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api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high technology has rapidly changed the reality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countries, making the discussion of the status of manufacturing in contemporary national development, that is, the re-understanding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 meaningful work to answer what kin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emerging powers represented by China will rely on as a foothold, and move towards a modern power in response to changes and impact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discussion and economic history test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is actually helpful for proposing 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plan for China that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awareness of problems, and trying to put forward a new theory on the choi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emerging powers.(AI翻译)
李毅:(著)
李毅,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外国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双边国际交流项目“传统知识历史学国际研讨会”中方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经济史、日本产业史、国际产业经济问题。最近十余年出版制造业相关论著近十本,发表制造业相关论文数十篇。
《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版。
《2014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版。
《变革中的政府: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陈峰君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从计划到市场: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黄平、崔之元主编:《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江小涓:《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江小涓等:《体制转轨中的增长、绩效与产业组织变化——对中国若干行业的实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金碚、张其仔等:《全球产业演进与中国竞争优势》,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版。
金明善、宋绍英、孙执中:《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李琮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史略(1945—1987)》(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李文光主编:《日本的跨国企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李毅:《日本制造业演进的创新经济学分析:对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一种新认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李毅:《跨向新时代的企业竞争力:日本企业经营机制的微观探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李毅:《日本一代人的神话:索尼》,兰州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毅主编:《再炼基石:世界制造业变革的历史大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林跃勤等主编:《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3:转型与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林跃勤等主编:《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4:创新与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刘世锦主编:《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3—2022):寻找新的动力和平衡》,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刘小玄:《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产权与市场——关于市场、产权、行为和绩效的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刘志彪等:《产业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马颖主编:《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全球变革与东亚政策倡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通过投资获得全球机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沈坤荣:《体制转轨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国内政策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王洛林主编:《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3—200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魏后凯:《市场竞争,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对中国制造业集中与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魏后凯主编:《从重复建设走向有序竞争》,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版。
辛承越编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商务发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杨志:《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韩毅、张琢石:《历史嬗变的轨迹:美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张卓元:《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张卓元主编:《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经济学思考》,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郑秉文主编:《中等收入陷阱:来自拉丁美洲的案例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
《制度的障碍与供给——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4—2003年版。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业》,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周启乾:《日本近现代经济简史》,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巴西]若泽·马里亚·贝洛:《巴西近代史(1889—1964)》,辽宁大学外语系翻译组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陈万煦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德]康拉特·赛康德:《争夺世界技术经济霸权之战》,张履棠译,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版。
[韩]金麟洙:《从模仿到创新——韩国技术学习的动力》,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美]保罗·克鲁格曼:《流行的国际主义》,张兆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彼得·马什:《新工业革命》,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高銛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美]道格拉斯·诺思:《理解经济变迁过程》,钟正生、邢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诺德格拉斯:《发展经济学》,彭刚、杨瑞龙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加里·杰里曼等:《制造奇迹:拉美与东亚工业化的道路》,俞新天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张体伟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美]H.钱纳里等:《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吴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美]萨缪尔森等:《宏观经济学》(第16版),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美]苏珊娜·伯杰:《重塑制造业》,廖丽华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美]瓦科拉夫·斯米尔:《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李凤海、刘寅龙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美]威廉· 伊斯特利:《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姜世明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美]W.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施炜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美]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常勋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美]小罗伯特·E.卢卡斯:《经济发展讲座》,罗汉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约瑟夫·斯蒂格里茨等:《东亚奇迹的反思》,王玉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日]大野健一:《从江户到平成:解密日本经济发展之路》,臧馨、臧新远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日]大野健一:《学会工业化》,陈经伟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日]吉川弘之主编:《日本制造:日本制造业变革的方针》,王慧炯等主译校,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日]苔莎·莫里斯—铃木:《日本的技术变革: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一世纪》,马春文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日]中川靖造:《创业·挑战·成功》,刘金才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英]V.N.巴拉舒伯拉曼雅姆等主编:《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梁小民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英]迪帕克·拉尔:《发展经济学的“贫困”》,葛卫明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英]克利斯·弗里曼、罗克·苏特:《工业创新经济学》,华宏勋、华宏慈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马丁·弗朗斯曼:《赢在创新:日本计算机与通信业成长之路》,李纪珍、吴凡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英]梅特卡夫:《演化经济学与创造性毁灭》,冯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郭大力、王亚南等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英]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陈岱孙主编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陈建国、葛顺奇:《出口竞争力与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陈作彬:《巴西的钢铁工业》,《拉丁美洲丛刊》1981年第3期。
陈作彬:《巴西的工业发展水平》,《拉丁美洲丛刊》1981年第2期。
陈作彬:《巴西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拉丁美洲丛刊》1981年第4期。
丁志国、赵宣凯、苏治:《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产业升级方向与路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9期。
冯飞:《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改革》2005年第7期。
冯飞、杨建龙:《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与“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5月12日。
付保宗:《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结构阶段性变化的特征与趋势》,《经济纵横》2014年第2期。
高潮:《阿根廷:拉美最具投资潜力的国家》,《中国对外贸易》2014年第9期。
高祖贵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其影响》,《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第8期。
顾海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升级与金融支持》,《改革》2011年第2期。
郭朝先、刘芳:《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全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国市场》2013年第31期。
郭旭红、武力:《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述论(1949—2016)》,《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1期。
何洁、许罗丹:《中国工业部门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文汇》1999年第2期。
贺正楚、吴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5期。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0期。
黄群慧:《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战略》,《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3期。
黄群慧、贺俊:《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工业发展战略调整》,《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1期。
江小涓:《中国出口增长与结构变化: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姜大鹏、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17期。
金碚:《全球竞争新格局与中国产业发展趋势》,《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5期。
金碚、张其仔等:《全球产业演进与中国竞争优势》,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版。
金戈:《中国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估算》,《经济研究》2012年第4期。
金计初:《现代巴西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世界历史》1988年第3期。
赖平耀:《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决定因素及未来的发展路径》,《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5—6期。
李钢、廖建辉、向奕霓:《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过高了吗?》,《新华文摘》2012年第3期。
李俊江、李政:《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6期。
李坤望、将为、宋立刚:《中国出口产品品质变动之谜:基于市场进入的微观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李桃、王文:《区域统筹规划成就纽约湾区》,《参考消息》2017年7月13日第11版。
李向阳:《巴西的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管理世界》1990年第6期。
李向阳:《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求是》2013年第7期。
李毅:《经济转型中的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对日本经济低迷的一种新解释》,《日本学刊》2013年第5期。
李毅:《经济转型中的企业与政府角色》,《浙江经济》2014年第19期。
林珏:《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研究:措施、难点、成效及影响》,《西部论坛》2014年第1期。
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经济研究》 2007年第1期。
林跃勤:《金砖国家增长问题与增长转变:国外学术界观点述评》,《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林跃勤:《新兴大国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与合作比较——基于金砖国家的一个比较分析》,《大国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林跃勤:《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方式评价——基于金砖国家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5期。
刘洪钟、杨攻研:《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经济学家》2012年第2期。
刘士余、李培育:《巴西的经济改革与政策调整及启示》,《管理世界》1995年第3期。
刘世锦:《中国汽车产业30年发展中的争论和重要经验》,《管理世界》2008年第12期。
刘仕国等:《利用全球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
隆国强:《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战略》,《管理世界》2016年第1期。
马凯:《中国价格改革20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价格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期。
毛克疾:《史上最大规模抗议冲击印度》,《凤凰周刊》2015年第29期。
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沈铭辉、葛伟:《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及其外部风险》,《亚太经济》2013年第5期。
苏振兴、陈作彬:《巴西的外债问题》,《拉丁美洲丛刊》1980年第1期。
苏振兴、陈作彬:《战后外国在巴西的直接投资》,《拉丁美洲丛刊》1980年第3期。
孙佳:《中国制造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升级的紧迫性》,《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孙彦红:《试析近年来意大利产业区的转型与创新》,《欧洲研究》2012年第5期。
唐要家、唐春晖:《国有权集中对中国工业绩效影响的实证》,《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田春生、郝宇彪:《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其差异比较与评述》,《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5期。
汪平:《政府救助和自我创新复活“汽车城”》,《参考消息》2017年3月1日第11版。
王文、孙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意味着去工业化吗?》,《经济学家》2017年第3期。
王勋、方晋:《新兴经济体崛起:概念、特征事实与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王永进、施炳展:《上游垄断与中国企业产品质量升级》,《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
王志鹏、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4期。
巫云仙:《“德国制造”模式: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3期。
夏小林:《非国有经济:总量结构、增长与布局合理化》,《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谢建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一个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杨开忠、陶然、刘明兴:《解除管制、分权与中国经济转轨》,《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
詹晓宁、陈建国:《出口竞争力与跨国公司FDI的作用》,《世界经济》2002第11期。
张桂梅、赵忠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特征及启示》,《经济经纬》2015年第1期。
张季风:《“安倍经济学” 的挫败与日本经济走势分析》,《日本学刊》2015年第1期。
张建平等:《经济转型期金砖国家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管理科学》2016年第4期。
张杰、郑文平、翟福昕:《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了么?》,《经济研究》2014年第10期。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第2期。
张申:《中国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经济思想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5期。
张文木:《印度国家发展及其潜力评估》,《大国》2005年第2期。
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
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1期。
邹静娴、张斌:《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对外开放——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国际经济评论》2018年第2期。
Albert Fishlow,et al.,,Washington D.C.:Overseas Development Council,1994.
Allen,F.,et al.(ed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
Amsden,Alice H.,.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ASA & Associates,,March 2013.
BCG,SIAM,,August 2013.
Berger,Roland,,January 2009.
Freeman,C.,,London:Pinter,1987.
Henryk Kierzkowski,ed.,,Oxford:Clarendon Press,1984.
Jain,Subhash C.,,UK&US: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6.
Johnson,Chalmers,,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MGI,,November 2012.
Ryoshin Minami,,Palgrave Macmillan,1986.
Sreekala,K.,,Mahatma Gandhi University Press,1995.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CTAD):,2006.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2011.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2016.
Wade,Robert,,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World Bank,,Washington:World Bank,1994.
World Bank,,Report No.12134-CHA,December 31,1993.
World Bank,,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5.
World Bank,,Vol.1,1997.
Amiti,M.and Khandelwal,A.K.,“Import Competition and Quality Upgrading”,,W15503,2009.
Arnold,D.J.and Quelch,J.A.,“New Strateg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Vol.40,No.1,1998.
Baldwin,R.E.and Ito,T.,“Quality Competition Versus Price Competition Goods:An Empirical Classification”,,Vol.26,No.1,2011.
Berry,S.T.,“Estimating Discrete Choice Models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Vol.25,No.2,1994.
Berry,S.T.,Levinsohn,J.and Pakes,A.,“Automobile Prices in Market Equilibrium”,,Vol.63,No.4,1995.
Bora,Bijit,et al.,“Industrial Policy And The WTO”,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Policy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mmodities Study Series,No.6,2000.
Brambilla,I.,Lederman,D.and Porto,G.,“Exports,Export Destinations and Skills”,,W15995,2010.
Bustos,P.,“Trade Liberation,Exports,and Technology Upgrading: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ercosur on Argentinian Firms”,,Vol.101,No.1,2011.
Cardell,N.S.,“Variance Components Structures for the Extreme Value and Logistic Distributions”,,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1991.
Cerra,Valerie and Saxene,Sweta Chaman,“What Caused the 1991 Currency Crisis in India?”,,Vol.49,No.3,2002.
Crino,R.,and Epifani,P.,“Productivity,Quality and Export Behavior”,,Vol.122,2012.
Crozet,M.,K.Head and T.Mayer,“Quality Sorting and Trade:Firm-Level Evidence for French Wine”,,2011.
Dani,Rodrik,“Industrial Polic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o.4767,2004.
David,Paul A.,“The Tale of Two Traverses:Innov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First Two Centuries of U.S.Economic Growth”,,No.03-24,December 2005.
Dixit,Avinash K.and Stiglitz,Joseph,E.,“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Vol.67,1977.
Donnenfeld,S.and Wolfgang,M.,“The Quality of Export Products and Optimal Trade Policy”,,Vol.28,No.1,1987.
Dougherty,Herd,and Chalaux,Thomas,“What is Holding Back Productivity Growth in India?Recent Microevidence”,,2009.
Dougherty,Sean M.,Herd,Richard and Chalaux,Thomas,“What is Holding Back Productivity Growth in India?Recent Microevidence”,,2009.
Fajgelbaum,P.,Grossman,G.M.,and Helpman,E.,“Income Distribution,Product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Vol.119,No.4,2011.
Feenstra,R.C.,“Quality Change under Trade Restraints in Japanese Auto”,,Vol.103,No.1,1988.
Fernandes,A.M.,and Paunov,C.,“Does Trade Stimulate Product Quality Upgrading”,,Vol.46,No.4,2012.
Flach,Lisandra,“Quality Upgrading and Price Heterogeneity:Evidence from Brazilian Exporters”,,Vol.102,2011.
Gaulier,G.and Zignago,S.,“BACI:International Trade Database at the Product-level:The 1994-2007 Version”,,No.2010-2023,2010.
Hallak,J.C.,“A Product Quality View of the Linder-Hypothesis”,,W12712,2006.
Hallak,J.C.and Schott,P.K.,“Estimating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Product Quality”,,Vol.126,2011.
Hallak,Juan C.,“Product Quality and the Direction of Trade”,,Vol.68,2006.
Hausmann,R.,Hwang,J.and Rodrik,D.,“What You Export Matters”,,Vol.12,No.1,2007.
Hausmann,Ricardo and Klinger,Bailey,“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Space and the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No.146,2007.
Hausmann,R.,Hwang,J.,and Rodrik,D.,“What You Export Matters”,,Vol.12.No.1.
Henn,C.,Papageorgiou,C.and Spatafora,N.,“Export Qua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P108,2013.
Hoekman,B.M.and Mavroidis,P.,“Economic Development,Competition Policy and the WTO”,The World Bank,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2917,2002.
Hummels,D.and Skiba,A.,“Shipping the Good Apple Out?An Empirical Confirmation of the Alchian-Alan Conjecture”,,Vol.112,No.6,2004.
Johnson,R.C.and Noguera,G.,“Accounting for Intermediates: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Vol.86,No.2,2012.
Jones,Randall S.and Yoon,Taesik,“”,Economics Working Papers,No.651,ECO/WKP 59,OECD,2008.
Kalirajan,Kaliappa,Prasad,Raymond,and Drysdale,Peter,“Have China & India Achieved Their Potential in Attrac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Vol.4,Art.3,2012.
Karmakar,Asim,“Development Planning & Policies Under Mahalanobis Strategy:A Tale of India's Dilemma”,,Vol.2,No 2,2012.
Khandelwal,A.K.,“The Long and Short(of)Quality Ladders”,,Vol.77,No.4,2010.
Koopman,R.,Wang,Z.and Wei,S.J.,“Tracing Value 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Vol.104,No.2,2014.
Krugman,Paul,“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November/December,1994.
Krugman,Paul R.,“The Narrow Moving Band,The Dutch Disease and the Competition Consequence of Mrs.Thatcher”,,Vol.27,1987.
Lall,Sanjaya,“Industry Policy: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Promoting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1994,UNCTAD,Geneva,1994.
Lall,Sanjaya,“Selective Industrial and Trade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ssues”, 48,Queen Elizabeth House,University of Oxford,2000.
Lee,Nam-Kee,“Kore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Lessons-The Shift from Industrial to Competition Policy”,The 4th UNCTAD/IGE Meeting,July 3,2002.
Manova,K.and Zhiwei,Z.,“Export Prices Across Firms and Destinations”,,W15342,2009.
Markillie,Paul,“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April 21,2012.
McCannon,B.C.,“The Quality-Quantity Trade-Off”,,Vol.34,No.1,2008.
Nayar,Baldev Raj,“When Did the‘Hindu’Rate of Growth End?”,,Vol.41,No.19,2006.
Noland Marcus and Pack,Howard,“Industrial Policy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Lessons from Asia”,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Washington,D.C.,2003.
Pack,Howard and Westphal,Larry,“Industrial Policy:Groeth Elixir or Poison?”,,Vol.15,2000.
Pula,G.,and Santabarbara,D.,“Is China Climbing up the Quality Ladder?Estimating Cross Country Differences in Product Quality Using Eurostat's Comext Trade Database”,,No.1310,2011.
Rodrik,D.,“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Vol.21,No.1,2016.
Schott,P.K.,“Across-Product Versus within Product Speci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Vol.119,No.2,2004.
Schott,P.K.,Fuest,C.and Rourke,K.,“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Chinese Export”,,Vol.23,No.53,2008.
Shyam,Khemani R.and Meyerman,Gerald E.,“Global Competition Review:East Asia's Economic Crisis and Competition Policy”,,Aug/Sept.,1998.
Sorger,G.,“Horizontal Innovations with Endogenous Quality Choice”,,Vol.78,2011.
Timmer,M.P.,Erumban,A.,Los,B.,Stehrer,R.,and de Vries,G.J.,“Slicing up Global Value Chains”,,Vol.28,No.2,2014.
Vandenbussche,H.,Comite,F.D.,Rovegno,L.and Viegelahn,C.,“Moving Up Quality Ladder?EU-China Dynamics in Clothing”,,Vol.28,No.2,2013.
Verhoogen,E.A,“Trade,Quality Upgrading,and Wage Inequality in the Mexico Manufacturing Sector”,,Vol.123,No.2,2008.
Xu Bin,“The Sophistication of Export:Is China Special?”,,Vol.21,2010.
「日本経済総予測」,『週刊エコノミスト』 2014特大号12·13合併号。
日本興業銀行産業調査室編集:『70年代の日本産業:量的成長から質的充実へ』(上),日本経済新聞社1972年版。
日本銀行統計局:『日本経済を中心とする国際比較統計』,日本銀行,1976年。
産業構造審議会:『産業構造の長期ビジョン』,通商産業省,1974年9月。
ソニ―創立40周年記念誌『源流』,ソニ―会社発行,1986年。
[日]都留重人编:『現代日本経済』,朝日新聞社1977年版。
[日]岡崎哲二編集:『生産組織の経済史』,東京大学出版会2005年版。
[日]加藤弁三郎:『日本の酒の歴史―酒造りの歩みと研究』,研成社1977年版。
経済産業省:『通商白書2001』(https://www.meti.go.jp/report/tsuhaku2001/index.html)。
経済産業省:『ロボット新戦略』(http://www.meti.go.jp/press/2014/01/20150123004/20150123004b.pdf)。
経済産業省:『中小企業白書(2014年版)』,平成26年7月1日(https://www.chusho.meti.go.jp/pamflet/hakusyo/H26/PDF/h26_pdf_mokuji.html)。
経済産業省·厚生労働省·文部科学省:『平成25年度ものつくり基盤技術の振興施策概要』,2014年6月(http://www. meti.go.jp/report/whitepaper/mono/2014/pdf/gaiyou.pdf)。
科学技術庁:『外国技術導入年次報告』,1970年。
[日]梅村又次、山本有造编集:『日本経済史3開港と維新』,岩波書店1989年版。
内阁府:『四半期别GDP速報』時系列表2014年10—12月期(1次速報值),2015年2月16日。
内閣府経済企画庁:『昭和59年次経済報告』(経済白書),第3章「転換する産業構造」。
[日]内田星美:『企業内技術者組織の形成期——1900—1910年技術者数の統計的研究から』,東京経済大学会誌,1978年,第109—110号。
[日]前川啓治:『文化と文明の連続性——翻訳的適応序説』,『比較文明』1994年第10期。
三井物産調査部:『貿易摩擦:その実態と日本の生き残り戦略』,産業能率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三菱総研:『今すぐ始まる!製造業のサービス事業強化のコツ』,2015年3月6日、11日、18日(http://www.mri.co.jp/news/seminar/ippan/017883.html)。
[日]森川正之:『サービス産業の生産性分析:ミクロデータによる実証』,日本評論社,2014年。
[日]森清:『町工場―もうひとつの近代』,朝日新聞社1979年版。
[日]盛田昭夫:『MADE IN JAPAN:わが体験的国際戦略』,朝日新聞社1983年版。
矢野恒太記念会編集:『数字で見る日本の100年:日本国勢図会の長期統計版』改订第2版,国势社1986年版。
首相官邸:『新たな成長戦略 ~「日本再興戦略-JAPAN is BACK-」~日本産業再興プラン』(http://www. kantei. go.jp/jp/headline/seicho_senryaku2013_plan1.html)。
『特集:さよなら!伝説のソニ―なぜアップルにならなかったのか』,『週刊ダイヤモンド』2012年2月4日号。
『特集:ソニ―消滅!!尽き果てる“延命経営”』,『週刊ダイヤモンド』2014年4月26日号。
[日]天外侍朗『成果主義がソニーを破壊した:偉大な創業者、井深大の理想はなぜ潰えたか?』,『文藝春秋』2007年新年特别号。
[日]中岡哲郎、石井正、内田星美:『近代日本の技術と技術政策』,東京:国際連合大学、東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版。
総務省統計局:『平成26年科学技術研究調査結果』,2014年12月12日(http://www.stat.go.jp/data/kagaku/kekka/youyaku/pdf/26youyak.pdf)。
総務省統計局:『平成26年科学技術研究調査結果の概要』,2014年12月12日(http://www.stat.go.jp/data/kagaku/ke)。
総務省統計局:『平成29年科学技術研究調査結果の概要』,2017年12月12日(http://www.stat.go.jp/data/kagaku/ke)。
[日]佐々木潤之介:『技術の社会史2』,東京:有斐閣1983年版。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