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果:《基于K近邻的垃圾邮件过滤模型》,《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2.曾润喜、徐晓林:《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标与机制》,《情报杂志》2009年第11期。
3.曾润喜:《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期。
4.巢乃鹏、黄娴:《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6期。
5.陈京民、韩永转:《基于虚拟社会网络挖掘的网络舆情分析》,《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第3期。
6.陈平、刘晓霞、李亚军:《基于字典和统计的分词方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第10期。
7.陈彦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研究》,《学术交流》2014年第9期。
8.程琳、郑军:《菜农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山东省497份农户调查数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9.崔波、马志浩:《人际传播对风险感知的影响:以转基因食品为个案》,《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9期。
10.邓刚宏:《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法治逻辑与路径》,《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11.丁兆云、贾焰、周斌、唐府:《社交网络影响力研究综述》,《计算机科学》2014年第1期。
12.董亚倩、邓尚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主体挖掘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第6期。
13.杜杨沁、霍有光、锁志海:《政务微博微观社会网络结构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洞理论视角》,《情报杂志》2013年第5期。
14.杜仪方:《风险领域中的国家责任》,《行政法论丛》2011年第14卷。
15.范春梅、贾建民、李华强:《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众风险感知及应对行为研究——以问题奶粉事件为例》,《管理评论》2012年第1期。
16.谷悦:《日本的食品风险管理》,《中国食品》2015年第14期。
17.郭雪松、陶方易、黄杰:《城市居民的食品风险感知研究——以西安市大米消费为例》,《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18.韩蕃璠、钟凯:《数字与感知:风险事件特征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的重要性》,《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年第26期。
19.何声武:《随机过程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0.洪巍、吴林海等:《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21.侯瑜:《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差距及建议》,《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第29期。
22.胡艳丽、白亮、张维明:《网络舆情中一种基于OLDA的在线话题演化方法》,《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23.黄铭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的路径选择》,《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24.贾凡、张文胜:《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与对策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年第9期。
25.姜景、李丁、刘怡君:《基于微博舆论生态的突发事件管理策略研究》,《管理评论》2015年第4期。
26.姜胜洪:《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与应对——以天津蓟县“6·30”大火为例》,《社科纵横》2013年第1期。
27.康伟:《基于SNA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关键节点识别——以“7·23”动车事故为例》,《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7期。
28.兰月新、王芳、董希琳等:《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热度模型研究》,《情报科学》2016年第2期。
29.李雯静、许鑫、陈正权:《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情报科学》2009年第27期。
30.李卓卓、丁子涵:《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论领袖发掘——以大学生就业舆情为例》,《情报杂志》2011年第11期。
31.理查德·斯皮内洛:《铁笼,还是乌托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2.廖卫东、时洪洋:《日本食品公人安全规制的制度分析》,《当代财经》2008年第5期。
33.刘飞:《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与消费策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34.刘健、张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速铁路乘坐意向研究》,《管理学报》2014年第9期。
35.刘金荣:《基于SNA的突发事件微博谣言传播研究》,《情报杂志》2013年第7期。
36.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7.刘勘、李晶、刘萍:《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舆情热度趋势分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第47期。
38.刘文、李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干预研究初探》,《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第7期。
39.刘亚军、杨美芬:《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构及其启示》,《德国研究》2014年第1期。
40.罗季阳、张晓娟、李经津、陈志锋、罗祎:《欧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和策略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第7期。
41.马颖、张园园、宋文广:《食品行业突发事件风险感知的传染病模型研究》,《科研管理》2013年第9期。
42.门玉峰:《北京市食品安全的媒体适度监督作用研究》,《中国商界》2010年第4期。
43.聂恩伦、陈黎、王亚强、秦湘清、金宇:《基于K近邻的新话题热度预测算法》,《计算机科学》2012年第6期。
44.彭京、杨冬青、唐世渭、付艳、蒋汉奎:《一种基于语义内积空间模型的文本聚类算法》,《计算机学报》2007年第8期。
45.彭倩:《风险分析——食品安全性管理的新趋势》,《科技风》2009年第6期。
46.彭亚拉:《论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食品工业科技》2014年第2期。
47.平亮、宗利永:《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10年第6期。
48.戚建刚:《风险规制过程合法性之证成——以公众和专家的风险知识运用为视角》,《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
49.钱爱兵:《基于主题的网络舆情分析模型及其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年第28期。
50.强月新、余建清:《风险沟通:研究谱系与模型重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4期。
51.施聪莺、徐朝军、杨晓江:《TFIDF算法研究综述》,《计算机应用》2009年第S1期。
52.宋永津、樊永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用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
53.孙茂松、肖明、邹嘉彦:《基于无指导学习策略的无词表条件下的汉语自动分词》,《计算机学报》2004年第6期。
54.孙颖:《风险交流——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新视野》,《市场监管风险管理》2015年第8期。
55.唐相艳、朱燕丽、于泠、陈波:《意见领袖筛选方法研究》,《情报探索》2013年第7期。
56.唐晓纯、赵建睿、刘文、李强、戴岳、李笑曼:《消费者对网络食品安全信息的风险感知与影响研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年第4期。
57.陶宏:《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12年。
58.王春婷、蓝煜昕:《社会共治的要素、类型与层次》,《中国非营利评论》2015年第1期。
59.王二朋:《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分析——以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0.王芳、陈松、钱永忠:《发达国家食品风险分析制度建立及特点分析》,《中国牧业通讯》2009年第1期。
61.王国华、方付建、陈强:《网络谣言传导:过程、动因与根源——以地震谣言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62.王冀宁、陈淼、陈庭强:《基于三方动态博弈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5期。
63.王建华、葛佳烨、朱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现实困境及其治理逻辑》,《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6期。
64.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5期。
65.王丽、王权:《风险时代的大众传媒与食品安全——一个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新闻前哨》2011年第6期。
66.王名、蔡志鸿、王春婷:《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2期。
67.王希佳、彭菲、张琳、曹慧:《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途径的分析与研究》,《上海食品药品监督情报研究》2014年第4期。
68.王岩:《面向金融领域BBS的话题发现和热度评价》,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9.王耀忠:《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和纵向配置——食品安全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2期。
70.王怡、宋宗宇:《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11年第5期。
71.王怡、宋宗宇:《社会共治视角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72.魏益民:《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需法律支持》,《光明日报》2014年第5期。
73.吴殿廷、李东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4期。
74.吴凯、季新生、郭进时、刘彩霞:《基于微博网络的影响力最大化算法》,《计算机应用》2013年第8期。
75.吴林海、钟颖琦、山丽杰:《公众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第5期。
76.巫强、陈梦莹、洪颖:《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风险管理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与启示》,《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18期。
77.肖宇、许炜、夏霖:《一种基于情感倾向分析的网络团体意见领袖识别算法》,《计算机科学》2012年第2期。
78.谢康、肖静华、杨楠堃、刘亚平:《社会震慑信号与价值重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制度分析》,《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10期。
79.信春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
80.徐信贵:《政府公共警告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81.薛庆根、高红峰:《美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5年第12期。
82.言靖:《食品安全舆情视阈下的网络道德伦理建设》,《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83.杨频、李涛、赵奎:《一种网络舆情的定量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第26期。
84.喻国明:《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人民论坛》(中)2010年第4期。
77.袁杰、徐景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释义》,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
85.岳改玲:《欧洲食品安全局的风险交流机制及启示》,《新闻界》2013年第13期。
86.曾莉娜:《中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机制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7.张红、张再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88.张虹、赵兵、钟华:《基于小波多尺度的网络论坛话题热度趋势预测》,《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年第4期。
89.张虹、钟华、赵兵:《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论坛话题热度趋势预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第43期。
90.张金荣、刘岩、张文霞:《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与建构——基于三城市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况调查的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2期。
91.张曼、唐晓纯、普蓂喆、张璟、郑风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企业、政府与第三方监管力量》,《食品科学》2014年第13期。
92.张庆民、吴海燕、王春梅:《基于熵权—离差聚类法的城市公共安全舆情评估》,《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第9期。
93.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4.张雯靓:《公众人物在风险传播中对受众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以崔永元、方舟子转基因食品论战为例》,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5年。
95.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李欲晓:《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情报杂志》2010年第29期。
96.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李欲晓:《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体系研究》,《情报科学》2011年第29期。
97.张钰、刘云:《基于BP神经网络的BBS上帖子回复数预测》,《电脑与电信》2008年第14期。
98.赵谦、周健华:《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逻辑诠释》,《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162期。
99.赵艳丽:《网络舆论监督:打造同一个舆论场》,《青年记者》2007年第16期。
100.朱梦:《我国微博“意见领袖”形成及舆论影响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13年。
101.Ajzen,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Vol.50,No.2,1991,pp.179-211.
102.Ajzen,I.,“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In J.Kuhl and J.Beckman(eds.),Action-control: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Heidelberg,Germany:Springer,1985,pp.11-39.
103.Bennett,P.,Calman,K.,Risk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Healt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3-7,20-65.
104.Borgattls,P.,Mehra,A.,Brassd,J.et al.,“Network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Science,2009,323(5916):892-895.
105.Burt,R.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06.Covello,V.T.,“Risk Communication:An Emerging Area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Communication Yearbook,1992,15(1),pp.359-373.
107.Eijlander,P.,“Possibilities and Constraints in the Use of Self-Regulation and Co-Regulation in Legislative Policy:Experiences in the Netherlands-Lessons te Be Learned for the EU?”,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Research,2005,17(4),pp.899-902.
108.Girvan,M.,Newman,E.J.,“Community structure in Social and Biological Network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2,99(6),pp.7821-7826.
109.Harold,R.,“Property in Cyberspace”,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1996,p.761.
110.Haveliwala,T.,Sepandar,K.,Glen,J.,An Analytical Comparsion of Approaches to Personalizing PageRank,http://ilpubs.Stanford.edu:8089/596/,2003.
111.J.Borgatti,R.Brilliant,CFA Art,Likeness and Beyond:Portraits From Africa and the World,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6,8(3),pp.258-268.
112.Katz,E.and Lazarsfeld,P.F.,Personal Influence,Glencoe:Free Prees,1995.
113.Macoueen,J.,Some Method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Multivariate Observation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pp.281-297.
114.Mary,M.C.,Mary,B.,“Food Risk Communication-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Issues Faced by Communicators on the Lsland of Lreland(IOI)”,Food Policy,2009(34),pp.549-556.
115.P.Soucy,G.,W.Mineau,Beyond TFIDF Weighting for Text Categorization in the Vector Space Model,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5,26(2):1130-1135.
116.Pavlou,P.A.,Fygenson,M.,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Electronic Commerce Adoption:An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Mis Quarterly,Vol.30,No.1,2006,pp.115-143.
117.S.Cope,L.J.Frewer,J.Houghton,G.Rowe,A.R.H.Fischer,J.de Jonge,“Consumer Perceptions of Best Practice in Food Risk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Lmplications for risk Analysis Policy”,Food Policy,2010,35,pp.349-357.
118.Sandman,P.M.,“Responding to Community Outrage: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Risk Communication”,Amer Lndustrial Hygiene Assn,1993.
119.Song,X.et al.,Ldentifying Opinion Leaders in the Blogosphere,In CIKM 07.2007:ACM.
120.Watts,D.J.,Small World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pp.25-30.
121.Weng,J.,Lim,E.P.,Jiang,J.et al.,TwiterRank:Finding Topic Sensitive Influential Tweeters,The 3rd ACM L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WSDM'10).New York,USA,February 2010,pp.261-270.
122.Xu Chen,Hui Gao,Yan Fu,“Situation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Web public Sentiment”,L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8,pp.707-710.
123.Yang,J.,“The Evolution of Risk Perceptions Related to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Canadian Consumer and Producer Behavior”,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2011,Part A,74(2),pp.191-225.
124.Zhang,J.,Ackerman,M.S.,Adamic,L.,Expertise Networks in Online Communities:Structure and Algorithms,In:Proceedings of the 16th L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New York:ACM,2007,pp.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