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安同信、范跃进等:《日本战后产业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及启示研究》,《东岳论丛》2014年第10期。
安同信、范跃进等:《新常态下中国利用FDI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与对策研究——基于日本、韩国的经验》,《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安同信、李光红:《跨越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陷阱——基于日本经验的借鉴》,《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2期。
蔡建明:《借鉴欧洲葡萄酒庄园模式促进铁观音产业转型升级——安溪茶业界赴意大利法国考察情况报告》,《中国茶叶》2010年第32期。
曹慧:《基于技术创新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第24期。
陈策:《江苏:产业转型升级要学习“韩国经验”》,《政策瞭望》2008年第2期。
陈华斌:《美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给绍兴的借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理论和实证分析》,中华书局2002年版。
陈文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承初:《茵曼落地新世界百货 拓展O2O模式》,《纺织服装周刊》2015年第44期。
迟志锋:《基于环境成本内在化视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分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丁力:《韩国转型启示录》,《大经贸》2010年第12期。
方建华:《从经营“货”到经营“人”》,《纺织服装周刊》2016年第13期。
方建华:《升级粉丝经济揭秘“茵曼+千城万店”》,《中国制衣》2015年第8期。
方建华:《茵曼专注于棉麻世界的淘品牌》,《中国制衣》2014年第2期。
方齐:《产业转移时期珠三角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6期。
傅允生:《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态势与政策取向》,《浙江学刊》2011年第6期。
干春晖:《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2009年。
龚震:《产业转型升级警惕五大误区》,《中国经贸》2011年第5期。
郭娟:《茵曼的互联网万米长跑》,《IT经理世界》2014年第9期。
郭晓庆:《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5年。
郝俊卿:《关中城市群产业集聚特征、机理及效应研究——以制造业为例》,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3年。
胡春林:《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的战略思路》,《特区经济》2011年第11期。
胡春林:《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研究——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当代经济》2011年第19期。
胡晶:《茵曼的新“+”法》,《纺织服装周刊》2015年第22期。
胡美玲、王健:《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城市化路径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黄德胜:《“科学发展”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
黄德胜:《科学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黄付生、魏凤春:《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路径研究》,《现代日本经济》2010年第2期。
黄良波、郭勇等:《金融支持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以纺织服装业为例》,《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8期。
黄娅娜:《韩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及其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20期。
黄阳华、罗仲伟:《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融资支持研究——最优金融结构的视角》,《经济管理》2014年第11期。
黄苑:《浅谈淘品牌的O2O模式探索之路——茵曼O2O案例分析》,《现代商业》2016年第11期。
简晓彬:《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机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金凯:《从新加坡经验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浙江经济》2009年第3期。
景占伟:《以传统产业为支柱的县市产业转型升级对策与建议——佛山市南海区、苏州张家港市实证分析》,《经营者》(学术版)2013年第6期。
赖琦:《日欧经验启迪珠三角产业升级》,《大经贸》2009年第10期。
李传志、张兵:《珠三角“用工荒”的思考》,《经济问题》2015年第8期。
李慧明、李彦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生态现代化战略——意大利马尔凯大区发展模式的启示》,《东岳论丛》2013年第12期。
李韶鉴:《新加坡科教人才政策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林航、谢志忠:《体验经济视角下制造业升级路径探讨——以德国、意大利为例》,《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第11期。
刘琼:《迁移还是升级:“珠三角”的转型之痛》,《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年第5期。
刘琼:《茵曼“下线”》,《中国连锁》2015年第12期。
卢为民:《用地政策引领产业转型——新加坡节约集约用地启示》,《资源导刊》2012年第7期。
陆圣:《后危机时代美国纺织产业转型及对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影响》,《江苏纺织》2011年第2期。
陆圣:《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策略》,《江苏纺织》2012年第8期。
路红艳:《珠三角地区产业演进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结构调整趋势研究》,《经济前沿》2009年第9期。
罗芳、李红江:《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与路径选择》,《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第6期。
罗凯文:《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途径分析》,《时代金融》2015年第18期。
马佳丽、李雪琦:《基于发展经济学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从浙江劳动密集型企业困境谈起》,《现代物业》2011年第8期。
马妍:《2015网络营销策略探究——以茵曼女装为例》,《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第2期。
毛蕴诗、林晓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研究:以台湾自行车产业整体升级及其竞合机制为例》,《学术研究》2011年第6期。
莫介标:《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实现路径分析》,《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年第12期。
彭连清、詹向阳:《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演变——以珠三角为例》,《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
钱丽娜:《茵曼:“淘品牌”的“千城万店”之谋》,《商学院》2016年第4期。
丘海雄:《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竞争力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任慧媛:《茵曼:淘品牌落地社群化》,《中国连锁》2016年第5期。
荣跃明:《区域整合与经济增长:经济区域化趋势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邵俊:《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初探——以江苏扬州玩具产业为例》,《消费导刊》2014年第2期。
佘时飞:《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升级策略研究——基于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企业活动》2010年第5期。
沈坤荣、徐礼伯:《美国“再工业化”与江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江海学刊》2013年第1期。
沈正岩:《产业转型升级的“韩国经验”》,《政策瞭望》2008年第3期。
宋洋、王志刚:《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以新常态下2010—2015数据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16年第5期。
孙皓、石柱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行业劳动力比率的研究》,《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2期。
孙海泳:《美国“再工业化”的动力、影响与启示》,《国际融资》2013年第6期。
孙宏超:《新加坡:便捷的电子政务》,《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年第2期。
孙健健:《浅谈珠三角制造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及措施》,《中国商界》2010年8期。
田红云:《破坏性创新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构建》,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田洪川:《中国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王保林:《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东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考》,《管理世界》2008年第5期。
王海宁:《比较优势、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博士学位论文,青岛大学,2015年。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靖:《企业在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作用研究》,《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年第7期。
王娟:《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4期。
王军利:《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2期。
王攀:《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还是转移?》,《乡镇企业导报》2012年第2期。
王赛:《茵曼今年线下目标3亿元》,《纺织服装周刊》2016年第5期。
王硕:《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浅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2期。
王周杨、魏也华:《意大利产业区重组:集团化、创新与国际化》,《地理科学》2011年第11期。
魏丽华:《以危机为契机,积极推动珠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分析》,《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文军、戴年昭:《FDI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以珠三角为例》,《经济视角》2010年第2期。
文小开:《广州产业升级转型之道》,《南风窗》2011年第6期。
巫晨曦:《互联网服装品牌韩都衣舍与茵曼的品牌战略比较研究》,《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吴翌琳:《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路径的实证研究》,《调研世界》2014年第6期。
夏以群、陈利权:《日本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及对宁波的启示》,《宁波通讯》2013年第7期。
徐骏、王波:《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的实证研究》,《中国市场》2011年第19期。
徐礼伯、沈坤荣:《美国“再工业化”国内研究述评》,《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第7期。
许玲、许宗祥:《金融海啸下珠三角运动服装业的“危”与“机”》,《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第11期。
杨建伟:《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回顾》,《城市观察》2011年第1期。
杨宁芳、颜家兵:《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及策略研究》,《特区经济》2011年第9期。
姚平、姜曰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第6期。
易鸣、张伟:《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和政府的工作定位——以广东珠三角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4期。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虞锡君、熊红红:《韩国经济转型升级经验及对嘉兴的启示》,《嘉兴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张超:《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5年。
张丹:《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纺织品为例》,《中国经贸》2013年第24期。
张佩:《劳动力成本上涨与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张平:《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成长》,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3年。
张涛:《茵曼发力O2O构建完整生态架构》,《中国商报》2016年。
张耀辉等:《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永辉:《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下的中美贸易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张震宇、魏立华:《转型期珠三角中小城镇产业发展态势及规划对策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第4期。
赵超:《新加坡产业转型升级及其对广东的启示》,《岭南学刊》2010年第4期。
赵冬昶、苗燕民:《后金融危机时代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0期。
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学术研究》2011年第8期。
赵玲玲、高超平:《珠三角产业转移机理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11期。
赵梦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问题研究——基于产业承接视角》,博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13年。
赵婉妤、王立国:《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政策——基于美国和德国的经验借鉴》,《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3期。
赵文善:《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及政策研究》,《改革与战略》2015年第10期。
赵显洲:《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朱灏:《韩国经济的复苏及其启示》,《亚太经济》2007年第5期。
朱淑枝:《珠江三角洲经济国际化与主导产业转型》,《珠江经济》1998年第3期。
朱晓霞、郝佳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7期。
朱云飞:《河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战略对策》,《价值工程》2016年第22期。
庄志彬:《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Akamatsu Kaname,“A Theory of Unbalanced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86(2),1961.
Alfred D.Chandler,,Cambridge,hlass.:MIT Press,1962.
Antonio Avalos,“Andreas Savvides”,,(4),2006.
Antrs,Helpman,E.,“Global Sourcing”,,(3),2004.
Auld,D.A.L.,“A Microeconomic Analysis of Wage Determination in the Canadian Public Sector”,,(3),1980.
Brouthers K.D.,Brouthers L.E.,“Industrial Sector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d Entry Mode Strategy”,,(6),2006.
Chris Zook,“Growth Outside the Core”,,2006.
Cobb C.,Douglas P.,“Douglas. A Theory of Production”,,(18),1928.
Contractor,Kundu,Chin-Chun,“A Three-Stag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xpansion:The Link between Multination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Service Sector”,,(8),2003.
D Schiller,M.J.Burger,B Karreman,“The Functional and Sectoral Division of Labour Between Hong Kong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from Complementarities in Production to Competition in Producer Services”,,(1),2015.
Dallas,“Competitive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 High-tech Industries:An Empirical Study”,,(4),2002.
David Neurmark,William Wascher,“The Effects of Minimum Wages on Teenage Employment and Enrollment:Evidence from Matched CPS Surveys”,,(3),2013.
Dunning,,London:UnwinHyman,1988.
E. Helpman,P.R. Krugman,“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Increasing Returns,Imperfect Competition,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1985.
Evans J.,Mavondo F.T.,“Psychic Distanc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tailing”,,(3),2002.
F.Butollo,“Moving Beyond Cheap Labour,Industrial and Social Upgrading in the Garment and LED Industrie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4),2014.
Fujita M.,Thisse J. F.,“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1),1996.
Gary Gereff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1999.
Grossman G.,Szeidl,“Optimal Intergr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Multinational Firm”,,(70),2006.
Hanson G.,“Regional Adjustment to Trade Liberalization”,,(4),1998.
Humphrey,Schmitz,“Governance and Upgrading:Linking L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value Chain Research”,,2000.
Igor Ansoff,,McGraw-Hill,1965.
Igor Ansoff R.P. Declerck,R.L. Hayes,“From Strategic Planning to Strategic Management”,,1976.
James Harrigan,Haiyan Deng,“China’s Local Comparative Advantage”,,2008.
Jun Zhang,Xiaofeng Liu,“The Evolving Pattern of the Wage-labor Productivity Nexus in China:Evidence from Manufacturing Firm-level Data”,,(3),2013.
Kallal H.,“Growth in Cities”,,(100),1992.
KP Hartmann,“Workplace Quality and Labour Turnover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China”,,(1),2012.
L Li,“Chinese Migrant Workers and Occupational Injuries:A Case Study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4),2014.
Lexington,“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veness:Is the any Relationship”,,(9),2002.
LH Wei,“Analysis of Industry Upgrading Promotion in Manufacturing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by Turning Crisis into Opportunity”,,(8),2009.
LH Wei,“Study on Upgrade Industries under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Pearl River Delta”,,(2),2009.
Martin R.,Sunley P.,“Deconstructing Clusters:Chaotic Concept or Policy Panacea”,,(1),2003.
Masaaki Kotabe,K.,Scott Swan,“ The Role of Strategic Alliances in High-technology New Product Development”,,(1),2007.
Matthias Busse,“Do Labor Standards Affect Comparative Advantage? Evidence for Labor-intensive Goods,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udies”,,(7),2001.
Melitz,“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 Industry Productivity”,,(6),2003.
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1990.
Michael Porter M.,“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es Clusters”,,(23),2002.
Ohlin,B.,,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
Paul Krugman,“Growing World Trade:Causes and Consequences”,,(25),1995.
QF Ao,“Analysi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ath of the Ports in Pearl River Delta”,,(3),2014.
Raymond Verm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2),1996.
S.Zhu,R.Yang,“Comparative Study on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2),2009.
Stephen S.Golub,“South Africa’s International Cost Competitiveness”,,(14),2000.
Thompson J.H.,“Some the ore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Manufacturing Geography”,,(4),1986.
T.Y.Eng,“Manufacture Upgrade and Interfirm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the Case of Electronics Firm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4),2009.
Wei Zhao,“From Industrial Policy to Upgrading Strategy:Dilemma of Local Developmental State in China’s Pearl River Delta”,,(01),2015.
X.Chen,“A Tale of Two Regions: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low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Pearl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Deltas”,,(3),2007.
X.R.Li,“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s ‘Labor Shortage’”,,(2),2014.
X.X.Huang,F.Deng,B.S.Zou,“Studies on the Shipping Security of Upgrading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Ports”,,(3),2010.
Y.Lin,“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Institutional Policies:Case Study of Mega-Region Development in China’s Pearl River Delta”,,(4),2013.
Z.H.Wang,X.M.Chen,“Talent Structure,Liquidity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5(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