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音都仍、郭晓川、郑承云:《基于博弈论的奶业企业与奶农利益关系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第11期。
[2]蔡荣:《“合作社+农户”模式:交易费用节约与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1期。
[3]曹暕、孙顶强、谭向勇:《农户奶牛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0期。
[4]曹建海:《我国重复建设的形成机理与政策措施》,《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4期。
[5]曹利群:《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的重建》,《学术月刊》2001年第8期。
[6]柴文静:《德国的独立第三方检测体系》,《21世纪商业评论》2009年第2期。
[7]陈念红、曹暕:《中国不同奶牛养殖规模的技术效率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1期。
[8]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9]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经济研究》2010年第11期。
[10]迟玉聚、许美艳:《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评析》,《食品与药品》2008年第11期。
[11]池泽新:《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基本特点与制度启示》,《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第5期。
[12]崔宝玉、陈强:《资本控制必然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弱化吗?》,《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2期。
[13]崔卓兰、宋慧宇:《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2期。
[14]戴建华、薛恒新:《基于Shapley值法的动态联盟伙伴企业利益分配策略》,《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第4期。
[15]戴维·L.韦默、艾丹·R.维宁:《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第4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16]戴维斯:《现代牧业试水终端销售,四成利润靠政府补贴》,《投资者报》2012年6月17日。
[17]董进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农村经济》2008年第2期。
[18]杜凤莲、马慧峰、付红全:《中国不同模式原料奶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第4期。
[19]樊红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卷化及其制度逻辑》,《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6期。
[20]冯开文:《村民自治、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的协调演进——来自山东烟台的调查报告》,《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2期。
[21]冯艳秋:《全产业链合力管理成就美国食品安全——美国食品安全管理考察纪实》,《中国乳业》2011年第12期。
[22]冯艳秋、陈慧萍、聂迎利、林少华、王礞礞、陈晓明、王晶: 《2012年全国15省(市、区)规模奶牛场生产管理状况调查报告》,《中国乳业》2013年第5期。
[23]冯艳秋、陈慧萍、彭华、聂迎利:《2011年我国奶业主产区奶牛不同养殖模式生产管理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国乳业》2013年第5期。
[24]宫哲元:《集体行动逻辑视角下合作社原则的变迁》,《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5期。
[25]顾瑞霞、卞海榕:《生产巴氏杀菌乳的科学依据》,《中国乳业》2007年第6期。
[26]郭琛:《食品安全监管:行业自律下的维度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27]国鲁来:《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农民专业协会在农业公共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第5期。
[28]何安华:《基于产业链的乳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博弈分析》,《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1期。
[29]何亮、李小军:《奶业产业链中企业与奶农合作的博弈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2期。
[30]何玉成、郑娜、曾南燕:《乳品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关系研究》,《中国物价》2010年第5期。
[31]侯茂章:《中国乳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中国乳品工业》2010年第9期。
[32]侯淑霞、钟敏:《中国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演变动因——基于制度供给与需求角度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9期。
[33]胡定寰、Fred Gale、Thomas Reardon:《试论“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新模式》,《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1期。
[34]黄胜忠:《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研究》,博士论文,浙江大学,2007年。
[35]黄宗智、李怀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范式及其危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2年第5期。
[36]黄祖辉:《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8期。
[37]黄祖辉、邵科:《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年第1期。
[38]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3期。
[39]黄祖辉、徐旭初《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解释》,《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40]焦志伦、陈志卷:《国内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比较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41]J.Mottar、M.Naudts(1979)(中国乳业编辑部译):《巴氏杀菌乳与超高温灭菌乳及瓶(罐)装灭菌乳的品质比较研究》,《中国乳业》2005年第7期。
[42]克里斯托福·D.捷拉德、黄祖辉、蒋文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制度透视及其对中国的政策含义》,《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5期。
[43]孔祥智、钟真、谭智心:《当前奶站管理与奶源发展的问题探讨》,《中国牧业通讯》2010年第4期。
[44]孔祥智、钟真、谭智心:《发展规范的奶农专业合作社是当务之急》,《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第6期。
[45]匡远凤、彭代彦:《中国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经济研究》2012年第7期。
[46]李翠霞、谭留兵:《奶牛养殖规模效益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14期。
[47]李翠霞、刘真真:《黑龙江奶农生产行为分析》,《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3期。
[48]李海舰、聂辉华:《论企业与市场的相互融合》,《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8期。
[49]李红、常春华:《奶牛养殖户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的调查》,《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第10期。
[50]李静:《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效性分析——基于对中国奶业监管的考察》,《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51]李满枝:《拷问中国现行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从“三鹿奶粉事件”谈起》,《特区经济》2009年第4期。
[52]李强:《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中国畜禽种业》2009年第12期。
[53]李胜利、刘玉满、毕研亮、姚琨、都文、黄文明、曹志军、杨敦启:《2012年中国奶业回顾与展望》,《中国畜牧杂志》2013年第2期。
[54]李胜利、张万金、刘玉满、周鑫宇、曹志军:《2009年中国奶业回顾与展望》,《中国畜牧杂志》2010年第2期。
[55]李艳春、黄秀声、潘勇、应朝阳、黄毅斌:《“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年第2期。
[56]李易方:《赞奶牛适度规模饲养小区的新发展》,《中国乳业》2003年第7期。
[57]李志强、冯艳秋、董晓霞、韩胜文:《乳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的调查报告》,《农业展望》2008年第5期。
[58]刘勇:《盲目发展万头牧场是奶荒“元凶”之一》,《羊城晚报》2013年12月1日,A22版。
[59]刘玉满:《后“三聚氰胺”时代呼唤我国奶业要走科学发展之路——基于华北地区某市的调研》,《中国畜牧杂志》2009年第2期。
[60]林坚、黄胜忠:《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9期。
[61]林坚、马彦丽:《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3期。
[62]林坚、王宁:《公平与效率:合作社组织的思想宗旨及其制度安排》,《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0期。
[63]罗兴武:《农户合作行为、供应链剩余与合作剩余分配》,《商业研究》2012年第12期。
[64]吕政、曹建海:《竞争总是有效率的吗?——兼论过度竞争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65]马恒运、唐华仓、Allan Rae:《中国牛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2期。
[66]马恒运、王济民、刘威、陈书章:《中国原料奶生产TFP增长方式与效率改进——基于SDF与Malmquist方法的比较》,《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8期。
[67]马士华、王鹏:《基于Shapley值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间收益分配机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第4期。
[68]马彦丽、黄胜忠:《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研究中的泛化和实践中的异化》,《新疆农垦经济》2013年第8期。
[69]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0]毛文星、苏效良:《乳品经营还是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中国奶牛》2011年第11期。
[71]门炜、任大鹏:《外部资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介入影响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12期。
[72]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欧盟奶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奶牛》2009年第2期。
[73]聂德宝、胡海彦:《黑龙江省生鲜乳质量与安全第三方检测体系建设与应用进展》,《黑龙江畜牧兽医》(综合版)2014年第10期。
[74]潘斌:《荷兰乳业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研究——基于利益关联视角》,《科学与管理》2009年第2期。
[75]潘劲:《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6期。
[76]彭建仿、杨爽:《共生视角下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选择——基于407个农户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12期。
[77]彭秀芬:《中国原料奶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6期。
[78]卜卫兵、李纪生:《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组织模式及效率分析——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6期。
[79]齐春宇:《“三鹿奶粉事件”反思:基于中美乳业产业链结构比较视角》,《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80]钱贵霞、陈思:《鲜奶零售价格波动规律与趋势预测》,《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5期。
[81]钱贵霞、郭晓川、邬建国、郭建军:《中国奶业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对策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3期。
[82]宋亮:《万头规模牧场不属于中国》,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fhzl/20110607/4116237.shtml,2011.6.7。
[83]孙世民、张吉国、王继永:《基于Shapley值法和理想点原理的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利益分配研究》,《运筹与管理》2008年第6期。
[84]谭德凡:《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反思与重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85]汪普庆、周德翼、吕志轩:《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与食品安全》,《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3期。
[86]王兵、颜鹏飞、吴延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87]王兵、张技辉、张华:《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11年第4期。
[88]王德祥、徐德徽:《北京奶牛业的利润率和效率分析:一个DEA方法的应用》,《农业技术经济》1997年第1期。
[89]王贵荣、陈彤、杨江涛:《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取向——基于新疆奶牛养殖户的问卷调查》,《调研世界》2009年第9期。
[90]王贵荣、王建军:《家庭奶牛养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奶牛养殖户的问卷调查》,《中国畜牧杂志》2010年第10期。
[91]王莉、刘洋:《奶农安全生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畜牧杂志》2012年第6期。
[92]王林枫:《中国奶业主产区奶牛生产效益与牛奶品质的调研分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3]王威、方志权:《日本治理奶业过度竞争的经验与启示》,《上海农村经济》2005年第12期。
[94]王威、刘丽萍:《基于产业链模式的奶业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95]王秀清、H.T.Weldegebriel、A.J.Rayner:《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3期。
[96]王耀忠:《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和纵向配置——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2期。
[97]王瑜、应瑞瑶:《垂直协作与农产品质量控制:一个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4期。
[98]卫龙宝、卢光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的运作机制探析——以浙江省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7期。
[99]夏英:《农村合作经济: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调研世界》2001年第9期。
[100]肖六亿、常云昆:《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市场价格传导关系的断裂》,《经济学家》2006年第3期。
[101][日]小宫隆太郎:《日本的产业政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102]辛国昌、张立中:《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的成本和收益比较》,《财会月刊》2011年第14期。
[103]熊万胜:《合作社:作为制度化进程的意外后果》,《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5期。
[104]徐旭初:《中国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5]徐旭初、吴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5期。
[106]许世卫、张峭、李志强、王川、李哲敏、李干琼、王启现、董晓霞:《番茄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报告》,《农业展望》2008年第5期。
[107]薛强、乔光华、樊宏霞:《内蒙古奶牛家庭饲养生产效率实证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9期。
[108]薛强、乔光华、樊宏霞、于洪霞:《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家庭奶牛饲养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以中国10个奶业省为例》,《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第4期。
[109]杨东宁、周长辉:《企业自愿采用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驱动力: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5年第2期。
[110]杨建青:《中国原料奶生产组织模式及其效率分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11]杨金海、刘纯阳、向林峰:《农产品供应链失调与政府调控》,《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1期。
[112]杨伟民、胡定寰:《食品安全背景下的乳业产业链与组织模式创新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13]杨伟民、胡定寰:《内蒙古舍必崖奶农合作社的经济解释》,《中国奶业协会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2010年7月。
[114]杨吻、陈大名:《现代牧业投资24亿建蚌埠五河新牧场》,2011年7月,马鞍山声屏网(http://www.massp.cn/col/1275403860469/ 2011/07/18/1310956673852.htm)。
[115]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16]于洪霞、乔光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散养奶户盈利能力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2期。
[117]苑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化的有效载体》,《农村经营管理》2003年第5期。
[118]苑鹏:《对公司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探讨》,《管理世界》2008年第7期。
[119]曾祥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模式转换与法治化》,《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20]曾宪奎:《荷兰奶业为什么成功》,《发现》2008年第12期。
[121]翟雪玲、韩一军:《肉鸡产品价格形成、产业链成本构成及利润分配调查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11期。
[122]张东辉、徐启福:《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及其价格行为》,《经济评论》2001年第1期。
[123]张菲、卫龙宝:《中国奶牛养殖规模与原料奶生产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实证》,《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第4期。
[124]张磊、车斌:《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的中国居民乳品消费研究》,《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11期。
[125]张利庠:《利益联结机制:中国奶业发展的症结与出路》,《中国奶牛》2009年第11期。
[126]张利庠:《利益联结机制:中国奶业发展的症结与出路(一)》,《中国乳业》2010年第2期。
[127]张曼、唐晓纯、普蓂喆、张璟、郑风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企业、政府与第三方监管力量》,《食品研究》2014年第13期。
[128]张晓敏、周应恒:《基于易腐特性的农产品纵向关联市场间价格传递研究——以果蔬产品为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129]张一品:《中国液态奶产业链利润分配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12年。
[130]张永根、李胜利、曹志军、周鑫宇:《奶牛散养户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未来出路的思考》,《中国畜牧杂志》2009年第2期。
[131]张永根、唐赛涌:《黑龙江省不同养殖方式的奶牛生产成本效益分析》,《中国奶牛》2008年第7期。
[132]张云华、孔祥智、杨晓艳、罗丹:《食品供给链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1期。
[133]赵建欣、张晓凤:《蔬菜种植农户对无公害农药的认知和购买意愿——基于河北省120家菜农的调查分析》,《农机化研究》2007年第11期。
[134]赵建欣、张忠根:《对农户种植安全蔬菜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山东、河北两省菜农的调查》,《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35]赵同刚:《对新西兰乳制品监管现状的法律思考》,《中国卫生法制》2011年第5期。
[136]赵勇、王鹏:《“奶业企业+奶农”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及其对契约的影响——基于动态议价模型的理论解释》,《经济师》2008年第11期。
[137]赵卓、陆骏飞、于冷:《丹麦阿拉·福兹乳品公司的原奶供应模式、质量保证计划及其启示》,《中国畜牧杂志》2008年第22期。
[138]郑方:《从纵向一体化到纵向分离——基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1期
[139]郑风田、胡文静:《欧盟新型安全型食品供给链:种类与个案》,《经济问题》2005年第11期。
[140]郑少华、赵少钦:《农产品价格垂直传递的非对称问题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9期。
[141]钟真:《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与治理措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年第5期。
[142]钟真、程瑶瑶:《奶农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研究》,《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4期。
[143]钟真、孔祥智:《中间商对生鲜乳供应链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6期。
[144]钟真、孔祥智:《产业组织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来自奶业的例证》,《管理世界》2012年第1期。
[145]周继红:《对完善我国股份公司监督机制的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46]周洁红:《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农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11期。
[147]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148]周鑫宇、杨君香、黄文明、李胜利:《对我国规模奶牛养殖模式的思考》,《中国畜牧杂志》2010年第12期。
[149]周应恒、宋玉兰、严斌剑:《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激励相容机制设计》,《商业研究》2013年第1期。
[150]朱文涛、孔祥智:《以宁夏枸杞为例探讨契约及相关因素对中药材质量安全的影响》,《中国药房》2008年第21期。
[151]邹传彪、王秀清:《小规模分散经营情况下的农产品质量信号问题》,《科技和产业》2004年第8期。
[152]Alvarez A.,Arias C..Diseconomies of size with fixed managerial abilit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3,85(1).
[153]Alejandro,A.,Alberto,V.,Vertical Price Transmission of Milk Prices:Are Small Dairy Producers Efficiently Integrated Into Markets? Agribusiness,2013,Vol.30(1).
[154]Banker,R.D.,Charnes,A.and Cooper.W.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1984,(9).
[155]Biglaiser G.,Horowitz J.K.,Pollution,public disclosure,and firm behavior.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1993,5(3).
[156]Bravo-Ureta B.E.,Rieger L.,Dairy farm efficiency measurement using stochastic frontiers and neoclassical dualit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1,73(2).
[157]Caswell,J.A.,M.E.Bredahl,N.H.Hooker.How Quality Management Metasystems Are Affecting the Food Industry.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8,20(2).
[158]Caswell J.A.,Mojduszka E.M.,Using informational labeling to influence the market for quality in food product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
[159]Charnes,A.,Cooper,W.W.,Rhodes,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
[160]Coase R.H..The Nature of the Firm:Origin,Meaning,and Influence.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1988,4.
[161]Deaton,B.J.,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the Role of Third-party Certifiers,FoodControl,Vol.15(8),2004,pp.615-619.
[162]Demsetz H..The Theory of Firm Revisited.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1988,(4).
[163]Fare,R.,Grosskopf,S.Modeling Undesirable Factors in Efficiency Evaluation:Comment,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4,Vol.157,No.2.
[164]Farrell,M.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
[165]Fraser I.,Cordina D.,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irrigated dairy farms in Northern Victoria,Australia.Agricultural Systems,1999,59(3).
[166]Gardner,B.L.,The Farm-Retail Price Spread in a Competi tive Food Industr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5,57(3).
[167]Goodwin,B.K.,Grennes,T.and Craig,L.Mechanical refriger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perishable commodity markets,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2002,39.
[168]Grolleau,G.,N.Mzoughi,A.Thomas,What Drives Agrifood Firms to Register for 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Vol.3(2).
[169]Hatanaka,M.,C.Bain and L.Busch.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in the Global Agrifood System,Food Policy,2005,Vol.30(3).
[170]Prakash A.,2000,Responsible Care:An Assessment,Business&Society,Vol.39(2).
[171]Hailu,A.and Veeman,T.S.,Non-Parametric Productivity Analysis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An Application to the Canadian Pulp and PaperIndustr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Vol.83,2001, No.10.
[172]Hall B.F.,Leveen E.P.Farm size and economic efficiency:the case of California.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8,60 (4).
[173]Hansson H.,hlmér B.The effect of operational managerial practices on economic,technical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at Swedish dairy farms.Livestock Science,2008,118(1).
[174]Hennessy,D.A.Information Asymmetry as a Reason for Food Industry Vertical Integration.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1996,78(4).
[175]Holloway,G.,The Farm-Retail Price Spread in anImperfectly Competitive Food Industr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1,73(4).
[176]Houck,P.J.,An approach to specifying and estimating nonreversible function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7,59 (3).
[177]Jaforullah M.,Whiteman J.L.Scale efficiency in the New Zealand dairy industry:a non-parametric approach.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98(4).
[178]Julie A.Casvell.Valuing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improved food safety and nutrition.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98,42:4.
[179]Klein B.Vertical Integration as Organization Ownership:The Fisher Body Relationship Revisited.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1988,4.
[180]Kinnucan H.Forker O.,Asymmetry in farm-retail price transmission for major dairy product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7,69.
[181]Matulová K.N.,Bubáková P.,kubna Q.,Taussigová T.,Econometric Analysis of Milk Value Chain.Agris on-line Papers in Economics and Informatics,2010,Vol.2,Issue 4.
[182]Koop,G.,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A Struc-tural Approach,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1998 25.
[183]Kurkalova L.A.,Jensen H.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Ukrainian Agriculture and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Reform,Center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Iowa State University,1996.
[184]Larsson,R.The Handshake between Invisible and Visible Hands.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1993,23(1).
[185]Lawson L.G.,Agger J.F.,Lund M.,et al.Lameness,metabolic and digestive disorders,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Danish dairy herds: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4,91(1).
[186]Lindmark,M.,Vikstrm,P..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Sweden and a story of convergence Finland,1870-1990:A story of convergence.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03,51(1).
[187]Lindmark M.,Vikstrm P.Lobar convergence in Productivity-A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 to Technical Change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s.Paper for the conference“Catching-up growth and technology transfers in Asia and Western Europe”,Groningen,2003,(10).
[188]L.Martin Cloutier&Robin Rowley,Relative Technical Efficiency: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Quebec's Dairy Farms.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Revue comedienne d'agro economy Volume 41,Issue 2,1993.
[189]Lyon T.P.,Rasmusen E.B.Buyer-option.Option Contracts Restored: Renegotiation,Inefficient Threats,and the Holdup Problem.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2004,20.
[190]Marc T..Law History of food and drug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Refereed article for EH.NET,Encyclopedia of Eeconomic and Business History.edited by Robot Whaples,Octobet 2004.
[191]Ménard C.,Klein P.G.Organizational issues in the agrifood sector:toward a comparative approach.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86(3).
[192]Muth,R.F.,The Derived Demand Curve for a Productive Factor and the Industry Supply Curve,Oxford Economic Papers,1964,16(2).
[193]Natalia Valeeva,Ruud B.M.Huirne,Miranda P.M.Meuwissen,Alfons G.J.M.Oude Lansink Modeling farm-level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food safety in the dairy chain,Agricultural Systems,2007.
[194]Noordhuizen J.P.,Metz J.H.Quality control on dairy farms with emphasis on public health,food safety,animal health and welfare.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5,94,(1).
[195]Pierani P.,Rizzi P.L.,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 in a panel of Italian dairy farms:A GMM restricted cost function approach.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3(29).
[196]Illukpitiya P.,Yanagida J.F.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rough technical efficiency:A case study of smallholder paddy farming.Tropical Agriculture,2004,81(2).
[197]Ramanathan,R.An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Countries of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2005,Energy,30.
[198]Rrussell R.A.,Bewley J.M.Characterization of Kentucky dairy producer decision-making behavior.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13,Vol.96 No.7.
[199]Rouse,P.,L.Chen,Harrison J.A.Benchmarking the Performance of Dairy Farm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2009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ssociation(PMA)conference papers,University of Otago,Dunedin,and New Zealand.
[200]S.Andrew Starbird.Designing food safety regulations:the effect of inspection policy and penalties for noncompliance on food processor behavior.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0,25(2).
[201]Serra T.Goodwin B.K.Price transmission and asymmetric adjustment in the Spanish dairy sector,Applied Economics,2003,35:1889-1899.Spence M.,Job market signaling.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3.
[202]Shapley L.S.A value for n-Person Game.in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Games VolumeⅡ,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3.
[203]Starbird,S.A.Designing Food Safety Regulations:The Effect of In-spection Policy and Penalties for Non-Compliance on Food Processor Behavior,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Resource Economics,25(2).
[204]Tauer,L.W.,Short-run and long-run efficiencies of New York dairy farms.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1993,22(1).
[205]Unnevehr L.J.,Jensen H.H.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using HACCP as a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tandard.Food Policy,1999,24(6).
[206]Uzmay A.,Koyubenbe N.,Armagan G.Measurement of efficiency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and soci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dairy cattle farms within the province of Izmir,Turkey.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Advances,2009,8(6).
[207]Vetter Henrik,Kostas Karantininis Moral Hazard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Public Monitoring in Credence Goods 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29(02).
[208]Ward R.W.Asymmetry in retail,whole sale and shipping point pricing for fresh vegetable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2,62.
[209]Watanabe,M.,K.Tanaka.Efficiency Analysis of Chinese Industry: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Energy Policy,2007,35.
[210]Weersink A.,Turvey C.G.,Godah A.Decomposition measure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for ontario dairy farms.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0,38(3).
[211]Weldegebriel,H.,Imperfect Price Transmission:Is market Power Really to Blam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55(1).
[212]Wang,Q.A technical efficiency analysis of pennsylvania dairy farms,AAEA-CAEA Annual Meeting,2001,Chicago,Illinois.
[213]Young,L.M.,J.E.Hobbs.Vertical Linkages in Agri-Food Supply Chains:Changing Roles for Producers,Commodity Groups,and Government Policy.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24(2).