特征与分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
133.傅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导向意义》,《财经扫描》2007年第8期。
134.龚映杉:《推行学生贷款难在哪儿?》,《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7期。
135.辜胜阻、李俊杰:《学生贷款制度与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136.韩洪文:《论教育投资及其结构》,《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5期。
137.何雪莲:《俄罗斯大学生资助系统一瞥》,《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138.鸿岭:《日本的大学生贷学金资助模式》,《中国财政》2002年第2期。
139.胡滨、郑联盛:《“贷款+保险”:国家助学贷款市场化机制研究》,《保险研究》2014年第8期。
140.姜旭萍、李四芬:《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41.姜旭萍、李四芬:《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资助政策落实之措施的若干思考》,《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142.蒋洪、马国贤、赵海利:《公共高等教育利益归宿的分布及成因》,《财经研究》2002年第3期。
143.靳希斌、王松涛:《学生资助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
144.柯尊韬、田恩舜:《浅析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文教资料》2007年第4期。
145.寇淑芳:《论高等教育学费价格的属性及作用》,《中国物价》2004年第9期。
146.李从松:《教育成本分担论与大学生贫困》,《统计与决策》2002年第2期。
147.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148.李继刚、汪锦军:《关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拾遗补缺性地位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10期。
149.李实、丁赛:《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50.李文利、魏新:《论学生资助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3期。
151.李文利:《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教育与经济》2004年第2期。
152.李文利:《美国、加拿大高校学生贷款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
153.李英:《亚太3国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教育与经济》2004年第2期。
154.李元春:《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教育与经济》2003年第4期。
155.栗玉香:《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改革》,《中州学刊》2003年第5期。
156.刘汉屏、章成:《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政策选择》,《财政研究》2006年第5期。
157.刘湘玉:《明晰教育产权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9期。
158.卢乃桂、许庆豫:《我国90年代学校分层及其教育平等效应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第4期。
159.罗朴尚、宋映泉、魏建国:《中国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评估》,《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第1期。
160.吕孟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收费标准设计的准则》,《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年第5期。
161.苗苏菲:《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与教育公平》,《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162.彭拥军、董泽芳:《促进合理社会分层流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第10期。
163.戚业国、辛海德:《高等学校收费与学生资助的理论基础》,《江苏高教》1998年第6期。
164.秦福利:《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江苏高教》2010年第1期。
165.沈祖超、阎凤桥:《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2期。
166.谭波:《互联网+开发性金融,国家助学贷款圆梦百万学子》,《金融电子化》2015年第6期。
167.田国强、杨立岩:《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
168.涂端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第5期。
169.王爱萍、陈立峰:《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对社会流动的作用》,《商业时代》2008年第12期。
170.王朝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高校学生的经济救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71.王佳:《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所带来的风险与收益分析》,《现代商业》2009年第5期。
172.王乐夫、陈干全:《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6期。
173.王乐夫:《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174.王嵘、郭三娟:《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其借鉴》,《教育探究》2006年第4期。
175.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76.王善迈:《论高等教育的学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77.王同孝、罗文奇、于辉:《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理性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4期。
178.王序坤:《教育成本的分担原则及其选择》,《教育经济》1999年第5期。
179.吴伟、刘志民:《经济弱势群体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系统性困境》,《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第11期。
180.吴振球:《价格歧视:高等教育学费一种新的定价模式》,《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9期。
181.夏志强:《高等教育学费的形成机制》,《财经科学》2005年第2期。
182.熊志忠、郭梅香:《大学生资助理念的国际化视野与本土特色》,《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第3期。
183.徐一驹、王亚力:《国家助学贷款市场研究》,《财政监督》2010年第8期。
184.杨东平:《影响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的制度性因素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6期。
185.杨开明:《高等教育投资及其风险防范措施初探》,《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第1期。
186.杨莲娜:《高等教育学费的价格属性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
187.杨钋:《大学生资助对学业发展的影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188.叶依群:《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理念探究》,《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年第1期。
189.于光辉:《大学收费政策的实行与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江苏高教》1999年第4期。
190.余芳:《公立学校教育收费价格听证会制度探析》,《教育评论》2002年第4期。
191.余英:《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国际比较——兼评中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192.袁蕾:《高等教育专业差别定价及其福利效应分析——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思考》,《教育科学》2005年第3期。
193.袁连生:《关于教育成本核算的几个问题》,《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3期。
194.袁连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2期。
195.张安梅编译:《澳大利亚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196.张民选:《英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进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197.张涛、张烈侠:《基于高等教育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6期。
198.张万朋:《高等学校收费水准的决定及其相关思考——基于规制经济学的视角》,《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199.张小萍、谭章禄:《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物价》2005年第7期。
200.张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与展望——以上海高校为例》,《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2期。
201.赵炳起、李永宁:《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的困境与对策》,《事业财会》2006年第6期。
202.赵勤:《高等教育学费价格机制影响因素分析》,《事业财会》2007年第2期。
203.赵亚贞:《高等教育学费的双刃剑作用》,《价格月刊》2004年第8期。
204.郑杭生、李迎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05.钟宇平、孔繁盛、雷万鹏、占盛丽:《香港地区学生贷款:贷款机构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1期。
206.钟宇平等:《从学生视角看大学生贷款的成本—收益——香港个案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207.周丽华、胡劲松:《德国高等教育收费改革思路简析》,《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208.周鹏:《中国设立教育银行的可行性分析——以美国学生贷款公司萨利美(Sallie Mae)为例》,《清华金融评论》2015年第12期。
209.朱立华:《国外助学贷款经验及启示》,《商业时代》2007年第21期。
210.朱新涛:《精英高等教育的传统价值及其现代危机》,《江苏高教》2007年第4期。
211.朱雪梅:《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理念发展探微》,《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第1期。
三 博士学位论文
212.毕鹤霞:《中国高校贫困生判别模型构建》,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13.陈灿平:《学生贷款:运行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7年。
214.胡茂波:《公立高校学费标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15.黄维:《国家助学贷款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16.季俊杰:《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补贴政策体系的效率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17.江应中:《学生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18.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19.李慧勤:《大学学费与学生资助——以云南省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20.李庆豪:《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生成与发展》,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21.梁爱华:《社保机构回收学生贷款的可行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22.梁前德:《家庭背景与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关系》,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23.廖茂忠:《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24.林皎:《公共经济视野下当代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6年。
225.刘丽芳:《学生贷款的国际模式与中国设计》,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26.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基于12所大学博士生调查的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27.沈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基于高等教育个人收益差异的计量》,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28.宋飞琼:《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29.孙涛:《学生贷款的政府职能研究——多国比较的视角》,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30.王宁:《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分析框架研究——以中国国家助学贷款为实例》,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31.王胜:《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评价》,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9年。
232.魏黎:《中国大学生基层服务合约及激励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33.夏中雷:《生均培养成本与校均规模的定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34.许晓曦:《外向经济发展中的中国财政补贴》,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3年。
235.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36.赵永辉:《我国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37.钟云华:《学生贷款与贫困生的社会流动:资本转化理论的扩展》,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四 硕士学位论文
238.柴海莉:《基于J2EE平台的高校助学贷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5年。
239.陈浩:《论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担保》,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40.陈静:《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41.谌晓琴:《中国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
242.董双慧:《我国硕士研究生财政资助的特殊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43.高向玉:《河北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44.胡茂波:《地方民族院校学生付费能力及资助研究——湖北民族学院个案》,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45.姜娜:《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职能发挥中的问题与对策》,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46.李娜:《对我国财政补贴的经济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47.李萍:《国家助学贷款公共财政资金财务管理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7年。
248.李萍:《学生贷款财政贴息及相对有效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49.李庆豪:《国家助学贷款对弱势大学生资助的有效性》,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
250.李艳格:《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动态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51.李志德:《高校收费条件下农村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意愿》,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
252.刘芳:《助学贷款证券化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4年。
253.刘华:《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的产生与变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54.刘燕:《中国大学奖学金制度研究——学生资助的视角》,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55.孙涛:《发展中国家学生贷款的教训——泰国、印度的学生贷款》,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56.唐滢:《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
257.王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58.望耕砚:《学生贷款的信用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59.吴玲:《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60.徐东华:《中国本科生教育成本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261.杨晴:《中国高校贫困生贷款资格判定》,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62.杨震:《收费条件下中国大学生勤工助学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263.余家友:《学生资助的育人功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64.张慧:《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及规避》,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
265.张婧:《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0年。
266.张军丽:《社会转型期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5年。
267.张豫芳:《贵州大学学生资助管理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大学,2008年。
268.周一萍:《地市院校贫困生问题研究—湖北黄冈师院个案》,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69.邹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9年。
五 报刊文章
270.《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肖钢在学生贷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16日。
271.刘彩娜:《政府规范助学贷款,定学校定范围定额度定银行》,《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2月20日。
272.伯顿·拉各:《学生贷款:难以抓住的救命稻草》,《科学时报》2003年2月11日。
273.孙立平:《和谐就是利益表达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社会科学报》2005年3月10日。
274.朱步楼:《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光明日报》2005年7月19日第8版。
275.《城乡收入差距将达历史高点》,《江南时报》2005年12月1日第8版。
276.宋镜:《助学贷款,财政贴息知多少》,《中国财经报》2006年11月21日。
277.李义平:《财富的生产能力比财富更重要》,《人民日报》2007年6月15日第8版。
278.王俊秀:《中国距劳动力短缺时代还有多远》,《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9日。
279.陈瑞昌:《5省份生源地助学贷款试点,11万余贫困生获资助》,《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3日第1版。
280.李润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将全国推广》,《中国青年报》2008年7月24日。
281.周炜、朱振岳:《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2008年年会呼吁:建立激发研究生研究热情奖助制度》,《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30日第2版。
282.谢洋:《学生贷款10年累计337.1亿,惠及436万大学生》,《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2日。
283.黄克谦:《关注贫困学子,全力做好助学贷款工作》,《青海日报》2011年10月21日第3版。
284.俞可:《欧债危机阴影下——欧洲高校抱团“过冬”》,《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27日。
285.光明日报专题调研组:《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探索与实践》,《光明日报》2012年6月5日第15版。
286.李楠:《我国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浅析》,《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8月19日第7版。
287.《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国家助学贷款加大力度》,《中国青年报》2015年7月9日第1版。
六 网上资料
288.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执行情况(http://www.cnr.cn/jy/yw/201008/t20100813_506888295.html)。
289.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2008-9-9,(http://jkw.mof.gov.cn/jiaokewensi/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0809/t20080917_75529.html)。
290.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关于调整完善学生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407/t20140725_172275.html)。
291.财政部、教育部、总参谋部:《关于印发〈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学生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 http://jkw.mof.gov.cn/jiaokewensi/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0905/t20090512_141451.html)。
292.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学生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28/info1240278968126728.htm)。
293.邓国胜:《夜话:重建中国公益生态》(http://money.163.com/14/1215/20/ADHKD60F002554JB.html)。294.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http://www.ccyl.org.cn/search/zuzhi/documents/2003/zqlf/tlf26.htm)。
295.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0-06/08/content_1623025.htm)。
296.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湖北省分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业务介绍》,2007年8月27日(http://www.whcsc.edu.cn)。
297.国家统计局网站:《教育经费》(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298.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ht tp: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0854.htm)。29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175.htm)。
30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学生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_22941.htm)。
30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07-05/14/content_614039.htm)。
30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05-08/14/content_22628.htm)。
303.郝孟佳、白冰:《“奖贷助勤补免”为梦想护航贫困生放心上学》(http://edu.people.com.cn/n/2014/0901/c1053-25581967.html)。
304.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http://www.haedu.gov.cn/2012/12/05/1354692060046.html)。
305.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www.hbe.gov.cn/content.php?id=2511)。
306.教育部、财政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教 [2008]196号)(http://www.xszz.cee.edu.cn/zizhuzhengce/gaodengjiaoyu/2012-09-02/1242.html)。
30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年6月26日(http://baike.baidu.com/view/2955160.htm)。
308.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部门组织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http://www.ncss.org.cn/fl/jyfg/250578.shtml)。
309.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期评估学生资助中期评估报告》(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1209/151209_sfcl/201512/t20151209_223925.html)。
310.教育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执行情况》(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885/201011/112014.html)。
311.教育部:《2014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8/t20150818_200680.html)。
312.教育部:《高等学校毕业生学生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http://www.chsi.com.cn/gjzxdk/news/200609/20060915/597861.html)。
313.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87.html)。
314.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9-2015),(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508/t20150811_199589.html)。
315.教育部2006年第16次新闻发布会(http://www.edu.cn/20060725/3201477.shtml)。
316.教育部2009年第5次新闻发布会(http://www.xszz.cee.edu.cn/show news.jsp?id=1790)。
317.康宁:《国家助学贷款好事不好办》(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72538/72539/5105244.html)。
318.刘冬玲:《长丰农商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学生贷款管理》( http://www.changfeng.gov.cn/dt2111111129.asp?Doc ID=2111162787)。
319.农业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的意见》(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106/t20110610_120710.html)。
320.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http://www.xszz.ce-e.edu.cn/gongzuodongtai/zhongyang/2013-11-20/1873.html)。
321.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4-8-27,http://www.xszz.cee.edu.cn/tongzhigonggao/2014-08-27/2059.html。
322.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http://www.student.sdnu.edu.cn/article.aspx?id=74244)。
323.陕西省教育厅、财政厅:《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暂行办法》(http://www.snedu.gov.cn/fwpt/119/200707/27/83.html)。
324.上海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同济大学社会捐赠助学金捐赠与管理办法》( http://www.kyjxy.com/kyyx/tjdx/fyyjjxj/9326.html)。
325.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关于校友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实施办法》(http://xibu.tjfsu.edu.cn/other/jijin/i_shishi.html)。
326.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贯彻省厅、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企业接纳在校学生实习和勤工助学活动的通知”的意见》(http://www.jshrss.gov.cn/zcfg/sjwj/wxs/200905/t20090506_30364.html)。
327.武汉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武汉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http://zzgl.whu.edu.cn/web/ArticleShow.asp?id=2587)。
328.谢湘:《学生贷款推出三项新举措》(http://zqb.cyol.com/gb/zqb/2005-02/22/content_1035371.htm)。
329.徐京跃,宋振远:《为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之际》(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1/30/content_2527883.htm)。
330.张培元:《高校岂能如此贪婪,贫困生学费迟交收滞纳金》(http://www.sina.com.cn.)。
331.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78/A15/xss_left/moe_780/s3265/201001/t20100128_80084.html)。
33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08/200703/20566.html)。
333.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http://xibu.youth.cn/zcwj/200905/t20090512_907134.htm)。
334.《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已达6倍差异之“锁”如何打开》,2005年11月1日(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11-01/8/645595.html)。
335.中国教育报:《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高等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1204/151204_mtbd/201512/t20151207_223314.html)。
336.中国教育在线:《2015数说中国留学市场》(http://gol.edu.cn/zt/2015lxsc/)。
337.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学生贷款学生贷款业务发展的通知》(http://www.pbc.gov.cn/publish/tiaofasi/584/1428/14285/14285 .html)。
338.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切实推进学生贷款学生贷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02/10/content_275577.htm)。
339.中组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实施方案》(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105/t20110530_124093.html)。
340.周润健、程子龙:《发改委专家表示我国99%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捐赠》(http://finance.sina.com.cn.)。
英文部分
1.Adrian Ziderman and Douglas Albrecht,Financing Univers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ashington D.C.: The Falmer Press,1995.
2.Adrian Ziderman,“Alternative Objectives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 Schemes: Implications for Design,Evaluation and Policy”,The Welsh Journal of Education,Vol.11,No.1,January 2002.
3.Adrian Ziderman,“Financing Student Loans in Thailand: Revolving Fund or Open-ended Commitment?”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Vol.21,No.4,August 2002.
4.Adrian Ziderman,Policy Options for Student Loans Schemes: Lessons from Five Asian Case Studies,Bangkok: UNESCO/IIEP,2004.
5.Adrian Ziderman,Student Loans in Thailand: Are they Effective,Equitable,Sustainable?Bangkok: UNESCO/IIEP,2003.
6.Alex Usher,Global Debt Pattern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Student Loan Burdens and Repayment Conditions,Toronto ON: Educational Policy Institute,2005.
7.Andrew Braunstein,Michael McGrath and Donn Pescatrice,“Measuring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Factors on College Persistence”,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Retention: Research,Theory&Practice,Vol.2,No.3,November,2000.
8.Anna Kim and Young Lee,Student Loan Scheme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Bangkok: UNESCO/IIEP,2003.
9.Betsy Bergen,Gerald Bergen and Donald Miller,“Do G.P.A.and Loan Size Affect NDSL Repayments?”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Vol.13,No.1,1972.
10.Bruce Chapman and Amy Liu,“Repayment Burdens of Student Loans for Vietnamese Higher Education”,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Vol.37,No.4,December 2013.
11.Bruce Chapman and Chris Ryan,“The Access Implications of Income Contingent Charges for Higher Education: Lessons from Australia”,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Vol.24,No.5,October 2005.
12.Bruce Chapman and Chris Ryan,“Income-contingent Financing of Student Charges for Higher Education: Assessing the Austrian Innovation”,The Welsh Journal of Education,Vol.11,No.1,June 2002.
13.Bruce Chapman,“Income Contingent Loan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Reform”,Center of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No.491,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June 2005.
14.Bruce Johnstone,“Higher Educational Accessibility and Financial Viability: The Role of Student Loans”,Prepared for the World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The Financing of Universities II International Barcelona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Global University Network for Innovation(GUNI),Barcelona,Spain: May 24-25 and November 28-30,2005.
15.Bruce Johnstone,“Student Loans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romises and Failures,Myths and Partial Truths”,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Finance and Accessibility Project,Center for Comparative and Global Studies in Education,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2000.
16.Bruce Johnstone,“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Cost Shar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Vol.23,No.4,August 2004.
17.Bruce Johnstone,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ance,Sweden,and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 The College Board,1986.
18.Charles Seifert and Lorenz Worden,“Two Studies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the Default Behavior of Student Loan Borrowers”,NASFAA Journal of Student Financial Aid,Vol.34,No.3,2004.
19.Charles Spielberger,Encyclopedia of Applied Psychology,Vol 2,Aca demic Press,2004.
20.Christina Chang Wei and Lutz Berkner,Trends in Undergraduate Borrowing II: Federal Student Loans in 1995-96,1999-2000,and 2003-04(NCES 2008-179),Washington D.C.: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8.
21.Craig Rorie and John Pierson,Reducing Delinquency and Default: How Schools Can Help,FSA Default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5.
22.David Stockham and Jon Hesseldenz,“Predicting National Direct Student Loan Defaults: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Data”,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Vol.10,No.3,1979.
23.Derek Price,“Student Loan Forbeara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Default Synopsi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Highlights”,College Students,No.14,2001.
24.Donald Heller,Condition of Access: Higher Education for Lower Income Student,Westport: Praeger Published,2002.
25.Douglas Albrecht and Adrian Ziderman,Deferred Cost Recovery for Higher Education,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1999.
26.Douglas Caves,Laurits Christense and Erwin Diewert,“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 of Input,Output,and Productivity”,Economictrica,Vol.50,No.6,Novermber 1982.
27.Edward St.John,Eric Asker and Shouping Hu,“The Role of Finances in Student Choice: A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in Michael Paulsen and John Smart(eds),The Finance of Higher Education:Theory,Research,Policy,and Practice,New York: The Agathon Press,2001.
28.Edward St.John,Shouping Hu and Jeff Weber,“State Policy and the Affordability of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State Grants on Persistence in Indiana”,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Vol.42,No.4,August 2001.
29.Edwin Lide,“The Social Composition of the CWES Junior College in Chicago”,The School Review,Vol.43,No.1,January 1935.
30.Elizabeth Herr and Larry Burt,“Predicting Student Loan Default for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NASFAA Journal of Student Financial Aid,Vol.35,No.2,2005.
31.Eric Grodsky,“Compensatory Sponso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112,No.6,May 2007.
32.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EUA),“Doctoral Programmes in Europe's Universities: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Report Prepared for European Universities and Ministers of Higher Education,2007(http://www.eua.be).
33.Federal Student Aid,Funding Education Beyond High School: The Guide to Federal Student Aid 2006-2007,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6.
34.Federal Student Aid,The Guide to Federal Student Aid 2006-2007:Funding Education Beyond High School,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6.
35.Fredericks Volkwein and Bruce Szelest,“Individual and Campus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Student Loan Default”,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Vol.36,1995.
36.Fried Lovell,Sclvnidt and Yaisawamg,“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Statistical Noise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Vol.37,No.17,January 2002.
37.G.Daniela,“The Effect of Student Aid on the Duration of Study”,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Vol.30,No.1,February 2011.
38.George Psacharopoulos and Harry Anthony Patrinos,“Returns to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 Further Update”,Education Economics,Vol.12,No.2,August 2004.
39.George Psacharopoulos and Maureen Woodhall,Education for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of Investment Choi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40.George Psacharopoulos,“Returns to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A Europe Survey”,CHEPS-led Consortium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2009.
41.George Psacharopoulos,“Returns to Education: An Update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Comparative Education,Vol.17,No.3,1981.
42.George Psacharopoulos,“Financing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Exploration of Policy Options”,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43.H.O.Fried,C.A.K.Lovell,S.S.Schmidt and S.Yaisawarng,“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Statistical Noise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Vol.37,No.17,January 2002.
44.Hong Shen and Wenli Li,The Review of Student Loans Scheme in China,Bangkok: UNESCO/IIEP,2003.
45.Hong Shen,“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by Student Aid in China: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f 100,000 Students”,Evaluation&Research in Education,Vol.22,June-November 2009.
46.Hong Shen,“The Most Urgent Problem in Student Loan Scheme in China:Repayment”,Harvard China Review,Vol.5,No.1,Spring 2004.
47.Howard Bowen,The Cost of Higher Education,South Carolina: Jossey-Bass Publisher,1980.
48.Hua Shen and Adrian Ziderman,“Student Loans Repayment and Recover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Higher Education,Vol.57,No.3,March 2009.
49.Hua Shen,Hong Shen and Adrian Ziderman,“Designing Practical Diversified Model for Student Loans Repayment in China”,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Vol.2,No.2,2009.
50.Icek Ajzen,“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Vol.50,No.2,1991.
51.Igor Kitaev,Teresita Nadurata,Virginia Resurrection and Freddie Bernal,Student Loans in the Philippines: Lessons from the Past,Bangkok: UNESCO/IIEP,2003.
52.James Coleman,Equality and Achievement in Education,Bouler:Westview Press,1993.
53.James Monks,“Loan Burdens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Vol.20,No.6,December 2001.
54.Jamil Salmi,Student Loans i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World Bank Experience,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2003.
55.Jennie H.Woo,Clearing Accounts: The Causes of Student Loan Default,Rancho Cordova,CA: EDFUND,2002.
56.John Brugel and Gary Johnson,“The Demand for Student Loans in Higher Education: A Study of Preferences and Attitudes”,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Vol.6,No.1,1977.
57.John Vaizey,The Costs of Education,London: Allen and Uniwin,1958.
58.Jon Hesseldenz and David Stockham,“National Direct Student Loan Defaulters: The Ability to Repay”,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Vol.17,No.1,1982.
59.Joseph Creech and Jerry Sheehan Davis,“Merit Based Versus Need Based Aid: The Continual Issues for Policy Makers”,in J.King(ed.),Financing College Education: How it Works and,How It's Changing,Phoenix: The American Council for Education and the Oryx Press,1999.
60.Keith Greiner,“How Much Student Loan Debt is Too Much?”Journal of Student Financial Aid,Vol.26,No.1,Winter 1996.
61.Lance Lochner and Alexander Monge-Naranjo,“Education and Default Incentives with Government Student Loan Programs”,2003( www.econ.ku.dk/cam/workshops/Education% 20Wages/gsl20 Lance.pdf2008-02-08).
62.Larry Leslie,“Raising Administrative Cost: Seeking Explanations”,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Vol.66,No.2,March/April 1995.
63.Laura Knapp and Terry Seaks,“An Analysis of the Probability of Default on Federally Guaranteed Student Loans”,The Review of Econom ics and Statistics,Vol.74,No.3,1992.
64.Laura Knapp,“An Economic Analysis of Student Loan Default”,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Vol.11,No.1,1989.
65.Lawrence Gladieux.Student Assistance the American Way,Washington D.C.: Educational Policy Institute,Inc.,2003.
66.Lindsey Malcom and Alicia Dowd,“The Impact of Undergraduate Debt on the Graduate School Enrollment of STEM Baccalaureates”,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Vol 35,No.3,Winter 2012.
67.Masayuki Shibata,“Student Financial Aid Policy in Japan”,Prepar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orldwide Perspectives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Policy,Tokyo,December 6-7,2006.
68.Matt Steiner and Natali Teszler,Th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Student Loan Default at Texas A&M University,Austin TX:2003.
69.Maureen Woodhall,Student Loans in Higher Education: English Speaking Africa,Paris: UNESCO/IIEP,1991.
70.Maureen Woodhall,“Student Loans: Potential,Problems and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frica,Vol.2,No.2,2004.
71.Maureen Woodhall,Lending for Learning: Designing a Student Loan Programm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London: The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Marlborough House,Pall Mall,1987.
72.Maureen Woodhall,Student Loans as a Means of 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No.599,1983.
73.Michael Podgursky,Mark Ehlert,Ryan Monroe,Donald Watson and John Wittstruck,“Student Loan Defaults and Enrollment Persistence”,Journal of Student Financial Aid,Vol.32,No.3,2002.
74.NACE' s Salary Survey: A study of 2010-2011 Beginning Offers,2011(http://www.aug.edu/career center/Spring 2011 Salary Survey.pdf).
75.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American Institute for Reseat rch and RTI International,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2015,NCES Annual Reports Program,Washington D.C.: NCES,May 2015.
76.Nicholas Barr,“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Lessons from Developed Economies,Options for Developing Economies”,Presented at The World Bank: Regional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Beijing:16-17 January,2007.
77.Nicholas Hillman,Economic Diversity Among Selective Colleges: Measuring the Enrollment Impact of“No Loan”Programs,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12.
78.Pawan Agarwal,“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 The Need for Change”,Working Paper No.180,Indian Council for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June 2006.
79.Pierre Bourdieu,The Forms of Capital,In J.Richardson,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86.
80.R.W.Connell,Schools and Social Justice,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3.
81.Rani Geetha,“Education Loans and 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 Addressing Equity”,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Vol.1,No.2,July 2014.
82.Richard Breen and Jan Jonson,“Explaining Change in Social Fluidity:Educational Equ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Expansion in Twentieth-Century Swede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112,No.6,May 2007.
83.Richard Hopper,Poor but Meritorious: An Examination of Two Private Financial Aid Program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Bangladesh,A Doctor Dissertation of Harvard University,Boston:2004.
84.Richard Musgrave,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a Study in Public Economy,New York,McGrew-Hill,1959.
85.Richard Rose,Politics in England,New York: Little,Brown and Company,the 2edition,1974.
86.Rita Kirshstein,Andrea Berger,Elana Benatar and David Rhodes,Workforce-contingent Financial Aid: How States Link Financial Aid to Employment,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2004.
87.Ronald Ehrenberg,“A Stock Flow Model of Academic Labor Supply”,in Charles Clotfelter(eds.),Economic Challenges in Higher Education,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88.Rong Chen and Stephen DesJardins,“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Aid on Student Dropout Risks: Racial and Ethnic Differences”,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Vol.81,No.2,March/April 2010.
89.Rong Chen and Stephen L.DesJardins,“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Aid on the Gap in Student Dropout Risks by Income Level”,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Vol.49,No.1,February 2008.
90.Sandra Barone,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Student Loan Defaulters at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Austin TX:2006.
91.Sandy Baum and Diane Saunders,Life after Debt: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Student Loan Survey( Final Report ),Nellie Mae,February,1998.
92.Sandy Baum and Marie O'Malley,“College on Credit: How Borrowers Perceive Their Education Debt”,Journal of Student Financial Aid,Vol.33,No.3,December 2003.
93.Saul Schwartz,“The Dark Side of Student Loans: Debt Burden,Default,and Bankruptcy”,Osgoode Hall Law Journal,Vol.37,No.1,1999.
94.Shafinar Ismail,Mohammed Hariri Baki,Rosalan Ali and Azman Mohd Noor,“Developing a Framework of Islamic Student Loan-Backed Securitization”,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Vol.129,No.15,May 2014.
95.Stuart Nagel,Public Policy: Goals,Means,and Methods,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4.
96.Texas Guaranteed Student Loan Corporation,Student Loan Defaults in Texas Yesterday,Today,and Tomorrow,Austin TX:1998.
97.Theodore Schultz,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
98.Theodore Schultz.“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1,No.1,March 1961.
99.Thomas Flint,“Predicting Student Loan Defaults”,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Vol.68,No.3,1997.
100.Tracey King and Ellynne Bannon,The Burden of Borrowing: A Report on the Rising Rates of Student Loan Debt,Washington D.C.: The State PIRGs' Higher Education Project,March 2002.
101.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Direct Loan and Federal Family Education Loan Programs: Institutional Default Rate Comparison of FY 2003,2004,and 2005 Cohort Default Rates”,September 2007(http://www.ed.gov/offices/OSFAP/defaultmanagement/cdr.html).
102.Wellford Wilms,Richard Moore and Roger Bolus,“Whose Fault is Default?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on Guaranteed Student Loan Default Rates in California”,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Vol.9,No.1,1987.
103.Zvi Griliches,“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Productivity Growth”,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0,No.1,Spring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