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ly collecting, sorting out and study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of the Han Dynasty, this book conducts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imported foreign civilizations and their influences in the Han Dynasty from the fields of animals, plants, utensils, furs, textiles, spices, medicines, jewelry, religion, art and literature, showing a vivid picture of the social culture and material life of the Han Dynasty, and providing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life history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 The book also discusses how the Han Dynasty's wars against the surrounding and western regions, trade, envoy exchanges, the spread of Buddhism,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with neighboring peoples and countries outside the regio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import of foreign civilizations, and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AI翻译)
石云涛:(著)
石云涛 男,1957年2月生,河南省太康县人。1982年获河南师范大学(开封)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汉唐历史与文学、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唐代幕府制度研究》、《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安史之乱》、《三至六世纪丝绸之路的变迁》、《丝绸之路的起源》、《文明的互动》等,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完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唐诗之中的丝绸之路文化意蕴”(12WYB019)、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代外来文明研究”(14FZS003)等。
一 汉文古籍
《别国洞冥记》(东汉)郭宪著,《汉魏丛书》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博物志校正》(西晋)张华著,范宁校正,中华书局1980年版。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抱朴子内篇校释》(东晋)葛洪著,王明校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鲍参军集注》(南朝·宋)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北堂书钞》(唐)虞世南编纂,学苑出版社影印1998年版。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北史》(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北户录》(唐)段公路著,《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白居易集》(唐)白居易,顾学颉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版。
《避戎夜话》(宋)石茂良撰,神州国光社1946年版。
《避戎夜话》(宋)石茂良撰,上海书店1982年版。
《本草衍义》(宋)寇宗奭撰,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版。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陈贵廷等点校,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八家后汉书辑注》周天游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楚辞补注》(东汉)王逸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
《曹植集校注》(三国·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春秋左传正义》(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版。
《陈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初学记》(唐)徐坚等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
《长安志》(北宋)宋敏求撰,张敏同校正,(清)毕沅校,光绪十七年,思贤讲舍覆灵岩山馆本重刊。
《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版。
《都城纪胜》(南宋)耐得翁撰,《文津阁四库全书》第195册《史部·地理类》,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陈氏香谱》(宋)陈敬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150·谱录类)第84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41页。
《陈维崧集》(清)陈维崧著,陈振鹏、李学颖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长物志校注》(明)文震亨原著,陈植校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
《池北偶谈》(清)王士禛著,文益人校点,齐鲁书社2007年版。
《重修肃州新志》甘肃省酒泉县博物馆翻印,1984年版。
《东观汉记校注》(东汉)刘珍等撰,吴树平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大唐六典》(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
《大业杂记辑校》(唐)杜宝撰,辛德勇辑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大业杂记》(唐)杜宝:《丛书集成初编》(第2738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大德南海志》(残卷),(元)陈大震纂修,《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
《杜诗详注》(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东京梦华录注》(南宋)孟元老著,邓之诚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东汉会要》(南宋)徐天麟著,中华书局1955年版。
《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尔雅注疏》(南朝·宋)邢昺注疏,《十三经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急就篇》(汉)史游撰,《丛书集成初编》第1052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著,《汉魏丛书》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管子》(春秋)管仲撰,(唐)房玄龄注,(明)刘绩增注,《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国语集解》(修订版),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高注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撰,(清)高学山注,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版。
《高似孙纬略校注》(宋)高似孙著,左洪涛校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古今注》(西晋)崔豹著,焦杰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古画品序》(南朝·齐)谢赫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广博物志》(明)董斯张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版影印本。
《广韵校本》周祖谟著,中华书局2011年版。
《贵耳集》(宋)张端义撰,《丛书集成初编》(第2783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觚賸》(清)钮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格致镜原》(清)陈元龙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一,类书类)第103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服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陔余丛考》(清)赵翼撰,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龚自珍全集》(清)龚自珍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韩非子》(战国)韩非著,《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韩诗外传》(汉)韩婴撰,《汉魏丛书》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海内十洲记》(汉)东方朔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三四八·小说家类)第104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
《汉纪》(东汉)荀悦撰,张烈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汉官六种》(东汉)卫宏等撰,(清)孙星衍等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
《淮南子》(西汉)刘安撰,《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淮南子校释》(汉)刘安撰,张双棣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后汉纪校注》(东晋)袁宏撰,周天游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华阳国志校注》(东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晋)常璩著,任乃强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挥麈录》(宋)王明清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三三四·小说家类)第103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汉书补注》(清)王先谦撰,广陵书局2006年版。
《汉书西域传补注》(清)徐松撰,《二十五史三编》(三),岳麓书社1994年版。
《江文通集汇注》(南朝·梁)江淹著,(明)胡之骥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羯鼓录 乐府杂录 碧鸡漫志》(唐)南卓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撰,中华书局1976年版。
《金匮要略译释》赵克光译释,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年版。
《金石录校注》(北宋)赵明诚撰,金文明校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金石萃编》(清)王昶编,中国书店1985年版。
《金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旧闻证误》(宋)李心传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
《锦里耆旧传》(宋)勾延庆撰,储铃铃校点,《五代史书汇编》(拾),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
《嘉庆雷州府志》(清)雷学海修,陈昌齐等纂,《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上海书店2003年影印版。
《愧郯录》(宋)岳珂撰,《笔记小说大观》八,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癸辛杂识》(南宋)周密撰,中华书局1988年版。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版。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著,《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列子集释》杨伯峻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六臣注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等注,宋刊明州本,日本足利学校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影印版。
《六韬》曹胜高、安娜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李白集校注》(唐)李白撰,瞿蜕园、朱金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刘禹锡集》(唐)刘禹锡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岭外代答校注》(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中华书局1999年版。
《辽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留青日札》(明)田艺蘅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历代诗话续编》(清)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墨子》(战国)墨翟撰,(清)毕沅校,《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毛诗正义》(汉)毛亨撰,郑玄笺,《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穆天子传》(西晋)郭璞注,《汉魏丛书》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北宋)梅尧臣著,朱东润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名医别录》(南朝·梁)陶弘景撰,尚志钧辑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版。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南方草木状》(西晋)嵇含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589册。
《南方草木状》(西晋)嵇含撰,《风土志丛刊》,广陵书社2003年版。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南唐书》(宋)陆游撰,《丛书集成初编》(第3854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农桑辑要校注》元司农寺编纂,石声汉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
《能改斋漫录》(南宋)吴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欧阳修全集》(北宋)欧阳修著,中国书店1986年版。
《齐民要术今释》(北齐)贾思勰著,石声汉校释,中华书局2009年版。
《齐东野语》(宋)周密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校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
《秋涧先生大全集》(元)王恽撰,《元人文集珍本丛刊》(2),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影印版。
《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版。
《全唐诗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全唐文》(清)董诰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全宋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清尊录》(宋)廉布撰,(明)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清异录》(宋)陶彀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三五三,小说家类)第104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契丹国志》(南宋)叶隆礼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版。
《乾隆重修肃州新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甘肃府县志辑》,凤凰出版社等2009年版。
《容斋随笔》(南宋)洪迈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日知录集释》(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岳麓书社1994年版。
《尚书正义》(唐)孔颖达等撰,《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神农本草经》佚名撰,(清)黄奭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年。
《神农本草经读》肖钦朗校注,《新校注陈修园医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
《神农本草经辑注》马继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版。
《神农本草经》佚名撰,张登本注译,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三秦记》(东汉)辛氏著,张澍辑佚,二酉堂丛书本。
《三秦记辑注 关中记辑注》(东汉)辛氏等著,刘庆柱辑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三国志》(西晋)陈寿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
《三辅黄图校正》佚名著,陈直校正,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三辅黄图校注》佚名著,何清谷校注,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三辅决录 三辅旧事 三辅故事》(汉)赵歧等著,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三才图会》(明)王圻、王思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隋书》(唐)魏徵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山海经》佚名著,(晋)郭璞注,《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山海经校注》佚名著,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山海经校译》佚名著,袁珂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释名疏证补》(东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中华书局2008年版。
《搜神记》(晋)干宝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
《搜神后记》(晋)陶潜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彪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版。
《世说新语新校》(南朝·宋)刘义庆著,李天华校,岳麓书社2004年版。
《述异记》(南朝梁)任昉著,《汉魏丛书》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水经注校证》(北魏)郦道元撰,陈桥驿校证,中华书局2013年版。
《说苑》(西汉)刘向著,《汉魏丛书》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版。
《说文解字段注》(清)段玉裁撰,成都古籍书店1981年版。
《宋书》(南朝·齐)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隋书》(唐)魏徵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松陵集》(唐)皮日休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总集类),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版。
《苏轼文集》(北宋)苏轼撰,《三苏全书》第14册,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
《圣武记》(清)魏源,夏剑钦校点,《魏源全集》(第3册),岳麓书社2004年版。
《诗集传》(南宋)朱熹撰,中华书局1958年版。
《事物纪原》(宋)高承撰,《丛书集成初编》(第1211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四民月令校注》(东汉)崔寔著,石声汉校注,中华书局2013年版。
《少室山房集》(明)胡应麟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孙诒让全集》(清)孙诒让撰,中华书局2010年版。
《通俗文辑校》(东汉)服虔撰,段书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通典》(唐)杜佑著,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通志》(南宋)郑樵撰,中华书局1995年版。
《唐语林校证》(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
《唐音癸籖》(明)胡震亨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太平经合校》王明编,中华书局1960年版。
《太平御览》(北宋)李昉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太平广记》(北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1年版。
《太平寰宇记》(宋)乐史撰,中华书局2007年版。
《图经衍义本草》(北宋)寇宗奭撰,《道藏》第17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铁围山丛谈》(宋)蔡絛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王子年拾遗记》(东晋)王嘉著,《汉魏丛书》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魏书》(北齐)魏收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魏源全集》(清)魏源著,岳麓书社2005年版。
《文选》(南朝·梁)萧统编,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版。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
《王昌龄集编年校注》(唐)王昌龄著,胡问涛、罗琴校注,巴蜀书社2000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武林旧事》(南宋)四水潜夫(周密)辑,西湖书社1981年版。
《五灯会元》(宋)普济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王士禛全集》(清)王士禛著,齐鲁书社2007年版。
《新书》(西汉)贾谊著,《汉魏丛书》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新唐书》(宋)欧阳修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西京杂记》(东晋)葛洪集,《汉魏丛书》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西汉会要》(南宋)徐天麟著,中华书局1955年版。
《谢宣城集校注》(南朝·齐)谢朓著,曹融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新校正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胡道静校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
《新增格古要论》(明)王佐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续博物志》(宋)李石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学林》(宋)王观国撰,《丛书集成初编》(第301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香谱》(宋)洪刍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44册《子部》,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香乘》(明)周嘉胄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150·谱录类)第84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逸周书》佚名撰,(西晋)孔晁注,《汉魏丛书》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仪礼注疏》(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
《盐铁论校注》(西汉)桓宽著,王利器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
《易林》(西汉)焦延寿撰,中国国家图书馆编《国立原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据明末刻本影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
《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异物志》(东汉)杨孚撰,(清)曾钊辑,《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乐府杂录》(唐)段安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乐书》(宋)陈旸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异苑》(南朝·宋)刘敬叔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三四八,小说家类)第104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异域志》(元)周致中著,陆峻岭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邺中记》(晋)陆翙撰,《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元稹集》(唐)元稹撰,中华书局1982年版。
《元曲选》(明)臧懋叔编,中华书局1958年版。
《酉阳杂俎》(唐)段成式撰,方南生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意林》(唐)马总撰,中国国家图书馆编《国立原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据明万历十六年徐元太刻本影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
《意林》(唐)马总撰,《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
《玉溪生诗集笺注》(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玉台新咏笺注》(南朝·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中华书局1985年版。
《杨万里集笺校》(宋)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
《玉海》(南宋)王应麟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演繁露》(南宋)程大昌撰,《丛书集成初编》(第2738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雍录》(南宋)程大昌撰,黄永年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夷坚志》(南宋)洪迈撰,何卓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
《桯史》(宋)岳珂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撰,中华书局2013年版。
《竹书纪年统笺》佚名撰,(清)徐文靖统笺,《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周礼注疏》(唐)贾公彦撰,《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撰,《道藏》第20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赵飞燕外传》(西汉)伶玄撰,《汉魏丛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版。
《众经目录》(隋)法经等撰,《中华大藏经》第54册,中华书局1992年版。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版。
《贞观政要》(唐)吴競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资暇集》(唐)李匡义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中朝故事》(五代)尉迟偓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3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中华书局1956年版。
《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撰,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遵生八笺》(明)高濂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杂家类,杂品之属,第57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二 佛教典籍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东汉)安世高译,《中华大藏经》第34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
《北山录校释》(唐)神清著,王闰吉校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出三藏记集》(南朝·梁)释僧佑撰,苏晋仁、萧錬子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版。
《大般涅槃经》(东晋)法显译,《大正藏》(第12册),No.383,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
《大唐西域记校注》(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慧立、彦悰著,孙毓棠、谢方点校,中华书局2000年版。
《法苑珠林校注》(唐)释道世撰,周叔迦、苏晋仁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
《翻译名义集》(南宋)法云编,《中华大藏经》第84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
《佛祖统记校注》(南宋)志磐撰,释道法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佛说因缘僧护经》《大正藏》第17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
《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中华大藏经》第34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
《佛说佛医经》(三国·吴)竺律炎、支越译,《中华大藏经》第51册,中华书局1992年版。
《佛教史》杜继文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季羡林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吴焯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梵网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2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
《佛教史年表》慈怡主编,台湾佛光出版社1987年版。
《高僧传》(南朝·梁)释慧皎著,汤用彤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广弘明集》(唐)释道宣撰,《中华大藏经》第62—63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经》《中华大藏经》第38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
《弘明集》(南朝·梁)释僧祐编,《中华大藏经》第62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开元释教录》(唐)智升撰,《中华大藏经》第55册,中华书局1992年版。
《理惑论》(东汉)牟融撰,《中华大藏经》第62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
《洛阳伽蓝记校注》(北魏)杨衒之著,范祥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历代三宝记》(隋)费长房撰,《中华大藏经》第54册,中华书局1992年版。
《历代求法翻经录》冯承钧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摩诃摩耶经》(北齐)昙景译,《大正藏》第12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
《妙法莲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中华大藏经》第15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妙法莲花经玄赞》(唐)释窥基撰,《中华大藏经》第100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
《破邪论》(唐)法琳撰,《中华大藏经》第62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日)圆仁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四分律比丘戒本》(后秦)佛耶舍译,(唐)怀素集,《大正藏》第22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
《四十二章经》《中华大藏经》第34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
《续高僧传》(唐)道宣撰,郭绍林点校,中华书局2014年版。
《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吕澂著,齐鲁书社1980年版。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南朝·宋)求那跋摩译,《大正藏》第2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
《一切经音义》(唐)慧琳撰,徐时仪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众经撰杂譬喻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版。
《众经目录》《中华大藏经》第54册,中华书局1992年版。
《增一阿含经》(东晋)僧伽提婆译,《中华大藏经》第32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
《中国佛教史》(第一卷),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佛教史》(第二卷),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佛教史》(第三卷),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佛教研究十八篇》梁启超著,上海古籍出版2001年版。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澂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中亚佛教艺术》许建英、何汉民著,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年版。
《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周叔迦著,中华书局2006年版。
三 汉文著述
北京大学历史系、东语系编:《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论丛》,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编:《中国载籍中南亚史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书店1997年版。
陈竺同:《两汉和西域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陈寅恪:《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
陈直:《摹庐丛著七种》,齐鲁书社1981年版。
陈直:《汉书新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
陈直:《居延汉简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
陈玉龙等:《汉文化论纲——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陈良:《丝路史话》,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陈佳荣等:《古代南海地名汇释》,中华书局1986年版。
陈良伟:《丝绸之路河南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陈高华、陈尚胜著:《中国海外交通史》,台湾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
陈尚胜:《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陈明:《印度梵文医典 〈医理精华〉 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陈平:《北方幽燕文化研究》,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
陈仁寿:《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常任侠:《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蔡鸿生主编:《广州与海洋文明》,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崔忠清主编:《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齐鲁书社2001年版。
杜其堡编:《地质矿物学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段文杰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邓廷良:《丝路文化》(西南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方豪:《中西交通史》,岳麓书社1987年版。
冯承钧原编,陆峻岭增订:《西域地名》,中华书局1980年版。
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影印版。
冯文慈主编:《中外音乐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傅筑夫、王毓瑚编:《中国经济史资料》(秦汉三国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傅天仇主编:《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傅惜华主编:《汉代画像全集》(初编、二编),法国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编,学苑出版社2014年版。
傅起凤、傅腾龙:《中国杂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费振刚等辑校:《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居延新简》,中华书局1994年版。
关善明:《中国古代玻璃》,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1年版。
郭守国、王以群主编:《宝玉石学》,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合浦县博物馆:《合浦风门岭汉墓:2003—2005年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广西博物馆:《广西博物馆文集》(第一辑),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华南考古》(1),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博物馆:《广州汉墓》,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编:《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91年版。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文物考古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考古五十年》,《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管振邦:《颜注急就篇译释》第3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干福熹主编:《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干福熹主编:《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玻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高文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7卷《四川汉画像石》,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常德东汉墓》,《考古学集刊》(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长沙楚墓》,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襄阳王坡东周秦汉墓》,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韩养民:《秦汉文化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编:《〈南方草木状〉 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
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黄时鉴主编:《插图解说中西关系史年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黄时鉴:《东西交流史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黄新亚:《丝路文化》(沙漠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黄盛璋:《中外交通与交流史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合浦县志编纂委员会:《合浦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胡德生:《中国古代家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
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霍巍、王挺之主编:《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探索》,巴蜀书社2002年版。
胡之主编:《甘肃敦煌汉简》(四),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胡文彦:《中国家具鉴定与欣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胡凌、邹兰芝编:《全彩中国绘画艺术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贺新民:《中国骆驼资源图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郝树声,张德芳:《悬泉汉简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史志办编:《黑龙江农垦地名录》,齐长伐主编,人民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贾兰坡:《山顶洞人》,龙门联合书局1951年版。
贾兰坡:《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季羡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季羡林:《季羡林论中印文化交流》,王树英选编,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金维诺主编:《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江玉祥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二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江晓原、纽卫星:《天文西学东渐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马山一号墓》,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焦德林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1卷《山东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蒋英炬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1卷《山东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蒋英炬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2卷《山东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
劳榦:《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49年版。
劳榦:《居延汉简图版之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7年版。
吕思勉:《中国民族史》,东方出版中心1987年版。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林干编:《匈奴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林剑鸣:《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林梅村:《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林梅村:《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林梅村:《丝绸之路散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林梅村:《寻找楼兰王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济:《李济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李明伟:《丝绸之路与西北经济社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李明伟主编:《丝绸之路贸易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李天虹:《居延汉简簿籍分类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健超:《汉唐两京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论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版。
李治寰:《中国食糖史稿》,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
李发林:《山东画像石研究》,齐鲁书社1982年版。
李零:《入山与出塞》,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李鸿宾主编:《中古墓志胡汉问题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
刘伯骥:《中西文化交通小史》,台湾正中书局1953年版。
刘盼遂:《论衡集解》,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
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刘迎胜:《丝路文化》(海上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刘迎胜:《丝路文化》(草原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刘锡淦、陈良伟:《龟兹古国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刘森林:《中国家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刘永新主编:《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刘庆柱主编:《考古学集刊》(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刘玉生:《方城汉画》,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Land routes of the Silk Roads and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before the 10th century),新世界出版社1996年版。
柳洪亮:《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中华书局1993年版。
罗振玉:《流沙坠简》(外7种),罗继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罗宗真:《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罗森:《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国代表团、新疆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交河故城——1993、1994年度考古发掘报告》,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鲁迅辑:《古小说钩沉》,《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凌皆兵等编:《中国南阳画像石大全》,大象出版社2015年版。
龙应台:《百年思索》,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
马雍:《西域史地文物丛考》,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马承源、岳峰主编:《丝路考古珍品》,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马自树主编:《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文物集粹》,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马汉国主编:《微山汉画像石选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孟凡人:《楼兰新史》,光明日报出版社、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版。
孟凡人:《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孟宪实:《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齐鲁书社2004年版。
穆舜英等主编:《楼兰文化研究论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毛民:《榴花西来——丝绸之路上的植物》,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南京博物院(曾昭燏):《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年版。
南阳汉代画像石学术讨论会办公室编:《汉代画像石研究》,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南阳文物研究所:《南阳汉代画像砖》,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魏坚编著:《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孙家寨汉晋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
钱文忠:《印度书话:倾听恒河天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饶宗颐:《饶宗颐东方学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荣新江、李孝聪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四川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西南的古代交通与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陕西省考古学会编:《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孙毓棠:《孙毓棠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95年版。
孙家洲主编:《额济纳汉简释文校本》,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孙机:《中国圣火》,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苏北海:《丝绸之路与龟兹历史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尚衍斌:《西域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尚永琪:《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和传说》,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石声汉:《石声汉农史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
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沈宜扬:《湖北当阳刘家冢子东汉末年画像石墓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1),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
史语所简牍整理小组编:《居延汉简补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年版。
史金波、白滨、吴峰云编:《西夏文物》,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宿白:《魏晋南北朝史唐宋考古文稿辑丛》,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
邹文主编:《世界艺术全鉴》(外国雕塑经典),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宋兆麟:《中国民间神像》,学苑出版社1994年版。
山东省文物考古队:《曲阜鲁国故城》,齐鲁书社1982年版。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汉画像石选集》,齐鲁书社1982年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滕州市博物馆:《滕州东小宫墓地》,《鲁中南汉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乔村墓地(1959—1996)》,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谭蝉雪主编:《敦煌民俗画卷》,《敦煌石窟全集》(25),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汤池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4卷《江苏、安徽、浙江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汤池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5卷《陕西、山西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王世选、梅文昭修纂:《民国宁安县志》,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王云五编:《百科名汇》,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胡适、蔡元培、王云五编:《张菊生先生七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版。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版。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王炳华:《西域考古历史论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世襄:《锦灰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王树英主编:《中印文化交流与比较》,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版。
王孝先:《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王镛主编:《中外美术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王宗维:《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
王建中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6卷《河南汉画像石》,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王建中:《汉代画像石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版。
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王子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王子今:《秦汉文化风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王子今:《秦汉区域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编),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王颋:《内陆亚洲史地求索》,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王永平:《游戏、竞技与娱乐——中古社会生活透视》,中华书局2010年版。
王永平:《从“天下”到“世界”:汉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王玉哲主编:《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闻宥集撰:《四川汉代画像选集》,群联出版社1955年版。
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资料丛刊》(第四辑),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文物出版社编:《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汶江:《古代中国与亚非地区的海上交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伍加伦等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一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吴传钧、吕余生主编:《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魏坚主编:《额济纳汉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魏坚编著:《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向达:《中西交通史》,岳麓书社2012年版。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新疆山普拉:古代于阗文明的揭示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夏鼐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夏鼐:《考古学论文集》(外1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夏鼐:《夏鼐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谢桂华等:《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许新国:《西陲之地与东西方文明》,燕山出版社2006年版。
雪犁等主编:《中国丝绸之路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萧亢达主编:《广州文物考古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塔儿坡秦墓》,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许永璋:《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考论》,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版。
徐复主编:《广雅诂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西藏自治区文学术界联合会编:《西藏艺术》(绘画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熊铁基:《秦汉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
席泽宗主编:《中国科学思想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秦墓》,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邢义田:《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和壁画》,中华书局2011年版。
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俞伟超:《战国秦汉考古》,北京大学考古研究室1973年版。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郁龙余:《中印文学关系源流》,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余太山:《嚈哒史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版。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余太山:《西域文化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年版。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版。
余太山主编:《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
余太山:《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余太山:《古代地中海与中国关系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中华书局2007年版。
殷晴:《丝绸之路经济史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杨宪益:《译余偶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杨作龙、毛阳光主编:《洛阳考古集成》(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杨森:《敦煌壁画家具图像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杨军:《夫余史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杨镰:《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杨代欣:《中国家具收藏与鉴赏》,巴蜀书社2000年版。
杨朝明、宋立林主编:《孔子家语通解》,齐鲁书社2009年版。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59年版。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江川李家山——第二次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易华:《齐家华夏说》,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民国丛书本,上海书店辅仁大学丛书1930年影印版。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朱杰勤校订,中华书局2003年版。
张安治主编:《中国美术全编》(绘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张光福:《中国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
张维华主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张志尧主编:《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年版。
张弓:《汉唐佛寺文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张宏实:《法相庄严·管窥天珠》,淑馨出版社1993年版。
张宏实:《藏珠之乐》(Ⅰ),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
章利国:《希腊、罗马美术史话》,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章鸿钊:《石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戏剧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剧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编订:《矿物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编》,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陕县东周秦汉墓》,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古代中越关系史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隋唐五代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3)(两宋绘画),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11)《竹木牙角器》,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2)《墓室壁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0)《版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文物精华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文物精华》,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辑:《中国农业遗产选集》甲类第五种(上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
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县东周秦汉墓》,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汉代西域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中国考古学研究》编委会:《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编:《艺术史研究》第1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朱杰勤:《中外关系史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周菁葆:《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周发祥、李岫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周到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8卷《石刻线画》,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周康等:《中国古代化学史》,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杨伯达主编:《中国美术全编·工艺美术编》(10),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赵化成、高崇文等:《秦汉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赵德云:《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 外文及中文译著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王嘉隽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古希腊]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李活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圣经》,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发行,上海2008年版。
[阿拉伯]佚名:《中国印度见闻录》,穆根来等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A De Waeleand Ernie Haerinck,Etched(Carnelian)Beads from Northeastand Southeast Arabia,Arabian Archaeology and Epigraphy,2006: 17.
[越南]黎崱:《安南志略》,余思黎点校,中华书局2000年版。
[越南]陶维英:《越南古代史》,刘统文、子钺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越南]陈重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泰]黎道纲:《泰国古代史地丛考》,中华书局2000年版。
Elizabeth Mooreand U Aung Myint,“Beads of Myanmar(Burma): Line Decorated Beadsamongst the Pyuand Chin”,Journal of the Siam Society,Bangkok,Thailand,Vol.81.
[韩]朴容大等编著:《增补文献备考》,明文堂1959年版。
[巴基斯坦]穆罕默德·瓦利乌拉·汗:《犍陀罗艺术》,陆水林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瑞士]德亢朵儿:《农艺植物考源》,俞德浚、蔡希陶编译,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荷兰]戴闻达:《中国人对非洲的发现》,胡国强、覃锦显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荷兰]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李四龙、裴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意]白佐良、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萧晓玲、白玉崑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瑞典]沃尔克·贝格曼:《新疆考古记》,王安洪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Ba Sommastrom,Archaeologi cal Researches in the Edsen-gol Region Inner Mongolia,Stockholm,1956.([瑞典]索马斯特罗姆:《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考古报告》,斯德哥尔摩,1956年)
[新]尼古拉斯·塔林主编:《剑桥东南亚史》,贺圣达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埃及]穆斯塔法·埃尔—埃米尔:《埃及考古学:埃及古代建筑、雕刻与绘画》,林幼琪译,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巴基斯坦]A.H.达尼:《巴基斯坦简史》,四川大学外语系翻译组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巴基斯坦]A.H.丹尼、[俄罗斯]V.M.马松主编:《中亚文明史》(第一卷),芮传明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
[匈牙利]雅诺什·哈尔马塔主编:《中亚文明史》(第二卷),徐文堪、芮传明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
[俄罗斯]B.A.李特文斯基主编:《中亚文明史》(第三卷),马小鹤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版。
Victor Sariadini,the Golden Hoard of Bactria,from the Tillyatepe Excavations in Northern Afghanistan,Aurora Art Publishers,Leningrad,1985.
[俄]H·A·库恩:《古希腊的传说和神话》,秋枫、佩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俄]普尔热瓦尔斯基:《走向罗布泊》,黄健民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H.C.Beck,Beads from Taxila,Swati Publications,Delhi,1941.
P.C.Bagchi,India and China,A Thousand Years of Cultural Relations,1950.([印度]巴格齐:《印度与中国千年的文化关系》,孟买,1950年)
Moreshwar G.Dikshit,History of Indian Glass,University of Bombay,1969.
R.N.Singh,Ancient India Glass,Archaeology and Technology,Delhi: Parimal Publications,1989.
Nirarika,Bharatiyakalam prakashan,A Study of Stone Beads in Ancient India,Delhi,1993.
H.C.Beck,Report on Selected Beads from 0 Harappa,Madro Sarup Vats,Excava-tionsat Harappa,Mun-shiram Manorarlal Publishers Pvt.Ltd.,New Delhi,1997.
Manik Chandra Gupta,A Study of Beads-from Kausambi,Swbha Prakashan Allahabad,1997.
[德]夏德:《大秦国全录》,朱杰勤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F.Hirth,China and the Roman Orient,Shanghai and Hongkong,1885.)。
A.Germann,Die alten Seidenstrassen zwischen China und Syrien,Berlin,1910.([德]赫尔曼:《中国与叙利亚间的古代丝路》,柏林,1910年)
O.Maenchen-Helfen,“A Parthian Coin Legend on a Chinese Bronze”,AM,n.s.,III-1,1952,pp.1-6.([德]密兴·黑尔芬:《一种中国铜器上安息钱铭文》,《大亚细亚》(英)1952年号第3卷第1期)
[德]克林凯特:《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赵崇民译,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年版。
[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Serindia: Detailed Report of Explorations in Central Asia and Westernmost China,Volumes I-V.Oxford,Clarendon Press,1921.)
[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向达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英]奥雷尔·斯坦因:《从且末到若羌》,肖小勇译,《新疆文物》1990年第4期。
[英]H.裕尔撰,[法]考迪埃修订《东域行程录丛》,张绪山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H.Yule & H.Cordier,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London,1915—1916.)
Gustavus Eisen,The Characteristics of Eye Bead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Vol.20,No.1,1916.
H.C.beck,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Beads and Pendants,Archaeo logia,77,1928.
H.C.Beck,Notes on Sundry Asiatic Beads,Man,Vol.30,1930.
H.C.Beck,“Etched Carnelian Beads”,Anti-quaries Journal,Vol.13,No.1,1933.
H.C.Beck and C.G.Seligman,Barium in Ancient Glass,Nature,1934.
Ernest Mackey,“Decorated Carnelian Beads”,Man,Vol.33,Sep.,1933.
C.G.Seligman and P.D.Ritchie and H.C.Beck,Early Chinese Glass from Pre-Han to Tang' s Times,Nature,1936.
C.G.Seligman,The Roman Orient and the Far East,Antiquity,VolumeⅪ,1937.
C.G.Seligman and H.C.Beck,Far Easten Glass: Some Western Origins,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No.10,1938.
Ovov R.T.Janse,Archaeologi cal Research in Indo-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Massachusetts,1947.
Frederic Neuberg,Glass in Antiquity,translated by R.J.Charleston,London 1949.
W.G.N.Van Der Sleen,Trade-Wind Beads,Man,Vol.56,Feb.,1956.
P.R.S.Moorey,Materials and Manufactures in Ancient Mesopotamia: the Evidences of Archaeology and Art,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237,1985.
W.W.Tarn,The greeks in Bactria and India,Chicago,Ares Publishers,Inc,1985.
Hugh Tait,Five Thousand Years of Glass,Chapter 1,British Museum Press,1999.
[英]理查德·格林菲尔德:《埃塞俄比亚新政治史》,钟槐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毛昭晰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英]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英]I.L.梅森(I.L.Mason)主编:《驯养动物的进化》,《驯养动物的进化》翻译组译,蓝之中总审校,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英]保罗·G.巴恩主编:《剑桥插图考古史》,郭小凌、王晓秦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英]赫德逊:《欧洲与中国》,李申等译,中华书局2004年。(Hudson.Europe and China,London,1931.)
[英]A.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林尔蔚、陈江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V.Griessmaier,“Die granulierte Goldschnalle”,Wiener Beiträge zur Kulturgeschichte Asiens,v.7(1933).J.Ogden,Jewellery of the Ancient World,London,1976.
Louis Sherr Dubin,The History of Beads,from 30000B.C.to the Present,Thames and Hudson,1987.
George C Boon,Maria Dekowna,Gold-in-Glass Beads from the Ancient World,Britannia,Vol.8,1977.
Robert Theunissen,Peter Grave,and Grahame Bailey.“Doubtson Diffusion:Challenging the Assumed Indian Origin of Iron Age A-gate and Carnelian Beads in Southeast Asia”,World Archaeology,Vol.32,No.1,2000.
Maurya Jyotsna,“Distinctive Beads in Ancient India”,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864,Oxford: British Archaeologi cal Reports,2000.
Bellina Bérénice,“Beads,Social Chang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Antiqu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June,2003.
Bellwood.Peter,Southeast Asia from Prehistory to History,Routledge Curzon,London and NewYork,2004.
[英]加文·汉布里:《中亚史纲要》,吴玉贵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J.G.Andersson,“Selected Ordos Bronzes”,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lties,1933(5).
Fitzgerald Huber,L.G.,“Qijia and Erlitou: the Question of Contacts with Distant Culture”,Early China,20,1955.
[法]伯希和等著,冯承钧译:《西域南海罗地考证译丛》(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法]伯希和等著,冯承钧译:《西域南海罗地考证译丛》(二),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A.Salmony,Sinosiberian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C.T.Loo,Paris,1933.[法]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耿昇译,中华书局2001年版。
E.Chavannes,Six inscriptions chinoises de l' Asie Centrale d' après les estampages de M.Ch.-E.Bonin,Paris,Imprimerie National,1902.
[法]雷奈·格鲁塞:《东方的文明》,常任侠、袁音译,中华书局1999年版。
[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昇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神祇、军士与商贾》,耿昇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法]马伯乐:《马伯乐汉学论著选译》,伭晓笛、盛丰等译,中华书局2014年版。
[法]阿里·玛扎海里:《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耿昇译,中华书局1993年版。
[法]莫尼克·玛雅尔:《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耿昇译,中华书局1995年版。
[法]杜德兰(Alain Thote):《异质文化撞击与交流的范例——淅川下寺墓随葬器物的产地及相关问题》,刘玉堂、贾继东译,《江汉考古》1996年第2期。
[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林筠因译,商务印务馆1964年。(Berthold Laufer,Sino-Iranica: 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1919.)
[美]W.M.麦高文:《中亚古国史》,章巽译,中华书局1958年(W.M.Mcgovern,The Early Empires of Central Asia,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39)。
Herbert Maryon,Metalworking in the Ancient World,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VoL.LⅢ,No.2,1949.
H.F.E.Visser,Some Remarks on Gold Granulation work in China,Artibus Asiae,VoL.15,No.1/2,1952.
Leonard Woolly,Alalakh An Account of the Excavations at Tell Atchana in the Hatay,1937-1949,Burlington House,1955.
J.R.Franke,An illustrated handbook of Art history,New York.1956.
E.H.Schafer,“War Elephants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a”,Oriental,Vol.10,1957.
[美]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吴玉贵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Edward Hetzel Schafer,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A Study of T´ang Exotics.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3)。
K.Jettman,The Art in Prairie,New York,1967.([美]杰特曼:《草原艺术》,纽约,1967年)
[美]萨拉柯耐尔:《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欧阳英、樊小明译,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樱、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美]朱学渊:《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中华书局2002年版。
[美]余英时:《汉代的贸易与扩张》,邬文玲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Trade and Expansion in Han China: A Study in the Structure of Sino-Barbarian Economic Relations,Berkeley,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
Diana Lee Carroll,A Classification for Granulation in Ancient Metalwork,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gy,Vol.78.No.4,1974.
Michele Emmer,Art and Mathematics: the Platonic Solid,Leonardo,Vol.15,No.4,1982.
[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柳扬、岑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The Wuliang Shrine,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I.C.Glover,Early Trade between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 Studies,1990.
John Mowat Erikson,The Universal Bead,W.W.Norton & Company,New York.London,1993.
Howard LeVine,The Art of Mathematics,the Mathematics of Art,Leonardo,Vol.27,No.1,1994.
Leonid T.Yablonsky,The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Saka and Histori cal Reconstruction,Nomads of the Eurasian Steppes in the Early Iron Ages,Zinat Press,Berkeley,CA,1995.
David A.Grimaldi,Amber,Windows to the Past,Harry N.Abrams,Inc.,In Association with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1996.
Benno Artmann,A Roman Icosahedron Discovered,The American Mathemati cal Monthl,Vol.103,No.2,Feb.1996.
Peter Francis Jr.,Asia' s Maritime Bead Trade: 300B.C.to the Present,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Honolulu,2002.
Joan Aruz,Art and Interconnections in the Third Millennium B.C.,Art of the First Cities,the Third Millennium B.C.from the Mediterranean to the Indus,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
Pamela Gutman and Bob Hudson,The Archaeology of Burma(Myanmar)from the Neolithic to Pagan,Southeast Asia: from Prehistory to History,edited by Ian Glover and Peter Bellwood,Rutledge Curzon,2004.
Fredrik Hiebert and L.Pierre Cambon,Afganistan: Hidden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Kabul.Washington,D.C.: National Geographic Soeiety,2008.
[日]常盤大定,『支那に於ける仏教と儒教道教』、東京:東洋文庫、昭和五年(1930)。
[日]宇井伯寿,『支那仏教史』、東京:岩波書店,昭和十一年(1936)。
[日]安万侣:《古事记》,邹有恒、吕元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日]白鸟库吉:《东胡民族考》,方壮酞译,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日]白鸟库吉:《塞外史地论文译丛》(第一辑),王古鲁译,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日]白鸟库吉:《塞外史地论文译丛》(第二辑),王古鲁译,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日]白鳥庫吉,『西域史研究』,岩波書店刊行1971年版。
[日]塚本善隆,『支那仏教史研究』(北魏篇)、弘文堂書房1942年版。
[日]藤田豊八,〈支那に於ける刻石の由来:附 「不得祠」 とは何ぞや〉,『東洋学報』 第16卷第2号,1927年版。
[日]藤田豊八,『東西交渉の研究』(南海篇),萩原星文館昭和十八年(1943)。
[日]藤田豊八,『東西交渉の研究』(西域篇),萩原星文館昭和十八年(1943)。
[日]藤田丰八:《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何健民译,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日]福井康順,『道教の基礎的研究』、理想社1952年版。
[日]下中弥三郎编集,『世界美術全集』(3)、〈古代西アジア〉、[日]東京:平凡社昭和二十八年(1953)。
[日]下中弥三郎编集,『世界美術全集』(4)、〈古代エジプト〉、[日]東京:平凡社、昭和二十八年(1953)。
[日]下中弥三郎编集,『世界美術全集』(5)、〈ギリシア(希腊)〉 Ⅰ,[日]東京:平凡社、昭和二十九年(1954)。
[日]岸邊成雄、林謙三,《唐代の楽器》,東京:株式會社音楽之友社、昭和四十三年(1968)。
[日]護雅夫,『漢とローマ』、東京:平凡社、1970年版。
[日]岸边成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梁在平、黄志炯译,中华书局1973年版。
[日]林谦三:《东亚乐器考》,钱稻孙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日]内田吟風,『 〈異物志〉 考——その成立と遺文』、『森鹿三博士頌壽紀念論文集』、東京:同朋舍,1977年版。
[日]荻原云来编:《汉译对照梵和大辞典》,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版。
[日]土方定一编集,『大系世界の美術』 第二卷,〈古代西アジア美術〉,[日]株式会社学習研究社1980年版。
[日]奈良国立文化財研究所、飛鳥資料館編,『高松塚拾年——壁画保存の步み』、『飛鳥資料館図録』 第9冊,昭和五十七年(1982年)。
[日]镰田茂雄:《简明中国佛教史》,郑彭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东京:岩波书店,1979年初版)。
[日]渥德尔:《印度佛教史》,王世安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日]宫治昭:《佛像的起源和秣莬罗造像》,谢建明译,《东南文化》1992年第5期。
[日]野上俊静等,《中国佛教史概说》,释圣严译,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版。
[日]羽溪了谛:《西域佛教史》,贺昌群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日]松田寿男:《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陈俊谋译,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日]永田英正,『居延漢簡の研究』,東京:同朋舍,1989年版。
[日]长泽和俊:《丝绸之路史研究》,钟美珠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日]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陈俊谋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版。
[日]田辺勝美、松島英子編,『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西アジア〉、小学館2000年版。
[日]足立喜六:《长安史迹研究》,王双怀等译,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日]林俊雄,『グリフィンの飛翔ーー聖獣からみた文化交流ーー』、東京:雄山閣,2006年版。
五 学术论文
郑文焯:《腊丁文金槃》,《神州大观》1915年第2号。
余嘉锡:《牟子理惑论检讨》,《燕京学报》第20期,1936年。
韩槐准:《龙脑香考》,《南洋学报》第2卷第1辑,1941年3月。
蔡季襄:《汉西域大秦褭蹏金考》,《泉币》1943年第19期。
陈垣:《禁不得辞举例》,《天津民国日报》1947年3月10日。
安志敏:《河北省唐山市贾各庄发掘报告》,《中国考古报告》第六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53年。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都羊子山第172号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6年第4期。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三年来广州市古墓葬清理和发现》,《文物》1956年第5期。
刘铭恕:《试说近年出土的两组珠子》,《考古通讯》1956年第6期。
方国瑜:《云南用贝作货币的年代及贝的来源》,《云南大学学报》1957年第12期。
韩振华:《中国与印度东南亚的海上交通》,《厦门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
袁翰青:《我国化学工艺史中的制作玻璃问题》,《中国化学学会论文集》,1957年。
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南零陵东门外汉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第1期。
广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黄增庆):《广西贵县汉墓的清理》,《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
何乃汉:《广西贵县东湖两汉墓的清理》,《考古通讯》1957年第2期。
广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黄增庆):《广西贵县汉墓的清理》,《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龙生岗43号东汉木椁墓》,《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
李夏华、陶鸣宽:《东汉崖墓内的一尊石刻佛像》,《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6期。
广州文物管理委员会:《黄花岗003号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8年第4期。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东山象栏岗第二号木椁墓清理简报》,《文物》1958年第4期。
朱龙华:《伊拉克共和国的古代文物》,《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9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一九五五年洛阳涧西区小型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年第2期。
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清镇平坝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年第1期。
贺梓城:《唐墓壁画》,《文物》1959年第8期。
朱家溍:《漫谈椅凳及其陈设格式》,《文物》1959年第6期。
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酒泉下河清第1号墓和第18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59年第10期。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杭州水田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1960年第2期。
湖南省博物馆:《长沙五里牌古墓清理简报》,《文物》1960年第3期。
葛季芳:《云南昭通桂家院子东汉墓发掘》,《考古》1960年第5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民丰县北大沙漠中古遗址墓葬区东汉合葬墓清理简报》,《文物》1960年第6期。
黎金:《广州的两汉墓葬》,《文物》1961年第2期。
陈直:《韩城汉扶荔宫遗址新出土瓦砖考释》,《考古》1961年第3期。
冯文海:《山西文水北峪口的一座古墓》,《考古》1961年第3期。
作铭(夏鼐):《外国字铭文的汉代(?)铜饼》,《考古》1961年第5期。
胡肇椿、张维持:《广州出土的汉代黑奴俑》,《中山大学学报》1961年第2期。
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清镇平坝汉至宋墓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4期。
罗哲文:《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文物》1961年第4、5期合刊。
史树青:《新疆尼雅民丰遗址》,《文物》1962年第7、8期。
吉敦谕:《糖和蔗糖的制造在中国起于何时》,《江汉学报》1962年第9期。
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云南昭通桂家院子东汉墓发掘》,《考古》1962年第8期。
杨泓:《国内现存最古的几尊佛教造像实物》,《现代佛学》1962年第4期。
石声汉:《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科学史集刊》1963年第4期。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第2期。
曹吟葵:《云南昭通县白泥井发现东汉墓》,《考古》1965年第2期。
郭远谓:《苏州吴张士诚母曹氏墓清理简报》,《考古》1965年第6期。
湘乡县博物馆(文素心):《湘乡西郊发现东汉墓》,《考古》1965年第12期。
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72年第2期。
贵州省博物馆:《贵州安顺宁谷发现东汉墓》,《考古》1972年第2期。
吴振录:《保德县新发现的殷代青铜器》,《文物》1972年第4期。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象山5号、6号、7号墓清理简报》,《文物》1972年第11期。
嘉峪关市文物清理小组:《甘肃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岩画——黑山石刻画像初步调查》,《文物》1972年第12期。
安志敏:《金版与金饼——楚、汉金币及其有关问题》,《考古学报》1973年第2期。
沙比提:《从考古发掘资料看新疆古代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文物》1973年第10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1963—1965)》,《文物》1973年第10期。
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43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1期。
作铭(夏鼐):《我国出土的蚀花的肉红石髓珠》,《考古》1974年第6期。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5年第2期。
洛阳博物馆:《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75年第2期。
山东省博物馆、苍山县文化馆:《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考古》1975年第2期。
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康原始社会遗址发掘报告》,《考古》1975年第3期。
河南省博物馆:《灵宝张湾汉墓》,《文物》1975年第11期。
罗西章:《扶风姜塬发现外国铭文铅饼》,《考古》1976年第4期。
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陈村东魏墓》,《考古》1977年第6期。
灵台县博物馆:《甘肃灵台发现外国铭文铅饼》,《考古》1977年第6期。
宁安县文物管理所:《黑龙江宁安县东升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77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室:《西安汉城故址出土一批带铭文的铅饼》,《考古》1977年第6期。
李正德等:《西安上林苑发现的马蹄金和麟趾金》,《文物》1977年第11期。
程应林:《江西南昌市区汉墓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1),北京:文物出版社,1977年。
南京博物院:《徐州土山东汉墓清理简报》,《文博通讯》第15期,1977年9月。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徐闻东汉墓——兼谈汉代徐闻的地理位置和海上交通》,《考古》1977年第4期。
甘肃居延考古队:《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文物》1978年第1期。
新疆博物馆考古队:《吐鲁番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6期。
李灿:《亳县曹操宗族墓葬》,《文物》1978年第8期。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南楚雄县万家坝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10期。
杨伯达:《关于我国古玻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文物》1979年第5期。
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贵州兴义、兴仁汉墓》,《文物》1979年第5期。
步履:《汉代的长安》,《人文杂志》1979年第1期。
张亚平、赵晋樟:《山西繁峙岩上寺的金代壁画》,《文物》1979年第2期。
张守中等:《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1期。
史庆礼:《沙漠之舟》,《化石》1979年第1期。
咸阳市博物馆:《陕西咸阳马泉西汉墓》,《考古》1979年第2期。
汪宁生:《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像所见古代民族考》,《考古学报》1979年第4期。
徐州博物馆:《论徐州汉画像石》,《文物》1980年第2期。
常任侠:《汉唐间西域音乐艺术的东渐》,《音乐研究》1980年第2期。
刘兴、肖梦龙:《江苏溧阳竹箦北宋李彬夫妇墓》,《文物》1980年第5期。
河姆渡遗址考古队:《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80年第5期。
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文物》1980年第5期。
李宏涛、王丕忠:《汉元帝渭陵调查记》,《考古与文物》创刊号总第1期,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林向:《四川唐宋塔初探》,《四川地方史研究专集》,《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五辑,1980年。
贺新民、杨宪孝:《中国骆驼发展史》(上),《农业考古》1981年第1期。
杨大山:《饶河小南山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黑龙江文物丛刊》1981年第1期。
木铁:《摩崖喜见增新采》,《法音》1981年第4期。
云友:《孔望山摩崖造像学术讨论侧记》,《史学月刊》1981年第5期。
吕树芝:《江苏连云港孔望山东汉石象》,《历史教学》1981年第7期。
俞伟超、信立祥:《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考察》,《文物》1981年第7期。
阎文儒:《孔望山佛教造像的题材》,《文物》1981年第7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8期。
南京博物院:《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文物》1981年第11期。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常德东汉墓》,《考古学集刊》(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南京博物院:《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文物》1981年第11期。
朱杰勤:《中国杂技考》,《暨南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阎孝慈:《孔望山佛教造象年代考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
兰日勇、覃义生:《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考古》1982年第4期。
杨文成、匡远滢:《四川广元石刻宋墓清理简报》,《文物》1982年第6期。
龚廷万、庄燕和:《重庆南岸区的两座西汉土坑墓》,《文物》1982年第7期。
步连生:《孔望山东汉摩崖佛教造像初辨》,《文物》1982年第9期。
陕西地区文管会、茂陵博物馆:《陕西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的发掘》,《文物》1982年第9期。
贠安志:《谈“阳信家”铜器》,《文物》1982年第9期。
易水:《漫谈胡床》,《文物》1982年第10期。
昆明市文物工作队:《楚雄万家坝古墓群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3年第3期。
林秀贞:《宁安县东康遗址第二次发掘记》,《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第3期。
山东省菏泽地区汉墓发掘小组:《巨野红土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983年第4期。
范世民、周宝中:《馆藏部分玻璃制品的研究——兼谈玻璃史的若干问题》,《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总第5期),1983年。
陈增弼:《太师椅考》,《文物》1983年第8期。
安家瑶:《中国早期玻璃器》,《考古学报》1984年第4期。
魏殿臣:《汉代骆驼御车空心画像砖》,《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绍兴306号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期。
牟永抗:《绍兴306号越墓刍议》,《文物》1984年第1期。
钟遐:《绍兴306号墓小考》,《文物》1984年第1期。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资兴东汉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
马雍:《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新疆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罗辉映:《牟子 〈理惑论〉 略析》,《法音》1984年第2期。
孙机:《关于中国早期高层佛塔造型的渊源问题》,《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4年第6期。
盖山林:《阴山史前狩猎岩画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第1期。
翁同文:《中国坐椅起源与丝路交通》,《东洋研究》1984年第1期。
史美光等:《中国早期玻璃器检验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第4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发现西汉窖藏铜器》,《考古》1985年第5期。
温玉成:《孔望山摩崖造像内容试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5年。
阮荣春:《孔望山佛教造像时代考辨》,《考古》1985年第1期。
夏名采:《益都北齐石室墓钱刻画像》,《文物》1985年第10期。
童恩正:《西藏考古综述》,《文物》1985年第9期。
绵阳地区文化馆、绵阳市文物保管所:《四川绵阳市发现西汉初期墓》,《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2期。
春申:《孔望山摩崖三尊大石刻造像之考证》,《东南文化》1986年第1期。
黄淼章:《广州汉墓中出土的玻璃》,《岭南文史》1986年第2期。
阮荣春:《“东汉佛教图像”质疑——与俞伟超先生商榷》,《东南文化》1986年第2期。
阎文儒:《关中汉唐陵墓石刻题材及其风格》,《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3期。
胡澍:《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
贺新民、杨宪孝:《中国双峰骆驼起源考》,《中国农史》1986年第2期。
李洪甫:《再论孔望山造像的时代》,《考古》1986年第10期。
南京博物院、东海县图书馆(尤振尧、周晓陆):《江苏东海庙墩遗址和墓葬》,《考古》1986年第12期。
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赫章县文化馆:《赫章可乐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6年第2期。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郧县砖瓦厂的两座东汉墓》,《江汉考古》1986年第2期。
昭通地区文物管理所:《云南昭通市鸡窝院子汉墓》,《考古》1986年第11期。
郭秀兰:《太平欢乐图》,《文物天地》1987年第1期。
唐长寿:《乐山麻浩崖墓研究》,《四川文物》1987年第2期。
黎金:《考古随笔》(一),《广州文博》1987年第2期。
孙机:《洛阳金村出土银着衣人像族属考辨》,《考古》1987年第6期。
常洪、王仁波:《试评茂陵东侧出土的西汉鎏金铜马——兼论天马和现代中亚马种的关系》,《农业考古》1987年第2期。
陈振玉:《湖北发现战国西汉的骆驼图像》,《农业考古》1987年第1期。
谢志成:《四川汉代画像砖上的佛塔画像》,《四川文物》1987年第4期。
格勒:《新龙谷日的石棺葬及其族属问题》,《四川文物》1987年第3期。
胡德生:《浅谈历代的床和席》,《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第1期。
扬州博物馆:《江苏邗江姚庄101西汉墓》,《文物》1988年第2期。
黄启善:《广西古代玻璃制品的发现及其研究》,《考古》1988年第3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宁夏同心倒墩子匈奴墓地》,《考古学报》1988年第3期。
张总:《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美术研究》1988年第4期。
张沛:《陕西旬阳出土汉代煤精狮》,《文博》1988年第6期。
宜昌地区博物馆、宜都县文化馆:《湖北宜都陆城发现一座东汉墓》,《考古》1988年第10期。
张柏忠:《内蒙古科左中期六家子鲜卑墓群》,《考古》1989年第5期。
李刚:《从汉晋胡俑看东南地区胡人、佛教之早期史》,《东南文化》1989年第2期。
唐长寿:《乐山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年代新探》,《东南文化》1989年第2期。
汉中市博物馆(何新成):《陕西汉中市铺镇砖厂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6期。
史美光、周福征:《青海大通县出土汉代玻璃的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0年第2期。
乐平县文物陈列室:《江西乐平宋代壁画墓》,《文物》1990年第3期。
王徽枢《辽宁抚顺煤田琥珀的矿物学特征》,《国外非金属矿与宝石》1990年第5期。
黄正建:《唐代的椅子和绳床》,《文物》1990年第7期。
王裕簨、徐蔚一:《千古饼钱谜 今朝辨分晓》,《钱币世界》(台湾)1990年第5期。
临城县文化局:《河北临城县中羊泉东周墓》,《考古》1990年第8期。
王长启:《汉代希腊文铅饼一枚》,《陕西金融》1990年第10期。
赵彩秀:《馆藏十枚希腊文铅饼》,《陕西金融》1990年第11期。
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系统》,《东南文化》1990年第3期。
宋治民:《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几个问题的探讨》,《南方民族考古》(第三辑),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0年。
岑蕊:《试论东汉魏晋墓葬中的多面金珠用途及其源流》,《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3期。
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东南文化》1991年第1、2、3期。
刘世旭:《四川凉山早期佛教遗迹考》,《东南文化》1991年第6期。
广东省博物馆、顺德县博物馆:《广东顺德县汉墓的调查和清理》,《文物》1991年第4期。
何志国:《四川绵阳何家山1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年第3期。
绵阳博物馆:《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年第3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固原于家庄墓地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1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队等:《新疆轮台县群巴克墓葬第二、三次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第8期。
张平:《拜城等地发现了新石窟》,《西域研究》1991年第3期。
李刚:《汉晋胡俑发微》,《东南文化》1991年第3、4期。
广东省博物馆、顺德县博物馆:《广东顺德县汉墓的调查和清理》,《文物》1991年第4期。
唐长寿:《四川早期佛教遗物辨识》,《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
刘世旭:《四川凉山早期佛教遗迹考》,《东南文化》1991年第6期。
贺云翱:《中国南方早期佛教艺术初探》,《东南文化》1991年第6期。
李朝真:《云南大理出土胡俑及其相关问题之探讨》,《东南文化》1991年第6期。
李刚:《汉晋胡俑发微》,《东南文化》1991年第3期。
史占扬:《西南川滇缅印古道探论——兼述早期佛教之南传入蜀》,《东南文化》1991年第3期。
[日]山田明尔等:《“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研究概况及展望》,《东南文化》1991年第3期。
广东省博物馆、顺德县博物馆:《广东顺德县汉墓的调查和清理》,《文物》1991年第4期。
广东省博物馆、顺德县博物馆:《广东顺德陈村汉墓的清理》,《文物》1991年第12期。
韩保全、程林泉:《西安北郊枣园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第4期。
[日]木田知生:《江浙早期佛寺考——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研究》,《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
柳洪亮:《1986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2期。
李刚:《佛教海路传入中国论》,《东南文化》1992年第5期。
何志国:《略论四川早期佛教造像》,《东南文化》1992年第5期。
克由木·霍加、夏克尔·赛伊德:《柯尔加依岩画》,《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6期。
王宏凯《古棋戏樗蒲》,《文史知识》1992年第7期。
吴焯:《佛教蜀身毒道传播说质疑》,《东南文化》1992年第5期。
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和传播途径的考察》,《文物》1992年第11期。
永登县文化馆:《甘肃永登南关汉墓发现琥珀小猪》,《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4期。
何志国:《四川早期佛教造像滇缅道传入论——兼与吴焯先生商榷》,《东南文化》1994年第1期。
朱大渭:《中古汉人由跪坐到垂脚高坐》,《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4期。
党顺民:《外文铅饼新探》,《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5期。
李银德:《徐州土山东汉墓出土封泥考略》,《文物》1994年第11期。
汤惠生:《藏族饰珠/GZI考略》,《中国藏学》1995年第2期。
吴廷璆、郑彭年:《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
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丰门岭10号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第3期。
陈平:《试论宝鸡益门村二号墓短剑及有关问题》,《考古》1995年第4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济源市赵庄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6年第2期。
李英魁、高波:《黑龙江饶河县小南山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96年第2期。
胡德生:《古代的椅和凳》,《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第3期。
康柳硕:《谈甘肃出土的铅饼》,《中国钱币》1996年第4期。
盛利、于澎:《佛教海上传入述评》,《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1期。
宋新潮:《中国早期铜镜及其相关问题》,《考古学报》1997年第2期。
汪海岚:《斯坦因从新疆地区搜集的钱币》,《西域研究》1997年第3期。
夏雷鸣:《古楼兰人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罗布泊地区幕葬麻黄的文化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南阳市教师新村10号汉墓》,《中原文物》1997年第4期。
淄博市博物馆:《山东临淄商王村一号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6期。
王志远:《中国佛教初传史辨述评——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法音》1998年第3期。
王志远:《中国佛教初传史辨述评》,《法音》1998年第3期。
齐东方:《中国早期金银工艺初论》,《文物季刊》1998年第2期。
赵文俊、于秋伟:《山东沂南县近年来发现的汉画像石》,《考古》1998年第4期。
冉昭德:《汉上林苑宫观考》,《东方杂志》四十二卷第十三号。
李伟男、李东黎:《南阳市新发现东汉胡奴陶俑》,《中原文物》1999年第3期。
吴礽骧:《敦煌悬泉遗址简牍整理简介》,《敦煌研究》1999年第4期。
童恩正:《古代中国南方与印度交通的考古学研究》,《考古》1999年第4期。
管恩洁等:《山东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东南文化》1999年第6期。
王子初:《且末扎滚鲁克箜篌的形制结构及其复原研究》,《文物》1999年第7期。
何双全:《西汉与乌孙交涉史新证——悬泉汉简所见西域关系史之一》,《台北第一届简帛学术讨论会论文》,中国文化大学编,1999年12月10—12日。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尼雅95一号墓地3号墓发掘报告》,《新疆文物》1999年第2期。
童恩正:《古代中国南方与印度交通的考古学研究》,《考古》1999年第4期。
孙机:《建国以来西方古器物在我国的发现与研究》,《文物》,1999年第10期。
刘云涛:《山东莒县双合村汉墓》,《文物》1999年第12期。
郑岩:《汉代艺术品中的胡人图像》,《艺术史研究》第1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95MNI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期。
安家瑶:《玻璃考古三则》,《文物》2000年第1期。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5期。
新疆博物馆考古队:《阿斯塔那古墓群第二次发掘简报(1959—1960)》,
《新疆文物》2000年第3—4期合刊。
新疆博物馆考古队:《阿斯塔那古墓群第三次发掘简报》(1960年11月),《新疆文物》2000年第3、4期合刊。
新疆博物馆考古队:《阿斯塔那古墓群第十次发掘简报(1972—1973)》,《新疆文物》2000年第3—4期合刊。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文物》2000年第5期。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文物》2000年第5期。
陈文豪:《“第一届简帛学术讨论会”侧记》,《汉学研究通讯》第19卷第2期,2000年。
张德芳:《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
赵志安:《汉代阮咸类琵琶起源考》,《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张显成:《西汉遗址发掘所见“薰毐”、“薰力”考释》,《中华医史杂志》2001年第4期。
黄凤春:《试论包山2号楚墓饰棺连璧制度》,《考古》2001年第11期。
殷晴:《悬泉汉简和西域史事》,《西域研究》2002年第3期。
蒋廷瑜:《汉代堑刻花纹铜器研究》,《考古学报》2002年第3期。
曾维华:《论胡床及其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学术月刊》2002年第7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999年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6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疆都善三个桥墓葬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6期。
康柳硕:《从中国境内出土发现的古代外国钱币看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线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甘肃金融》2002年S2期。
蒋廷瑜、彭书琳:《汉代合浦及其海上交通的几个问题》,《岭南文史》2002年增刊。
蒋廷瑜:《汉代堑刻花纹铜器研究》,《考古学报》2002年第3期。
许结:《论汉代京都赋与亚欧文化交流》,《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王开元:《西域文化对先秦两汉诗赋的影响》,《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王进先、杨林中:《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文物》2003年第3期。
王相臣、唐仕英:《山东平邑县皇圣卿阙、功曹阙》,《华夏考古》2003年第3期。
荣新江:《海路还是陆路——佛教传入汉代中国的途径和流行区域研究述评》,《北大史学》(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温玉成:《孔望山摩崖造像研究总论》,《敦煌研究》2003年第5期。
宋晓梅:《从考古遗存引发关于南北两路佛教初传问题的思考》,《西域研究》2003年第2期。
王国道、崔兆年:《青海卡约文化出土的金器》,《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5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九只岭东汉墓》,《考古》2003年第10期。
周永卫:《南越王墓银盒舶来线路考》,《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1期。
陈明:《汉唐西域胡语医学文献中的宗教因素》,《中国学术》2004年第1期,商务印书馆,2004年。
石云涛:《3—6世纪中西间海上航线的变化》,《海交史研究》2004年第2期。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重庆市开县余家坝墓地2002年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04年第3期。
向玉成:《乐山崖墓佛像与佛教传入问题》,《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吕静:《陕北汉画像石探论》,《文博》2004年第4期。
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6期。
苏奎:《汉代胡人灯初探》,《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刊。
暨远志:《金狮床考——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二》,《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3期。
暨远志:《胡床杂考——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三》,《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4期。
袁靖:《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与新进展》,《考古》2004年第7期。
何志国:《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以汉晋考古材料为中心》,《东南文化》2004年第3期。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兴仁县交乐十九号汉墓》,《考古》2004年第3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云阳县马粪沱墓地2002年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第11期。
李日训:《试论山东出土的汉代铜镜》,《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
易学钟:《略论滇王墓出土珠饰“蜻蜓眼”及其他》,《云南文物》2005年。
张晓华:《对佛教初传中国内地的时间及路线的再考察》,《史学集刊》2005年第1期。
何志国:《摇钱树佛像与印度初期佛像的关系》,《美术研究》2005年第2期。
刘云涛:《山东莒县东莞出土汉画像石》,《文物》2005年第3期。
何志国:《“仙佛模式”和“西王母+佛教图像模式”说商榷——再论佛教初传中国南方之路》,《民族艺术》2005年第4期。
李青会等:《一批中国古代嵌饰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的检测报告》,《江汉考古》2005年第4期。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咸阳杜家堡东汉墓清理简报》,《文物》2005年第4期。
甘博文:《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文物》2005年第4期。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薛宗正:《古代于阗与佛法初传》,《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王新良:《山东临淄出土一件汉代人物圆雕石像》,《文物》2005年第7期。
马怡:《尹湾汉墓遣策杞记》,《简帛研究(2002—200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钱伯泉:《渥洼水天马史实新证》,《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陈习刚:《中国古代葡萄、葡萄酒及葡萄文化经西域的传播》,《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刘国防:《西汉比胥鞬屯田与戊己校尉的设置》,《西域研究》2006年第4期。
干福熹:《古代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玻璃》,《自然杂志》2006年第5期。
李庆新:《从考古发现看秦汉六朝时期的岭南与南海交通》,《史学月刊》2006年第10期。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6年。
钱伯泉:《甘肃出土的希腊文铅饼新探》,《新疆钱币》2007年第1期。
黄翠梅、李建纬:《金玉同盟——东周金器和玉器之装饰风格与角色演变》,《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
张雪媚:《筚篥的源流及其历史演变》,《民族艺术研究》2007年第1期。
温虎林:《秦嘉、徐淑生平著作考》,《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第3期。
干福熹、承焕生等:《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中国最早的古代玻璃研究》,《中国科学》2007年第3期。
吴征镒等:《胡麻是亚麻,而非脂麻辨——兼论中草药名称混乱的根源和〈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及作者》,《植物分类学报》2007年第4期。
陈习刚:《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葡萄文化》,《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黄翠梅、李建纬:《金玉同盟——东周金器和玉器之装饰风格与角色演变》,《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
郝利荣、杨孝军:《江苏徐州贾旺汉画像石墓》,《文物》2008年第2期。
胡国强:《河南三门峡地区胡人灯俑》,《中原文物》2008年第4期。
赵德云:《西周至汉晋时期外来珠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年。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新疆巴里坤县东黑沟遗址2006—2007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1期。
刘兰芝:《车马出行在汉代壁画中的象征意义》,《美术界》2009年第10期。
敖昌群、王其书:《筚篥与羌笛——羌笛源流考辨续篇》,《音乐探索》2009年第4期。
陈习刚:《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及传入新疆的时代与路线》,《古今农业》2009年第1期。
叶磊、高海平:《汉墓丹青——陕西新出土四组东汉墓室壁画车马出行图比较浅探》,《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覃杰:《广州汉墓出土人物俑的发现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10年。
段治超:《浅析哀牢夷族群的民族流变》,《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魏翔、陈洪:《汉画像石中新发现的佛教故事考》,《东南文化》2010年第4期。
沈琍:《霍去病墓及其石雕研究的回顾及思考》,《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6期。
侯立兵:《汉唐辞赋中的西域“水”“马”意象》,《文学遗产》2010年第3期。
石善伟:《东汉豪华墓葬演绎英雄爱美人》,《广州日报》2010年9月20日。
王焕然:《汉代通西域对文学的影响》,《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鞠桂兰、曹兆奇:《饶河小南山——阿速江江畔的金字塔》,《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2期。
雷云飞等:《佛教圣树诃子及其开发利用展望》,《广东林业科技》2010年第4期。
郑红莉:《汉画像石“驯象图”试考》,《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5期。
李建纬:《先秦至汉代黄金制品工艺与身体技术研究——兼论其所反映的文化交流与身份认同问题》,博士学位论文,台南: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所,2010年。
李忠民:《从胡床到圈椅》,《中华遗产》2011年第6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疆尼勒克县加勒克斯卡茵特墓地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5期。
李凯:《唐代鎏金人物纹方形银碗鉴赏》,《西安晚报》2011年7月31日。
赵德云:《中国出土的蚀花肉红石髓珠研究》,《考古》2011年第10期。
罗桦琳:《旧铸管厂工地挖出东汉铜钱》,《广州日报》2011年6月15日。
索德浩、刘雨茂:《汉代胡人形象面具考——从成都金堂李家梁子M23出土的一件胡人形象面具谈起》,《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5期。
成倩等:《丝绸之路且末古国墓地出土玻璃器成分特点研究》,《玻璃与搪瓷》2012年第2期。
王云鹏、张明军:《青州西辛战国墓出土金银器对草原丝绸之路的佐证》,《潍坊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顾英华、周巧燕:《略论南阳汉墓中的“胡人”形象》,《中原文物》2012年第3期。
李则斌等:《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墓》,《考古》2012年第7期。
陈洪波:《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出土金珠饰品的考古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王煜:《“车马出行—胡人”画像试探:兼谈汉代丧葬艺术中胡人形象的意义》,《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11期。
陶敏:《罕见!汉墓里发现“蜻蜓眼”》,《扬州晚报》2012年8月4日。
卜松竹:《随俑穿越 广州先民曾雇“昆仑奴”?》,《广州日报》2012年11月3日。
郝利荣、杨孝军:《徐州汉画像石中的“胡人”及其文化影响》,徐州史志网,2012-2-21。http://www.pzgl.com//wenshiminsu/_ xuzhoushizhi_/17556.html.
刘民叔:《〈神农古本草经〉 探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第4期。
张涛:《浅析西汉时期剑舞发展及其乐舞思想》,《作家》2013年第20期。
罗运兵:《我国骆驼的早期驯养与扩散》,《中国 〈活兽慈舟〉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威远),2013年。
程存洁:《感召正气 激发壮怀:写在千载家国情——广州文物瑰宝开展之前》,《广州日报》2013年1月25日。
杨维中:《佛教传入中土的三条路线再议》,《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
刘英俊:《孔望山摩崖造像研究综述》,《艺术探索》2014年第5期。
郑同修等:《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2014年第9期。
陈得芝:《刘郁(常德)西使记校注》,《中华文史论丛》(总第117期),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王阳:《乳香之路:对丝绸之路的另一种认知》,《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7期。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